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求:形容老人壹生辛勞,晚年安享的詩句或者是古語?

求:形容老人壹生辛勞,晚年安享的詩句或者是古語?

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出處:《陶淵明集》 作者:陶淵明

白話譯文:老人和小孩們個個都安適愉快,自得其樂。

此文借武陵漁人行蹤這壹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系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不滿。

擴展資料:

《桃花源記》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處,描寫了壹個美好的世外仙界。不過應當強調的是,陶淵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處:在那裏生活著的其實是普普通通的人,壹群避難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

他們的和平、寧靜、幸福,都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取得的。古代的許多仙話,描繪的是長生和財寶,桃花源裏既沒有長生也沒有財寶,只有壹片農耕的景象。陶淵明歸隱之初想到的還只是個人的進退清濁,寫《桃花源記》時已經不限於個人,而想到整個社會的出路和廣大人民的幸福。

陶淵明邁出這壹步與多年的躬耕和貧困的生活體驗有關。雖然桃花源只是空想,只是作者理想當中的社會,但是能提出這個空想是難能可貴的。

陶淵明雖遠在江湖,仍舊關心國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改年號為“永初”。次年,劉裕采取陰謀手段,用棉被悶死晉恭帝。這些不能不激起陶淵明思想的波瀾。他從固有的儒家觀念出發,產生了對劉裕政權的不滿,加深了對現實社會的憎恨。

但他無法改變、也不願幹預這種現狀,只好借助創作來抒寫情懷,塑造了壹個與汙濁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桃花源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百度百科-桃花源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