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君子
高壹(7)班? 石靜雯
相對於氣韻沈雄的曹操,我更加中意質樸閑適的陶淵明。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勤勞的老人在田地之間辛苦勞作著,他默默擦了擦汗珠,恍然之間就創作出了巨著《歸園田居》。陶淵明因不願為“五鬥米”而“折腰”,毅然決然回到了故鄉,開始歸隱閑適的田園生活。
陶淵明有著守誌不阿的高尚節操,”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陶淵明不求名利與富貴,在檀道濟贈以梁肉勸他出仕時,依舊堅守了自己的內心,不僅是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也充分表現了他對理想世界的追求與向往。
作為壹個文人士大夫,這樣的感情在觀念森嚴的社會中是十分可貴的。
“木欣欣向榮,泉涓涓而始流。”這樣壹位高潔的靖節先生佇立在頂峰,俯瞰著那些雜亂的人群,復雜的人群始終觸及不了塔尖。“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壹下子各種各樣的官人們都消失不見,只有那壹地的雜草,卻讓人洋溢喜悅。
汙濁的現實官場愈來愈遠,陶先生獨自欣賞著遍地菊花,走向潔凈的光明。這樣超凡脫俗的君子,是值得令人尊敬的。
我心中的陶淵明
高壹(7)班? 崔鑫月
陶淵明,字元亮,又名潛,別號五柳先生。是東晉時期偉大的詩人,他是壹個隱者、是中國第壹位田園詩人。他不願與當政者同流合汙,爭奪名利,他向往自由,他不為五鬥米折腰,退隱歸耕。
宋代文人周敦頤曾在《愛蓮說》壹文中這樣評價過他:“陶淵明獨愛菊”,菊花,花之隱逸者也”,確實如此,他厭惡官場生活,向往閑適自由的田園生活,於是,他毅然隱居山林過自己安閑的生活,周敦頤追求“出遊泥而不染”的君子節操。陶洲明正有這樣的品質,他“誤落塵網中,壹去三十年”卻仍能保持本心,不與世俗同流合汙,追求靜謐的生活。
在《飲酒》中,有心遠地自偏”的高尚情懷。以酒做伴“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卻“絲毫不覺得孤獨、寂寞。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著體會出作者悠閑自得和寧靜安詳的情趣,對黑暗官場的鄙棄和厭惡。
我心中的陶淵明是清潔的,孤高的,他是生活的積極者,不追求名利,不向往金山銀山,保持積極樂觀進取的心。在我心中,他是真正的君子。
我心中的陶淵明
高壹(7)班? 許玥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他是東晉未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也是中國歷上第壹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眾所周知,陶淵明是壹個喜歡自由,討厭束縛的詩人。他不為五鬥米向鄉下小兒折腰的故事更是廣為人知。我也是從這個故事中才知道陶淵明的。繼《飲酒》,又《歸園田居》,壹首首詩均描繪出田園風光的美好與鄉居生活的淳樸可愛,我甚至能體會到他遠離官場後內心的解脫和歸隱後內心的愉悅。
前不久學習的《歸園田居》令我印象深刻。本詩以追悔開始,以慶幸結束,追悔自己“誤落塵網““久在樊籬”的壓抑與痛苦,慶幸自己終”歸園田”復“這自然”的愜意和歡欣,真切表達了詩人對汙濁官場的厭惡,對山林隱居生活的無限向往與怡然陶醉。
我十分敬佩陶淵明。陶淵明的田園詩數最多,成就最高。這些詩充分表現了詩人守誌不阿的高尚節操;充分表現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現了詩人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作為壹個文人士大夫,這樣的思想、這樣的內容,出現在文學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門閥制度和觀念森嚴的社會裏顯得特別可貴。在他的詩中,也反映過他晚年困頓的情況,使我了解到了當時農民階級的悲慘生活。據了解,陶淵明在歸隱田園後,是自己耕作,有了實際經驗,所以也能從他的詩中讀出勞動者的喜悅,表現出只有勞動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他的詩純樸自然,意境高遠拔俗,為中國詩壇開辟了新天地!
我十分羨慕陶淵明。宋代文人周敦頤在《愛蓮說》中寫道:“陶淵明獨愛菊”。是啊,“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不也證實這壹點嗎?幽幽香菊與他為伴,下地耕耘自給自足。閑暇時,便以清泉徹上菊花茶,細細品嘗;農忙時,便與菊香相枕相依,樂在其中。生活自在,處處洋溢著與眾不同的清閑與曠達。這樣的生活,何嘗不令人羨慕呢。
壹簇簇幽幽香菊在院中靜放,嬌美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山澗清泉壹直流過家院門口。早上,霧色漸漸散去,壹位老人拿著鋤頭,提著竹籃,向院中走去。他吟著詩句,步履悠然地跨進院子.......
他便是陶淵明。
我心中的陶淵明
高壹(7)班 劉子睿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詩人。他出生於壹個沒落的官僚家庭中,到他這代時,生活十分貧困。後來在朋友的勸說之下,任職彭澤縣令,到任約八十天時,碰到督郵來檢查,而督郵每年巡視時都會索要賄賂。而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毅然選擇辭官歸隱,回歸園田。
在我看來,陶淵明是極為清醒的,他在官場裏仍堅守自己的本心,不慕名利,不學巧偽,最後遵從自己的本心,退隱歸耕。這就好比妳站在壹條岔路口,壹條路可暫時獲得利益,卻要違背自己本心,甚至會慢慢迷失自我。而另壹條路則是順應自己的本心追求自己壹直向往的事物。“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他討厭世俗的來縛,他揮揮衣袖沒有任何留念的離開官場。
他在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哪怕苦點,難點,他也仍安然自若與山林相伴有人說他是消極避世,逃避社會現實。我卻認為他是找到了最初的自己,他也曾在矛盾中徘徊,思索自己將何去何從,最後將對官場的厭倦失望和回歸園田的喜悅壹同交於自然。不做違背自己意願的事,享受大自然。這就是陶淵明。
陶淵明是我在追夢路上值得學習的壹個人,人生的路上不會總是壹帆風順的,它會充滿挫折與失敗,在這段過程中往往可能懷疑自己,迷失方向。所以這壹點要向陶淵明學習,如果違背自己的本心,那就舍棄這條路。這不是退縮,只是選擇了更合適自己的路。
讀《歸園田居(其壹)》有感
高壹(7)班 ? 王璇
什麽樣的人能夠寫出“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這般任性蕭脫的詩句?大概只有東晉陶淵明了。
在我的印象中,陶淵明壹慣是閑適的,平淡的,樸實的,只寥寥幾筆便勾勒出壹幅鄉村田園圖,不加濃墨,用最簡單的詞語,令我沈醉其中。而在《歸園田居(其壹》》中他亦是如此。他是這樣說的,我少年時候就不能適應世俗的生活,我的本性歸屬於山林,壹不小心被塵世的種種所束縛,壹去就是三十年。“不為五鬥米折腰”這個典故為世人熟知,這正是陶淵明無法適應世俗的種種,他鐵骨錚錚的風骨,清高也好,任性也罷,又有誰能夠像他這般做到“不為五鬥米折腰”呢?
周敦頤的《愛蓮說》中說“晉陶淵明獨愛菊又說道“菊,花之隱逸者也”,有人說這是陶淵明躲避世俗,不與世俗同流合汙,逃避現實的表現,在《歸園田居(其壹》中陶淵明壹句“守拙歸園田”就代表了他內心所想,試問倘若逼妳在壹個妳不喜歡的地方做妳不喜歡的事,且不說堅守本心,妳能做到“守拙“麽?
陶淵明寫景,不像有些詩人,他不加以華麗的詞藻,用最樸實的詞寫最質樸的景,在這首詩中,他用“方宅”草屋”“狗吠”雞鳴”等這些詞語,使我身臨其境,仿佛看見壹人坐榆柳樹下乘蔭,瞇著眼睛,搖著扇子,耳邊是雞與狗相襯的叫聲,隱隱還聞到些桃子的清香,這可真真是“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好壹個閑吶!
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這是陶淵明在詩中看得見的喜悅,生活在如詩壹般的田園生活中,還有什麽是不知足的呢?
陶淵明就是這樣壹個人,厭倦官場生活,熱愛自由,忠於自由的這麽壹個人,做官有什麽好的,還不如在家種種田,寫寫詩呢!
我欣賞陶淵明
高壹(7)班 王闖
他壹生清廉,心懷正義,剛正不阿,不為五鬥米折腰。被傳頌至今,從不向權貴低頭。
陶淵明歸隱山林後,生活過得十分貧苦,當別人家忙忙碌碌準備節日時,他家卻是冷冷清清,於是揮筆寫下首對聯,上聯是“二三四五”下聯是“六七八九,橫批是“南北”,讓人壹看便知,陶淵明的用金,他雖生處苦難,但心態樂觀,不改初衷。
他那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氣概,更是告訴了我們要以百姓幸福為已任以節操為重,不能因為壹點點誘惑,便忘記本心。人生在世沒有壹帆風順,面對苦難,我們要心懷希望,積極向前,像陶淵明壹樣不為五鬥米折腰。保持壹顆樂觀的心,在亂世之中,秉持自己的內心。
廉潔正義的他與那個世界格格不入,但又像是壹股清流沖淡官場的汙濁,但在那個時代汙濁到處都是,壹股清流顯然是不夠的,望世間能多有壹些像陶淵明這樣剛正不阿,廉潔耿直的人。
性本愛丘山
高壹(7)班? 柳錦樂
相比之曹操的《短歌行》,我更欣賞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壹)》
許多人都想追求自由,但都敗給了世俗功利,而陶淵明卻能夠做到“不為五鬥米折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這點上我是很敬佩他的。再說其詩本身,語言平淡質樸,卻也道遙自在,曾為自己誤入“塵網”而嘆息,但最終仍勇敢地選擇了自己想過的生活,守著幾畝田,幾間草屋,過好自己的小日子,不為追求名利而委屈了自己,想象生活靜謐、和諧且閑適。雞鳴狗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戶庭裏沒有世俗的繁雜瑣事,靜室裏有余腡去做想做的事情。多麽美好的設想啊,既性本愛丘山,那便歸園田。即使浪費過三十年的光陰,但剩下的日子,都能屬於自己,想怎麽做便怎麽做。
《歸園田居(其壹》中向我們展現了壹種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自由的追逐。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大多人追名逐利,忘記了自己的初心,甘願鎖在名為“世俗”的牢籠裏。這首詩中所表達的,令人動感,在這繁雜的世俗中,也許我們無法過得像詩中那般自由,但也不妨留些時間給自己想做的事,堅定方向,便無所畏懼。
田園詩人陶淵明
高壹(7)班 趙子怡
遊歷過詩山詩海,唯獨對田園詩很感興趣,陶淵明作為田園詩人代表,詩句中的美好田園生活場景,很靜謐,和諧。同時呢,也反映了當時官場的不適。
陶淵明簡筆勾勒出生動的田園生活,也體現了他對自由生活的有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表達了陶淵明喜愛歸隱山林,鄉居生活的無窮樂趣,喜愛大自然。“誤落塵網中,壹去三十年”詩人認為奔波於官場是誤入歧途,誤入了束縛人性而又臟亂無聊的網中。於是大自然成為詩人的偉大追求。大自然很清新也很寧靜。遠離世俗糾紛。
《歸園田居》說明了他離開世俗,回歸自然,堅守自己的本心。他的心境高而更高。詩人精心選取了“方宅“草星”榆柳”桃李”遠人村”等景物,描繪了壹幅清新自然,恬靜美好的田園生活圖景,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陶淵明善用白描手法,詩句格式整齊,書奏壹致。不愧為之五柳先生。“暖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狗狀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運用了遠近結合,視聽結合,以動襯靜手法,將詩句中的田園風光描繪得栩栩如生,卻只用寥寥數筆,實在很厲害!
曹操與陶淵明
高壹(7)班? 萬君怡
曹操和陶淵明可以說是兩個世界的人,同處亂世之中,雖時代不同,壹個開拓進取,誌向遠大,壹個隱居避世,淡泊悠閑。無論哪壹種處世方法,都有屬於自己的想法。陶淵明自由自在的生活著,詳和,隱逸。但我們不可能永遠脫於世俗之外,也沒有足以的能力去創造壹人壹世界的條件,總會在某種時候,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做著特定的事,服從於這個世界的規則。因此我認為陶淵明的這種方式不適合我們。
曹操從小懷大誌,並為之付出行動,他也的確很有才能,是我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亂世之中出梟雄”,在那個動蕩的年代,總要有人站出來擔當大任,因此他憑借自己的能力,想要平定戰火,統壹中原,結束壹個又壹個的悲劇,完成大業。事實上,曹操的方式也過於激進。
壹個種豆南山,悠然自得的平淡;壹個峰火諸候,硝煙彌漫的輝煌。心境不同,追求自然也不同,因此不能將之對比,更擇不出好壞。所以我認為兩者綜合應該更好,畢竟年少輕狂總喜歡刺激,但人老遲暮,就會看淡世事,更樂於寧靜平安生活。選擇哪種生活方式,不過就是壹個人對世界理解不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