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關於運河的詩句 1.有關杭甬運河的詩詞,現代詩也可以
1、錢塘渡口
唐施肩吾
天塹茫茫連沃焦,秦皇何事不安橋。
錢塘渡口無錢納,已失西興兩信潮。
2、西興阻風
宋王炎
小市西興渡,年來壹再行。
花開方淑景,木落又寒聲。
雲破日還晦,潮回江未平。
壯年曾試險,遲莫敢輕生。
3、《春日西興道中》
宋張栻
江梅已過杏花初,尚怯余寒著萼疎。
待得重來幾枝在,半隨蝶翅半蜂須。
杭甬運河,浙江省東部寧紹平原上的主幹航道西段蕭紹運河(舊稱西興運河)系古代人工疏浚、開鑿而成;東段利用余姚江天然水道,余姚江在余姚縣丈亭以下,江寬可達150~250米,水深約4~5米,至寧波市匯入甬江。因運河穿越的錢塘江、曹娥江、甬江的水位高低不壹,歷史上只能分段航運。1966年興建15~30噸級升船機多座,1979年又按40噸級標準浚治航道,1983年全線通航。第二期運河改造工程航道標準提高為100噸級,錢塘江溝通運河工程實施後可直達杭州,與京杭運河聯結。
賀循(260-319)任會稽內史,發動民眾,開鑿西起西陵(今西興),經蕭山、錢清、柯橋到郡城的壹條人工運河。後又組織民眾修治與此相連接的其他河道,形成了縱橫交織的水網,使原來各河道能互相流通,調節水位,保證了農田灌溉之需要。不僅改善了會稽郡的水環境,提高了鑒湖的水利功能,給人以灌溉、舟楫、養殖、漁業之利,且對整個浙東具有交通、物宜、軍事之便。功在壹代,澤被千秋。
浙東運河又名杭甬運河,是中國浙江省境內的壹條運河,西起杭州市濱江區西興街道,跨曹娥江,經過紹興市,東至寧波市甬江入海口,全長239公裏。運河最初開鑿的部分為位於紹興市境內的山陰故水道,始建於春秋時期。 西晉時,會稽內史賀循主持開挖西興運河,此後與曹娥江以東運河形成西起錢塘江,東到東海的完整運河。南宋建都臨安,浙東運河成為當時重要的航運河道。元代至清代,浙東運河重要性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暢通。直到近代,在新式交通方式的沖擊下,運河作用逐漸被取代。
2.描寫京杭大運河的詩句
仰望,晴空萬裏;遠視,京杭大運河如飄飄蕩蕩的碧玉帶,機動船牽引著成串的木船在破浪航行。北望,大運河從天邊白雲深處排空而來;南望,大運河滾滾滔滔向無邊的綠色田野奔騰而去。
大運河清波蕩漾,這許多船兒是南去杭州,還是北去揚州?遙想1000多年前,當隋煬帝開發這條南北大運河的時候,龍船鳳舟倒映流水,何等絢麗、何等豪華!歷史的長河有如大運河,光陰消逝,時間推移,現在在大運河兩岸,連壹棵隋柳也沒有了。到了今天 ,在兩岸的大堤上,只有新植的楊柳在迎著春風吐翠,顯示著中華民族進入了新興時期。
大運河貫穿南北。它南越長江,流經江蘇、浙江;北越黃河,流經魯冀,煙波浩渺幾千裏。這是與橫貫東西的萬裏長城並稱於世的偉大奇跡。萬裏長城和大運河,同是中國人民勞動和智慧的結晶,都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和驕傲。
3.關於杭甬運河 的詩或詞有誰能告訴我,
西起安家渡,東到大隱浦口,全長45公裏。
自2013年12月31日起,杭甬運河寧波段試通航。這條運河是國家高等級航道布局規劃“二橫壹縱二網”中的壹縱,是長三角高等級航道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溝通浙東航道網和浙北航道網乃至全國水運主幹網。
杭甬運河全長239公裏,是京杭大運河的延伸,分為杭州、紹興、寧波三段。它西起錢塘江北岸的三堡船閘,途徑蕭山、紹興、上虞、余姚,東至寧波。其中杭甬運河余姚段始於余姚安家渡,終於大隱浦口,流經馬渚鎮、蘭江街道、陽明街道、鳳山街道、梨洲街道、陸埠鎮、丈亭鎮、河姆渡鎮、大隱鎮,全長45公裏。在余姚段自西向東22公裏處有壹個船閘——蜀山船閘。
與公路、鐵路等運輸方式相比,水運具有綠色、環保、節能、節地、運量大、運價便宜等優勢,符合低碳經濟發展的要求。杭甬運河余姚段通航後,不僅可以緩解我市陸上交通擁堵狀況,也勢必也會減少汽柴油的使用、二氧化碳的排放等,對霧霾也有壹定的緩解作用。杭甬運河余姚段通航後,將對區域經濟帶來快速發展,沿線將成為能源、裝備制造、新型材料、造紙等大運量產業集聚的“窪地”。杭甬運河通航後將充分發揮運河歷史悠久、兩岸山川秀麗等旅遊休憩功能價值,滿足沿岸人們的休憩娛樂需求。杭甬運河通航後將充分發揮運河生態功能。運河與沿線陸域形成了統壹的自然生態系統,具有顯著的水產提供、氣候調節等功能,是沿線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命之源。
為了準備杭甬運河余姚段的開通,市交通運輸局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包括網箱、網籪的清理,淤積航段的疏浚,召開渡口通航準備工作會議,進行渡工安全教育培訓,標誌標牌的完善,加強水上巡查工作等。
杭甬運河余姚段試通航後,安全問題也不可忽視。在江邊洗衣服的人和渡運需要隨時留意來往船只,註意自身安全。
4.關於京杭大運河上的橋的歷史故事 杭州上的
第壹橋:拱宸橋,它位於杭州老城的最北端,也是壹座保存完好的石拱橋,橋面全是石板鋪就的臺階,橋高具體幾米我不清楚,但我敢說它是十五橋中最高的大橋,也是座唯壹保持完好的古老石拱橋,這也是唯壹只準行走不可通車的橋,它是杭州城中最古老最聞名的十大名橋之壹,因為它不通車,所以它除了交通作用之外,還是附近居民喜歡在夏季晚上納涼的好地方,又風涼又安全。橋下西岸是壹長條沿河而建民宅區,是杭州人就會知道:拱宸橋河西直街最具有古老特色。聽前輩人說老底子這裏燈紅酒綠是個典型的娛樂區…如今也已成為壹個景點,並將它的原貌保留了下來,全是青瓦青磚的老建築,雖然長年與河相伴,但依然堅固耐用。
第二橋:登雲橋,是從北往南運河的第二座大橋,它是壹座新建的運河大橋,因此除了寬敞宏觀之外,功能上當然比較完善,還比較創新,除了承擔東西兩邊登雲路上的車輛行人來往之外,百姓們還可以去橋下休閑納涼,這是運河修建指揮部新的創舉,這次杭州市運河中的十五座大橋中有七座大橋增建了此功能的橋下休閑吧!登雲橋的傍,是杭州市最大的電子器材市場,它面向全國批發種類的電子器材,(我為配壹只電視機上的“行管,曾去過,)聽著這橋名就會使人聯想翩翩,我的想法是它的名字可以與天上的雲有關,說不定是座神仙橋呢!
第三橋:大關橋,在我的印象中,它是引用老大關橋名而重建的壹座大橋,年齡大約有三十來年,是連接大關路東西而向的大橋,它的西邊是沈半路,通往市重工業區與市郊區,杭鋼,杭氧、杭玻,杭重,杭氣,杭鍋等等的大型企業全集中在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它也是座為工業而建的工業大橋。
第四橋:江漲橋,它與名氣比它大的賣魚橋成90度直角,與北邊的娑婆橋只離百米之遙。就因為賣魚橋沒有橫跨運河主流及橋沒有修建成新,才沒被選入運河大橋,與他為伍的還有打索橋、佐家橋,娑婆橋等等全沒有被選入。
5.關於描寫杭州的古詩句有哪些
1. 《曲院風荷》
宋代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寫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2.《斷橋殘雪》
明代
澄湖繞日下晴湍,梅際冰花半已闌。
獨有斷橋荒蘚路,尚余殘雪釀春寒。
3.《蘇堤春曉》
明 楊周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霧散分林梢。
何處黃鸝破暝煙,壹聲啼過蘇堤曉。
4.《平湖望月》
宋 孫銳
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處泛歸舟?
白蘋紅蓼西風裏,壹色湖光萬傾秋。
5.《花港觀魚》
清 乾隆
花家山下流花蒼,花著魚身魚嘬花。
最是春光萃西子,底須秋水悟南華。
6.《柳浪聞鶯》
宋 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導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柳鶯。
7.《三潭印月》
元 尹廷高
坡仙立塔據平湖,天影清涵水墨圖。
夜靜老龍鱗甲冷,冰壺深處浴明珠。
8.《雙峰插雲》
元 尹廷高
嶙峋對峙勢爭雄,古塔疏林杳靄中。
寫盡西湖煙雨障,雙尖如筆摘晴空。
9.《南屏晚鐘》
元 尹廷高
縹緲雷峰隔上方,數聲風送到幽窗。
柳昏花螟遊人散,付與山僧帶日撞。
杭州,簡稱“杭”,浙江省省會、副省級市,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遊、京杭大運河南端,是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壹、長三角寧杭生態經濟帶節點城市、中國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之壹,新壹線城市。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是中國八大古都之壹。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後來依托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通車以及上海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帶動,輕工業發展迅速。
杭州人文古跡眾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其中主要代表性的獨特文化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成為杭州文化代表。
6.杭州哪有運河
京杭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經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
全長1794千米。 京杭大運河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同組成的, 隋朝時分為四段: (1)永濟渠 (2)通濟渠 (3)邗溝 (4)江南河 隨著統治中心的東移和北移,在元朝時期,大運河由杭州直通北京 元朝時全程可分為七段: (1)通惠河;(2)北運河;(3)南運河;(4)魯運河;(5)中運河;(6)裏運河;(7)江南運河。
京杭大運可作為南北的交通大動脈,歷史上曾起過巨大作用。運河的通航,促進了沿岸城市的迅速發展。
目前,京杭運河的通航裏程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裏程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黃河以南的山東、江蘇和浙江三省。 杭州大運河同上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經北京、河北、天津、山東、江蘇和浙江六省市,全長壹千七百九十四公裏,比蘇伊士運河長十倍,比巴拿馬運河長二十倍,是世界上最長的壹條人工開鑿的運河. 終點,入錢塘江。
京杭大運河流經北京、通州、天津、杭州、鎮江、清江、揚州、臺兒莊、臨清、蘇州、嘉興、宣城、淮安、徐州、聊城、濟寧、德州、滄州18個市區。 通州古詩雲:壹支塔影認通州。
燃燈塔矗立在大運河的北端,是京門通州的標誌性建築。天津北運河和南運河在天津會師,又在這裏被海河壹齊送入渤海。
據記載,漕運發達時期,從天津到通州的北運河上每年要承載2萬艘運糧的漕船,官兵12萬人次,連同商船***3萬艘。水道的開通使小小的直沽寨很快發展成了遠近聞名的“天津衛”。
鎮江、揚州長江和京杭大運河的交匯處。聊城湖、河水面積占城區的1/3,被稱為“中國北方威尼斯”,在北方城市裏非常少見,這其中就有京杭大運河的功勞。
蘇州 “蘇湖熟,天下足”。運河的開通,使蘇州水多糧豐。
目前京杭大運河蘇杭段有客運航線往返。 淮安大運河的入淮口,運河東岸古鎮碼頭下便是《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的故居。
歷史 京杭人運河的開鑿,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當時吳王闔閭為了向西擴張勢力範圍,下令開鑿自太湖直達長江的胥溪。
早在2400多年前,吳國為北伐齊國爭霸中原,在江蘇揚州附近開鑿了壹條引長江水入淮的運河(稱邗溝),以後在這基礎上不斷向北向南發展、延長尤其經隋朝和元朝二次大規模的擴展和整治,基本上完成了今日京杭運河的規模。京杭運河的許多河段是利用原來的天然河流和湖泊,部分河段是人工開挖的,運河水流主要從溝通的天然河道中得到補給。
到隋煬帝(楊廣)時,據說煬帝為了到揚州看瓊花,也為了南糧北運,開鑿京淮段至長江以南的運河,全長2000多公裏。到元朝時,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須開鑿運河把糧食從南方運到北方。
為此先後開鑿了三段河道,把原來以洛陽為中心的隋代橫向運河,修築成以大都為中心,南下直達杭州的縱向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按地理位置分為七段:北京到通州區稱通惠河,長82公裏;通州區到天津稱北運河,長186公裏;天津到臨清稱南運河,長400公裏;臨清到臺兒莊稱魯運河,長約500公裏;臺兒莊到淮陰稱中運河,長186公裏;淮陰到瓜洲稱裏運河,長約180公裏;鎮江到杭州稱江南運河,長約330公裏。
揚州是裏運河的名邑,隋煬帝時在城內開鑿運河,從此揚州便成為南北交通樞紐,藉漕運之利,富甲江南,為中國最繁榮的地區之壹。 京杭運河壹向為歷代漕運要道,對南北經濟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
十九世紀海運興起,以後隨著津浦鐵路通車,京杭運河的作用逐漸減小。黃河遷徙後,山東境內河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淺,南北斷航,淤成平地。
水量較大、通航條件較好的江蘇省境內壹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京杭運河的荒廢、蕭條,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寫照。
解放後部分河段已進行拓寬加深,裁彎取直,新建了許多現代化碼頭和船閘,航運條件有所改善。季節性的通航裏程已達1100多千米。
江蘇邳縣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噸的船隊可以暢通無阻。古老的京杭運河將來還要成為南水北調的輸水通道。
意義 京杭大運河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壹項偉大工程,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物質和精神財富,是活著的、流動的重要人類遺產。大運河肇始於春秋時期,形成於隋代,發展於唐宋,京杭大運河建於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而秦始皇(嬴政)在嘉興境內開鑿的壹條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後的江南運河走向。
據《越絕書》記載,秦始皇從嘉興“治陵水道,到錢塘越地,通浙江”。大約2500年前,吳王夫差挖邗溝,開通了連接長江和淮河的運河,並修築了邗城,運河及運河文化由此衍生。
我們今天所說的大運河開掘於春秋時期,完成於隋朝,繁榮於唐宋,取直於元代,疏通於明清(從公元前486年始鑿,至公元1293年全線通航),前後***持續了1779年。在漫長的歲月裏,主要經歷三次較大的興修過程。
到了隋朝,隋煬帝動用幾百萬人,開鑿貫通了大運河,這為以後國家的經濟文化空前繁榮作出了巨大貢獻),隋代開始全線貫通,經唐宋發展,最終在元代成為溝通海河、黃河、淮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