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贊美竹子的詩歌或散文

贊美竹子的詩歌或散文

壹、《竹石》

作者:清代鄭板橋

1、原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2、翻譯

緊緊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紮根石縫中。

千磨萬擊身骨仍堅勁,任憑妳刮東西南北風。

3、表達情感

這首詩是壹首詠竹詩。詩人所贊頌的並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剛毅。前兩句贊美立根於破巖中的勁竹的內在精神。

開頭壹個“咬”字,壹字千鈞,極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達了勁竹的剛毅性格。再以“不放松”來補足“咬”字,勁竹的個性特征表露無遺。

次句中的“破巖”更襯托出勁竹生命力的頑強。後二句再進壹層寫惡劣的客觀環境對勁竹的磨練與考驗。不管風吹雨打,任憑霜寒雪凍,蒼翠的青竹仍然“堅勁”,傲然挺立。

“千磨萬擊”、“東南西北風”,極言考驗之嚴酷。這首詩借物喻人,作者通過詠頌立根破巖中的勁竹,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絕不隨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詩語言質樸,寓意深刻。

二、《詠竹》

作者:宋代王安石

1、原文

人憐直節生來瘦,自許高材老更剛。

曾與蒿藜同雨露,終隨松柏到冰霜。

2、翻譯

人們愛竹直而有節,且生來清瘦,更贊美它越老越堅硬、剛強。竹子曾與蒿草、蒺藜同受雨露的滋潤,最終則伴隨松柏傲然挺立於結冰凝霜的寒冬。

3、表達情感

詩的頭兩句贊揚了竹的不可毀其節的剛正,後二句又指竹勇於同大自然的各種考驗相抗,不怕風吹雨打,不怕霜煎雪熬,這首詩作將作者百折不撓的氣概與宏偉博大的抱負躍然紙上。

三、《竹》

作者:唐代李賀

1、原文

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

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

織可承香汗,裁堪釣錦鱗。

三梁曾入用,壹節奉王孫。

2、翻譯

映入水中,紋光閃動,當空抽長,綠影增春。

晶瑩的露珠點綴筍徑,蒼翠的苔蘚滿布竹根。

剖竹織竹承藉美人香汗,制成漁竿能夠釣起錦鱗。

為了制作三梁冠,壹節竹子也被奉敬給王孫。

3、表達情感

這是壹首吟詠竹子的五言律詩,但它與壹般泛詠景物之作不同,名為詠竹而實有所指,意在托物言誌,以竹之勁節挺秀,抒寫壹己之宏願。

四、《西江月·詠竹》

作者:當代左水河

1、原文

翠葉拂雲戲笑,亮節穿木直腰。

淩霜傲雪玉身姣,日日清新俊俏。

且伴寒松吟嘯,何須鬧市爭嬌。

清泉起韻伴笛簫,盡是虛心雅調。

2、翻譯

山竹勁節光亮、竿身圓長挺立,超越身邊齡長幹粗的大樹頂部,直上雲霄;竹梢猶如人的大手輕輕拂摸著遊雲,綠葉在微風中搖擺而沙沙作響,猶如壹群打鬧孩子的嬉笑聲。

暑去寒來,翠竹歷盡了風風雨雨,秋霜冬雪,但那碧玉般的體態,美麗的容貌依然嬌美;壹年四季中,天天英俊瀟灑,舉止高雅,漂亮而惹人喜歡。

偏居的山竹,閑適自在,悠然自得,常常與“歲寒三友”(松梅竹)中的寒松迎風長嘯,高歌吟詠;又何需要去留戀城中的鬧市,在眾人面前爭嬌爭寵呢?

當其前後左右的群泉鳴唱的時候,山竹很高興地借風作和(hè),奏響自己如笛如簫,旋律起伏的音韻;那聲聲盡是虛心雅調,讓人如癡如醉。

3、表達情感

作品以生動的筆觸,擬人的藝術手法,描寫了翠竹直腰挺立於深山,不懼風霜雪雨,四季清新俊俏、拂雲戲笑的美樂形象,表達了其虛心雅趣、寧伴寒松吟嘯,不戀鬧市爭嬌,樂於與群泉***歡娛的誌趣。

由此反應了中華民族的誌士仁人,寧可隱居山林,決不屈服於不良勢力,或不爭名奪利的精神境界,及其謙虛謹慎,與人民大眾同甘苦、***歡樂的思想品德。

同時,借物寄情,托物言誌,啟示人們不要過多地爭名逐利,要潔身自好,挺直腰桿、虛心做事待人,在清心寡欲之中而贏取成功和幸福,也表達了詞人處世的壹種個人情懷。

五、《新竹》

作者:清代鄭板橋

1、原文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2、翻譯

新長的竹子要比舊竹子高,它們的生長全憑老的枝幹扶持。下年又有新長出來的,會長得更高。

3、表達情感

比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而新生力量的成長又須老壹代積極扶持。前兩句是回顧,既表達了“長江後浪推前浪,壹代新人勝舊人”,又表達了後輩不忘前輩扶持教導之恩;後兩句是展望,用以表達新生力量將更好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