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關於舌尖美食的詩句 1. 關於美食的詩句
1、《江上漁者》 宋代:範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壹葉舟,出沒風波裏。 譯文: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只喜愛鱸魚的味道鮮美。
看看那些可憐的打魚人吧,正駕著小船在大風大浪裏上下顛簸,飄搖不定。 2、《漁歌子》 唐代:張誌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譯文: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翺翔,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遊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艷而飽滿。
漁翁頭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 3、《遊山西村》 宋代:陸遊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譯文:不要笑農家臘月裏釀的酒濁而又渾,在豐收嶼年景裏待客菜肴非常豐繁。
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艷忽然眼前又出現壹個山村。 吹著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經接近,村民們衣冠簡樸古代風氣仍然保存。
今後如果還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閑遊,我壹定拄著拐杖隨時來敲妳的家門。 4、《上元竹枝詞》 清代: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 譯文:香甜的桂花餡料裏裹著核桃仁,用井水來淘洗像珍珠壹樣的江米,聽說馬思遠家的滴粉湯圓做得好,趁著試燈的光亮在風裏賣元宵。
5、《過故人莊》 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譯文:老朋友預備豐盛的飯菜,要請我到他好客的農家。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蒼青的山巒在城外橫臥。
推開窗戶面對谷場菜園,手舉酒杯閑談莊稼情況。等到九九重陽節到來時,再請君來這裏觀賞菊花。
2. 美食佳肴的詩句
關於寫美食的有很多比如:1、上元竹枝詞 (清)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寄胡餅與楊萬州》白居易 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
寄與饑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南宋陸遊《蔬食戲書》新津韭黃天下無,色如鵝黃三尺余。
東門彘肉更奇絕,肥美不減胡羊酥。朝饑食齏面甚美戲作陸遊 壹杯齏餺飥,手自芼油蔥。
天上蘇陀供,懸知未易同。賀陳述古弟章生子蘇軾 郁蔥佳氣夜充閭,始見徐卿第二雛。
甚欲去為湯餅客,惟愁錯寫弄獐書。參軍新婦賢相敵,阿大中郎喜有餘。
我亦從來識英物,試教啼看定何如。餅賦束皙 玄冬猛寒,清晨之會,涕凍鼻中,霜成口外。
充虛解戰,湯餅為最。弱似春綿,強似秋練,氣勃郁以揚布,香氣散而遠遍。
行人垂液於下風,童仆空瞧而邪盼。擎器者舔唇,立侍者幹咽。
過土山寨黃庭堅 南風日日縱篙撐,時喜北風將我行。湯餅壹杯銀線亂,蔞蒿如箸玉簪橫。
2、像有些事物許多事人也都稱贊過。食竹筍 竹筍以色潔白、質細嫩、味清鮮而被視為“菜中珍品”,初上市時物稀價貴,李商隱贊道:“嫩籜香苞初出林,五陵論價重如金”。
白居易《食筍》亦雲:“……紫籜折故錦,素肌擘新玉。每日逐加餐,佳食不思肉。
久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且食勿踟躕,南風吹作竹。”
曾兩度出任杭州地方官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蘇東坡,在《初到黃州》壹詩中大加贊賞竹筍“久拋松菊猶細事,苦筍江豚那忍說?”陸遊以“色如玉版貓頭筍,味抵駝峰牛尾猩”盛贊江西的“貓頭筍”。鄭板橋“江南鮮筍趁鰣魚,爛煮春風三月初”的詩句,對鮮筍燒鰣魚的贊美之情更是躍然紙上。
食松花 松花具有保健美容功能,在古代被列為貢品。唐朝女皇武則天十分喜歡松花,她常喜食壹種用松花制作的“小精糕”。
蘇東坡也愛吃用松花做的食品,他把松花、槐花和杏花入飯***蒸,密封幾日後得酒,並歌詠道:“壹斤松花不可少,八兩蒲黃切莫炒,槐花杏花各五錢,兩斤白蜜壹起搗,吃也好,浴也好,紅白容顏直到老。” 食白菜 大白菜因其“青白高雅,淩冬不雕,四時長見,有松之操”,故又名菘。
範成大有詩曰:“撥雪挑來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濃。朱門肉食無風味,只作尋常菜把供。”
喜食“東坡肉”的蘇東坡,也以“白菘類羔豚”、“白菜賽糕腸”來贊美它。他常用菘菜、蔓菁、薺菜等,加入米粉、少量生姜自制成“東坡羹”,並賦詩雲:“開心暖胃閑冬飲,知是東坡手自煎。”
食栗子 栗子,又稱板栗、毛栗、鳳栗、栗果等,常食可達到抗衰老、延年益壽的目的,藥王孫思邈稱之為“腎之果也,腎病宜食之。”蘇轍有詩贊曰:“老去自添腰腳病,山翁服栗舊傳方。”
按李時珍介紹,“以袋盛生栗,懸掛風幹,每晨吃十余顆,隨後吃豬腎粥助之,久必強健。” 食梅花 梅花既是著名觀賞花木,又是壹味良藥,藥用以白梅為主,有“除煩安神、止渴生津、疏肝解郁、理氣和胃”之功用。
楊萬裏最喜歡用鮮梅花蘸蜜食用,並留下不朽的詩篇,其中《慶長叔招飲》詩雲:“南烹北果聚君家,象箸水盤物物佳。只有蔗霜分不開,老夫自要嚼梅花。”
食百合 百合由“數十片相累,狀如白蓮花,百片合成”而得名,自古以來被作為吉祥之物為人們所鐘愛,是壹種營養豐富、利脾潤肺的食品。陸遊喜食百合,曾作“更氣兩叢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的佳句。
食薺菜 薺菜別名野菜、地菜、野薺、護生草等,葉嫩根肥,具有獨特誘人的清香和美味。文人雅士對它揄揚備至,蘇東坡有“時繞麥田求野薺,強為僧舍煮山羹”的詩句。
陸遊更是嗜薺成癖,詠詩贊其鮮潤和香口:“手烹墻陰薺,美若乳下豚”;“殘雪初消薺滿園,糝羹珍美勝羔豚”;甚至“日日思歸飽蕨薇,春來薺美勿忘歸”了。食茼蒿 茼蒿具有開胃、健脾的作用,煸炒、做湯、涼拌均可。
陸遊視茼蒿為天賜佳蔬之壹,其《初歸雜詠》詩雲,“小園五畝剪蓬蒿,便覺人間跡可逃”,采摘茼蒿仿佛置身於遠離人間的仙境。食熱粥 陸遊視食粥為健身養生之“平易法”,其《食粥》詩雲:“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蘇東坡對吃粥也很有興趣,在任徐州知州時,壹次因高興喝醉了酒,農民艾賢煮粥給他吃,飯後他感到很自在,於是賦《熱粥詩》雲“身心顛倒不自知,更識人間有真味。”
既贊美了粥的可口,又頌揚了農民的情義。清代阮葵生也有詠粥佳句:“香於酪乳膩於茶,壹味和嘈潤齒牙”;“居然入口融無哽,不得沾唇呷有聲”,可謂深得食粥個中三味了。
食菊花 菊花在我國素有“延壽客”之稱,不少地方都有食菊的習慣,“東籬同坐嘗花筵,壹片瓊霜入口鮮”的詩句,正是寫食菊的樂趣。菊花入饌,備受詩人青睞。
李嶠的《九日應制得歡字》詩曰:“令節三秋晚,重陽九日歡。仙杯還泛菊,寶饌且調蘭。”
王維詩雲:“四海方無事,三秋大有年。百生無此日,萬壽願齊天。
芍藥和金鼎,茱萸插玳筵。無窮菊花節,長奉柏梁篇。”
鄭所南的“道人四進花為糧,骨生靈氣身吐香。聞到菊花大歡喜,拍手笑歌頻癲狂”,寫出了宋代食菊之盛。
俗話說:“常飲菊花茶,老來眼不花。”。
3. 關於美食的古詩
友朋設宴慶雲樓,
美食十二配郎酒。
觚觥交錯杯杯盡,
門前石獅口水流.
蘇東坡被貶在海南島詹縣。當地有壹位賣環餅的老嫗,她的手藝好,環餅質量高,可是,因為店鋪僻,不為人知,生意壹直不好。老嫗得知蘇東坡是著名文學家,就請他為店鋪作詩。蘇東坡憐憫她生活貧苦,環餅手藝又委實不錯,就揮筆寫下壹首七絕:
纖手搓來玉色勻,
碧油煎出嫩黃深。
夜來春睡知輕重,
壓扁佳人纏臂金。
關於“魚”
魚
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從古至今都深得人們的喜愛。
範饒州坐中客語食河豚魚
宋朝 梅堯臣
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揚花。
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
其狀已可怪,其毒亦莫加。
忿腹若封豕,怒目猶吳蛙。
皰煎茍失所,入喉為鏌鋣。
若此喪軀體,何須資齒牙?
持問南方人,黨護復矜誇。
皆言美無度,誰謂死如麻!
我語不能屈,自思空咄嗟。
退之來潮陽,始憚飧籠蛇。
子厚居柳州,而甘食蝦蟆。
二物雖可憎,性命無舛差。
斯味曾不比,中藏禍無涯。
甚美惡亦稱,此言誠可嘉。
江上漁者
宋朝 範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壹葉舟,出沒風波裏。
江岸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熱鬧。他們在幹什麽?鱸魚體扁狹,頭大鱗細,味道鮮美。人們擁到江上,是為了先得為快,早點品嘗鱸魚的鮮美。
淮上漁者
鄭谷
白頭波上白頭翁
家逐船移浦浦風。
壹尺鱸魚新釣得,
兒孫吹火荻花中。
漁歌子
張誌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蘇東坡:《於潛僧綠筠軒》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癡。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
4. 關於美食的詩句有哪些
1,《食荔枝》 宋代 蘇軾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譯文:羅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黃梅天天都有新鮮的。如果每天吃上三百顆荔枝,我願意永遠都做嶺南的人。
2,《遊山西村》 宋代 陸遊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譯文:不要笑農家臘月裏釀的酒濁而又渾,在豐收的年景裏待客菜肴,雞肉魚肉豐盛美味。
3,《陪鄭廣文遊何將軍山林》唐代 杜甫
鮮鯽銀絲膾,香芹碧澗羹。翻疑柁樓底,晚飯越中行。
譯文:把活鮮的鯽魚切成銀絲煲膾,用碧水澗傍的香芹熬成香羹。這分明是在越中吃晚飯啊,哪裏是在陜西的柁樓底下用餐呢?
4,《江上漁者》宋代 範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壹葉舟,出沒風波裏。
譯文: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只喜愛鱸魚的味道鮮美。看看那些可憐的打魚人吧,正駕著小船在大風大浪裏上下顛簸,飄搖不定
5,《寄胡餅與楊萬州》唐代 白居易
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
譯文:這裏的胡麻餅的模樣學著京城的樣子制作的,新出爐的面餅酥脆,香氣四溢。
5. 關於美食的詩句
1.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唐代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釋義:和風吹著柳絮,酒店裏溢滿芳香;吳姬捧出新壓的美酒,勸客品嘗。
2.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唐代李白《客中行》
釋義:蘭陵的美酒,透著醇濃的郁金的芬芳,盛在玉碗裏看上去猶如琥珀般晶瑩。
3.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唐代孟浩然《過故人莊》
釋義:推開窗戶面對谷場菜園,手舉酒杯閑談莊稼情況。
4. 世間珍果更無加,玉雪肌膚罩絳紗。------明代丘浚《詠荔枝》
釋義:世上的珍果沒有比它更好的,它像雪壹樣的肌膚罩著壹層紅紗。
5.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午甌茶。------宋代陸遊《幽居初夏》
釋義:當年相識不見,午時夢回茶前,誰人***話當年?
6.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唐代白居易《問劉十九》
釋義:新釀的米酒,色綠香濃;小小紅泥爐,燒得殷紅。
7.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宋代陸遊的《遊山西村》
釋義:不要笑農家臘月裏釀的酒濁而又渾,在豐收嶼年景裏待客菜肴非常豐繁。
8. 黃雞白酒,君去村社壹番秋。------宋代辛棄疾的《水調歌頭·送楊民瞻》
釋義:君返鄉後,黃雞白酒慶祝秋社。
9. 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宋代李清照的《鷓鴣天·寒日蕭蕭上瑣窗》
釋義:酒後更喜歡品嘗團茶的濃釅苦味,夢中醒來特別適宜嗅聞瑞腦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10.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宋代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釋義:這壹天正是端午,人們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汙垢和穢氣,舉杯飲下雄黃酒以驅邪避害。
6. 形容美味佳肴的詩句
1、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上元竹枝詞》清代符曾
譯文:香甜的桂花餡料裏裹著核桃仁,用井水來淘洗像珍珠壹樣的江米,聽說馬思遠家的滴粉湯圓做得好,趁著試燈的光亮在風裏賣元宵。
2、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宋 蘇軾 《惠州壹絕》
譯文:羅浮山下,可以顯示四季的春天景色,盧橘和楊梅,依次開了起來,每天都可以吃三百粒的荔枝,沒有辜負自己可以壹直可以作為壹個嶺南人。
3、茅針香軟漸包茸,蓬櫑甘酸半染紅。——宋·範成大《晚春田園雜興》
譯文:藏在綠莖內尖尖的茅草,將要開花白白的花苞清香爽口。飾有饕餮紋的食物盛器被染紅了。
4、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遊山西村》宋代:陸遊
譯文:不要笑農家臘月裏釀的酒濁而又渾,在豐收的年景裏待客菜肴非常豐繁。
5、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時他自美。——《豬肉頌》宋代:蘇軾
譯文:把鍋子洗得幹幹凈凈,少許放水,燃上柴木、雜草,抑制火勢,用不冒火苗的虛火來煨燉。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會滋味極美。
7. 形容好吃的古代詩句,能瑯瑯上口的,不要形容某個食物的詩句
每日起來打壹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相傳為北宋詩人蘇東坡(四川眉山人)所創制。東坡肉的最早發源地,是湖北黃岡。
1080年蘇東坡謫居黃岡,因當地豬多肉賤,才想出這種吃肉的方法。 宋代人周紫芝,在《竹坡詩話》中記載:“東坡性喜嗜豬,在黃岡時,嘗戲 東坡肉作《食豬肉詩》雲:‘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
每日起來打壹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後來,1085年蘇東坡從黃州復出,經常州、登州任上返回都城開封,在朝廷裏任職,沒過多久,受排擠,1089年要求調往杭州任太守,這才將黃州燒肉的經驗發展成東坡肉這道菜肴。
作為漢族佳肴,後流行於江浙。東坡肉據考是為紀念東坡所做,並不是蘇東坡本人所創制。
東坡肉的原型是徐州回贈肉, 為徐州“東坡四珍”之壹。 北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秋,黃河決口,七十余日大水未退。
徐州知州蘇軾親率全城吏民抗洪,終於戰勝洪水,並於次年修築“蘇堤”。百姓感謝蘇東坡為民造福,紛紛殺豬宰羊,擔酒攜菜送至州府感謝蘇公。
蘇公推辭不掉,將這些肉加工成熟後再回贈百姓。 蘇東坡的烹肉之法在其《燉肉歌》中可見奧妙:“慢著火、少著水,柴火罨焰煙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
“回贈肉”的特點是鮮香醇厚,油而不膩。蘇東坡在徐州留下了四道名菜,除回贈肉外還有金蟾戲珠、五關雞、醉青蝦、後人將這四道菜稱之為“東坡四珍”。
如今在徐州街頭的各家飯莊,您仍然可領略到東坡肉帶給您的回味無窮的滿口醇香。“東坡肉”最早在徐州創制,《徐州古今名饌》記載,蘇軾任徐州知州時,黃河決口,蘇軾身先士卒,和全城百姓築堤保城。
徐州人民殺豬宰羊,上府慰勞,蘇軾推辭不掉,便指點家人燒成紅燒肉回贈給老百姓,百姓食後,都覺得肥而不膩、酥香味美,便稱之為“回贈肉”。蘇軾貶謫黃州時,作有煮肉歌:“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
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
人們開始競相仿制,並戲稱為“東坡肉”。蘇軾二任杭州知州時,因疏浚西湖有功。
大家擡酒擔肉給他拜年,蘇軾便命將豬肉和酒燒好後給民工吃,家人誤聽為黃酒和豬肉同燒,大家吃後反而覺得更加酥香味美。“東坡肉”美名便慢慢傳遍全國。
蘇軾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大文學家。他不但對詩文、書法造詣很深,而且堪稱我國古代美食家,對烹調菜肴亦很有研究,尤其擅長制作紅燒肉。
回贈肉便是蘇軾在徐州期間創制的紅燒肉,宋神宗熙寧十年四月,蘇軾赴任徐州知州。七月七日,黃河在澶州曹村埽壹帶決口,至八月二十壹日洪水圍困徐州,水位竟高達二丈八尺。
蘇軾以身卒之,親荷畚插,率領禁軍武衛營,和全城百姓抗洪築堤保城。經過七十多個晝夜的艱苦奮戰,終於保住了徐州城。
全城百姓無不歡欣鼓舞,他們為感謝這位領導有方,與徐州人民同呼吸、***存亡的好知州,紛紛殺豬宰羊,擔酒攜菜上府慰勞。蘇軾推辭不掉,收下後親自指點家人制成紅燒肉,又回贈給參加抗洪的百姓。
百姓食後,都覺得此肉肥而不膩、酥香味美,壹致稱他為“回贈肉”。此後,“回贈肉”就在徐州壹帶流傳,並成徐州傳統名菜。
這在《徐州文史資料》、《徐州風物誌》、《徐州古今名饌》中都有記述。 元豐三年二月壹日,蘇軾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
他自己開荒種地,便把此地號稱“東坡居士”。這就是“蘇東坡”的由來。
在黃州期間,他親自動手烹飪紅燒肉並將經驗寫入《食豬肉詩》中。蘇軾在徐州及黃州時烹制的紅燒肉,只是在當地有影響,在全國並沒有多大名氣。
真正叫得響並聞名全國的紅燒肉,是蘇軾第二次在杭州時的“東坡肉”。 宋哲宗元(礻右)四年七月三日,蘇軾來到闊別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
元(礻右)五年五、六月間,浙西壹帶大雨不止,太湖泛濫,莊稼大片被淹。由於蘇軾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壹帶的人民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
他組織民工疏浚西湖,築堤建橋,使西湖舊貌變新顏。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謝蘇軾做的這件好事,人人都誇他是個賢明的父母官。
聽說他在徐州、黃州時最喜歡吃豬肉,於是到過年的時候,大家就擡豬擔酒來給他拜年。蘇軾收到後,便指點家人將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酥的,然後分送給參加疏浚西湖的民工們吃,大家吃後無不稱奇,把他送來的肉都親切地稱為“東坡肉”。
追本窮源,蘇軾的這種紅燒肉最早在徐州的創制,在黃州時得到進壹步提高,在杭州時聞名全國。
擴展資料:
不過蘇東坡當時的東坡肉可不是這麽美味的啊,當時的東坡肉也就是煮壹下,弄點鹽,沒有那麽多調料擱現在我是肯定吃不下去的,不過對於宋代的時候的那些人來說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東西了。所以真正的由蘇東坡做的東坡肉就是市場上賤賣的廉價豬肉,然後用清水煮的。
有點味道的東坡肉也就是從明代的時候開始的,挑選上等的豬肉,要肥瘦相間,烹飪的時候也加入了很多調料,糖,醬油和料酒,不是寡淡的清水,口味比較重,明代時候的東坡肉才是我能接受的東坡肉。不過,如果沒有宋代時候蘇東坡解鎖了豬肉,豬肉可能現在。
8. 關於美食的古詩句
壹、唐代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翻譯:喊著童仆給我燉黃雞斟上白酒,孩子們嬉笑吵鬧牽扯我的布衣。
二、唐代張籍《成都曲》: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
翻譯:江西面煙波浩瀚水碧綠,雨後山坡上荔枝已經成熟。
三、宋代李師中《菩薩蠻·子規啼破城樓月》:兩岸荔枝紅,萬家煙雨中。
翻譯:兩岸的荔枝,嬌紅欲滴;蒙蒙的細雨,籠罩萬家。
四、清代符曾《上元竹枝詞》: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
翻譯:聽說馬思遠家的滴粉湯圓做得好,趁著試燈的光亮在風裏賣元宵。
五、宋代範仲淹《江上漁者》: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翻譯: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只喜愛鱸魚的味道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