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杜甫關於盛唐時期的詩句

杜甫關於盛唐時期的詩句

1. 杜甫有哪些詩是描寫唐朝歷史的

杜甫是唐代詩歌的另壹座高峰,與李白同為唐代詩壇上的兩個巨人。

杜甫是中國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這裏選讀他的七首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

杜甫詩七首: 1、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杜甫) 2、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3、天末懷李白 (杜甫) 4、月夜憶舍弟 (杜甫) 5、登嶽陽樓 (杜甫) 6、客至 (杜甫) 7、蜀相 (杜甫)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許身壹何愚?竊比稷與契。

居然成獲落,白手甘契闊。 蓋棺事則已,此誌常覬豁。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取笑同學翁,浩歌彌激烈。

非無江海誌,瀟灑送日月。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

當今廊廟具,構廈豈雲缺? 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顧惟螻蟻輩,但自求其穴。

胡為慕大鯨,輒擬偃溟渤? 以茲誤生理,獨恥事幹謁。兀兀遂至今,忍為塵埃沒。

終愧巢與由,未能易其節。 沈飲聊自遣,放歌破愁絕。

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天衢陰崢嶸,客子中夜發。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淩晨過驪山,禦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瑤池氣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歡娛,樂動殷膠葛。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

聖人筐篚恩,實欲邦國活。 臣如忽至理。

君豈棄此物?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戰栗。況聞內金盤,盡在衛霍室。

中堂有神仙,煙霧蒙玉質。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北轅就涇渭,官渡又改轍。

群水從西下,極目高崒兀。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撐聲窸窣。 行旅相攀援,川廣不可越。

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誰能久不顧?庶往***饑渴。

入門聞號啕,幼子餓已卒。吾寧舍壹哀?裏巷亦嗚咽。

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 豈知秋禾登,貧窶有蒼卒。

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

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度江灑江郊,高者掛卷長林梢,下者飄轉沈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仗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驕兒惡臥蹋裏裂。

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天末懷李白①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②。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③。

應***冤魂語,投詩贈汩羅④。 [註釋] ①天末:即在遠方。

②君子:指李白。③魑魅(chīmèi):泛指鬼怪,此喻小人。

④“應***”句:屈原含冤沈江,李白受冤遭貶,二者有相同之處,故有此語。 [賞析] 此詩作於乾元二年(759)秋天。

當時杜甫流寓秦州。李白在至德二年(757)因事被捕入獄,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今貴州省桐梓縣壹帶),次年中途被釋放。

但杜甫不知李白遇赦,遂成此詩。詩以涼風寫起,對景相思,表達了對李白的壹片牽掛之情,並為他的悲慘遭遇憤慨不平,杜甫把李白同屈原相提並論,對李白惺惺相惜。

杜李二人之間深厚的友誼,從詩中可以明顯地看出。 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邊秋壹雁聲①。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②。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註釋] ①戍鼓:戍樓上的更鼓。

戍:駐防。邊秋:邊塞的秋天。

②無家:意指兄弟分散,家不成家。 [賞析] 這首詩寫於杜甫貶官華州後。

當地發生饑荒,杜甫乃棄官西去,到了秦州(今甘肅天水縣)懷念胞弟而作此詩。詩中寫兄弟因戰亂而離散,杳無音信。

在異鄉的戍鼓和孤雁聲中觀賞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鄉憶弟之情。顛沛流離中的詩人杜甫,除了思念兄弟,也在詩中寄寓了國家破碎的沈痛心情。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壹句,語意平淡而感情深沈,從而成為經年傳誦的名句。 登嶽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①。 親朋無壹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②。 [註釋] ①吳楚:兩古國名,約吳在洞庭東,楚在其西。

坼:分裂。是說吳楚被洞庭湖分開。

乾坤:宇宙,天地。 ②戎馬:戰馬,這裏借指戰鬥生活。

憑軒:倚窗。 [賞析] 大歷三年(768)冬天,杜甫從公安到了嶽陽,登嶽陽樓後作了這首即景抒情的優秀詩篇。

這時杜甫已五十八歲,既老且病,生活異常窮困,心情是很郁悶的。詩人並沒有停留在個人的不幸遭遇上,而是關心著國家的命運,並為國家的多難而嘆息。

詩壹開始用極為自然的對偶句抒寫登樓時的歡快心情,接著寫登樓所見,僅十個字,概括地寫出洞庭湖煙波浩渺的雄闊氣勢,意境開朗壯闊。後兩聯面對茫茫湖水,詩人忘卻了個人的窮困之境而憂國傷時,深沈感人。

這首詩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有著相似的情感起伏線。 客至①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②。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③。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④。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⑤。 ①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題後自註“喜崔明府。

2. 盛唐時期的詩歌

盛唐指的是開元、天寶這壹時期,歷時50多年。

這個時期唐朝國力的強盛、經濟的繁榮達到了頂點,士大夫滿懷希望,情緒樂觀,遊宦從軍,極為活躍。現實生活的無限豐富與廣闊,開闊了詩人們的眼界和胸懷。

眾多著名詩人同時出現使詩歌創作大放異彩,形成唐詩的鼎盛時期。盛唐詩歌的內容異常豐富,其中邊塞戰爭和田園山水題材,占有相當大的比重。

不少詩人往往有壹段邊地從軍的生活經歷,他們描寫邊塞的雄奇景象,表達建功立業的理想,抒發愛國主義的豪情,反映征戰生活的艱苦,揭露統治者的窮兵黷武和守兵將帥的驕奢腐敗,開拓了詩歌題材的領域,加強了現實性。這類詩人中,以高適、岑參、李頎、王昌齡、崔顥、王之渙最為知名,他們的作品氣氛濃郁,情調悲壯,多采用七言歌行或七言絕句的形式。

高適和岑參的邊塞詩成就最高,唐代邊塞詩派也被稱為“高岑詩派”。高適的代表作有《燕歌行》、《薊門行》、《塞上》、《塞下曲》、《薊中作》等;岑參的代表作有《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高適、岑參的詩以“悲壯為宗”,但由於他們的生活經歷、個性、文學思想和淵源等的差異,其詩作又有明顯的差異:“高悲壯而厚,岑奇逸而峭”(王士禎《師友師傳續錄》)。高適善於反映戰士和農民的疾苦,暴露現實,筆調嚴謹,直抒胸臆,以常語感人;岑參擅長謳歌勝利,描繪奇境,抒發豪情,寓情於景,以奇語動人。

王昌齡在當時有“詩家天子”之稱,除邊塞詩外,宮怨、送別詩也寫得很好。他又是七絕聖手,能以精粹的語言表現豐富的思想感情,意味深長。

盛唐時期以題詠山水景物和田園生活著稱的詩人不少,主要有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祖詠等,其中以王維、孟浩然成就最高。王維的代表作有《渭川田家》、《終南別業》、《鹿柴》、《竹裏館》、《渭城曲》、《山居秋暝》等,這些都是“詩中有畫”的山水詩,顯示了這壹詩派在唐代的重大發展。

僅僅把王維說成是“山水詩人”是不全面的,他還有不少其他題材的篇章,如《隴西行》狀邊防的緊急,《老將行》鳴慷慨不平、表愛國熱忱,《觀獵》寫邊塞壯觀、將軍豪興,《相思》抒送別、相思情意,都無不內容健康,藝術精湛,堪稱名作。孟浩然與王維並稱,他的山水田園詩,如《秋登萬山寄張五》、《過故人莊》、《春曉》等,色彩清淡,意境深幽,獨具特色,備受人們廣泛傳誦。

標誌著盛唐詩歌最高成就的,是李白和杜甫,李白是偉大的糧漫主義詩人,杜甫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們的創作不僅是唐代詩歌的高峰,也是我國古典詩歌的高峰。李白現存詩900多首,內容豐富多彩,其名篇多半成於安史之亂前,亦有壹部分作於變亂發生後,其中有對黑暗政治的深刻揭露,有對叛亂勢力的嚴厲斥責,有對民生疾苦的真實反映,有對拯物濟世的宏偉抱負的抒寫,有對個性自由解放的追求,有對愛情和友誼的謳歌,也有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歌頌,從多方面反映了唐王朝由全盛向衰敗轉折期的社會生活與時代心理。

安史之亂前的代表作品有《長幹行》、《蜀道難》、《子夜吳歌》、《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戰城南》、《將進酒》、《遠別離》、《北風行》、《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等,安史之亂後的代表作品有《古風·西上蓮花山》、《永王東巡歌》、《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等。李白的詩歌,內容博大精深,感情壹瀉千裏,理想主義、叛逆精神和英雄氣概構成浪漫主義的思想基礎。

善於運用豪邁、熱烈、誇張的語言,借神話傳說而極力馳騁幻想,創造出壯麗奇譎的意境和巨大的藝術形象,形成了放浪縱恣的獨特藝術風格。總之,李白極大地開闊了詩歌的美學境界,發展了古典詩歌浪漫主義傳統及其表現藝術,登上了我國古典詩歌浪漫主義的光輝頂點。

較李白稍晚,以詩歌反映盛唐向中唐過渡時期社會現實的,是與李白齊名的偉大現實主義詩人杜甫。李白的詩歌主要是安史之亂醞釀時期的寫照,而杜甫的作品則為動亂時代的“詩史”。

安史之亂前,杜甫寫出了《兵車行》、《麗人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等傑作,揭露了上層統治集團的荒淫、政治的腐敗、剝削壓迫的深重,並深刻地表露了自己對時局的隱憂。安史之亂後,他飽經離亂之苦,又寫了《月夜》、《春望》、《哀江頭》、《悲陳陶》、《羌村》、《北征》、“三吏”、“三別”等名篇。

後來在逃難和流浪中,又寫出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又呈吳郎》、《歲晏行》等佳作。杜甫的詩忠實地記錄了國家的變亂和人民的苦難,對受迫害者寄予了深摯同情,成為後來白居易等人倡導新樂府運動的先聲。

他善於把時事政治和個人身世遭遇緊密地結合起來,既有生活場景的典型概括,又有主觀情感的濃烈發抒,熔理、事、情於壹爐,包孕深閎,形成沈郁頓挫的獨特風格。在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發展過程中,杜甫占有繼往開來的重要地位。

我國詩歌的現實主義傳統始於周代民歌,兩漢樂府民歌和建安詩歌繼承和發展了這壹傳統,這壹現實主義的傳統卻未能得到進壹步發揚,直至初唐陳子昂橫掃齊梁詩風。

3. 杜甫詩歌中提到唐朝詩人的詩句有哪些

杜甫詩歌中寫李白的是最多的,此不贅述,舉幾個其他的:

1、憶與高李輩,論交入酒壚。(高李分別是指高適、李白)

2、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李生是指李白)

3、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李龜年)

4、紈絝不餓死,儒冠多誤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韋左丞指韋濟)

5、海內此亭古,濟南名士多。(《陪李北海宴歷下亭》,李北海是指李邕)

6、新亭結構罷,隱見清湖陰。(《同李太守登歷下古城》,李邕)

4. 杜甫到底是(初唐、盛唐、中唐、晚唐)那壹階段的詩人

從盛唐到晚唐。

杜甫生在盛唐,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誌,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

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朝轉為中唐時期,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大歷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擴展資料:

軼事典故

憤斥皇親

唐玄宗當政時期的唐王朝,在當時的世界上是壹個大國。但就在這表面上看起來仍然強大的大國裏,因上下其手等諸多原因,業已孳生著崩潰的征兆。終於唐王朝迅速走向傾覆的轉折點——“安史之亂”的發生。

杜甫獲悉這種情況後,覺得當權者不顧民生只顧自己享樂的做法,定然會導致國家的敗亡;於是他便大為憤慨地揮筆寫下後來被選進著名選本《唐詩三百首》的詩作,亦即題為《麗人行》的七言長篇古詩。

該詩由於把楊家那炙手可熱的奢侈生活作了大膽的諷刺和深刻的揭露,成為壹首名副其實的“史詩”;而人們還從中概括出壹個成語“炙手可熱”,用來表明氣焰很盛,權勢很大的那壹號貨色。

百度百科——杜甫

5. 盛唐時期的詩人有哪些

壹、盛唐的詩人:李白、杜甫、張九齡、王維、孟浩然、皇甫冉、王昌齡、賀知章、王之渙、李頎、崔顥、顧況、元稹、劉長卿、岑參、邱為、高適、皇甫冉、祖詠、王翰、錢起、綦毋潛、常建等人。

二、詩人簡介(節選):

1、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2、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壹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幹雲。

3、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壹說699年—761年),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於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禦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存詩400余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6. 杜甫在《江南逢李龜年》中安史之亂前盛唐之事的詩句是

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賞析

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題解

這首詩作於唐代宗大歷五年(770),也就是杜甫去世的那壹年。李龜年是盛唐時期聲名赫赫的音樂家,但其生卒、籍貫、出身等均已不詳。我們只知道他生活在唐玄宗開元至代宗大歷年間,擅長歌唱,還會作曲,對地方音樂也相當熟悉。有壹次,他在岐王府聽見有人彈琴,就說:“這是秦地的音樂。”過了壹會兒,他又說:“這是楚地的音樂。”岐王聽了很驚訝,到簾幕後面壹問,果然如此。憑借其過人的音樂技藝,李龜年受到喜愛音樂的唐玄宗的賞識,“特承顧遇,於東都大起第宅,膺侈之制逾於公侯”。安史之亂後,李龜年流落江湘,每遇良辰勝景,為人歌數闋,座中聞之,莫不掩泣罷酒(《明皇雜錄》)。

大歷五年暮春時節,在闊別四十多年以後,流落江南的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長沙),與同樣流落異鄉的李龜年偶然相逢。這時,唐王朝由於遭受了八年的安史之亂,整個社會已經從“開元盛世”那樣的繁榮昌盛迅速跌落下來。面對苦難的現實、淒涼的晚境和曾經輝煌壹時的舊交,杜甫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極具情韻的七言絕句,抒發了動蕩時代有著不平凡經歷的故人重逢時的深痛感觸,暗寓著對往昔的無限眷戀,對現實的深沈慨嘆,以及對昔盛今衰、人情聚散的千般感觸。

句解

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當年在岐王宅裏,常常見到妳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賞妳的藝術。開頭二句雖然是在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流露的卻是對開元全盛日的深情懷念。下語似乎很輕,含蘊的情感卻很重。“岐王”,唐玄宗的弟弟、唐睿宗(李旦)的兒子李範,封岐王,以好學愛才著稱,雅善音律。“崔九”,名滌,是中書令崔湜的弟弟,經常出入皇宮,是唐玄宗的寵臣,曾任秘書監。他在同族弟兄輩中排行第九,故稱崔九。“岐王宅”、“崔九堂”,仿佛信口道出,但在當事者心目中,這兩個開元鼎盛時期文藝名流經常雅集之處,它們的名字,就足以勾起昔日的美好回憶。當年出入其間,接觸李龜年這樣的藝術明星,是很尋常的,可是現在回想起來,卻已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夢境了。兩句詩在叠唱和詠嘆中,好像是要拉長回味的時間似的。這裏蘊含的天上人間之感,需要結合下兩句才能品味出來。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風光,沒有想到落花時節能巧遇妳這位老相識。昔日不再。夢壹樣的回憶,改變不了眼前的無奈。後兩句對國事雕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概括了整個開元時期的滄桑巨變。風景秀麗的江南,在和平時代,原是詩人們所向往的快意之遊的所在。如今真正置身其間,面對的卻是滿眼雕零的落花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藝人。“落花時節”,既是即景書事,也是有意無意之間的寄興。熟悉時代和杜甫身世的讀者,定會從中聯想起世運的衰頹、社會的動亂和詩人的衰病漂泊,而絲毫不覺得詩人在刻意設喻。因而,這種寫法顯得渾成無跡。“正是”和“又”這兩個虛詞,壹轉壹跌,更在字裏行間,寓藏著無限感慨。

評解

這首七言絕句膾炙人口,是杜甫晚年創作生涯中的絕唱,歷代好評眾多,如清代邵長蘅評價說:“子美七絕,此為壓卷。”《唐宋詩醇》也說,這首詩“言情在筆墨之外,悄然數語,可抵白氏(白居易)壹篇《琵琶行》矣。……此千秋絕調也。”

此詩撫今思昔,世境之離亂,年華之盛衰,人情之聚散,彼此之淒涼流落,都濃縮在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語言極平易,而含意極深遠,包含著非常豐富的社會生活內容,凝結著四十多年的時代滄桑、人生巨變。那種昔盛今衰,構成了尖銳的對比,使人感到詩情的深沈與凝重。清代黃生《杜詩說》評論說:“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絕。見風韻於行間,寓感慨於字裏。即使龍標(王昌齡)、供奉(李白)操筆,亦無以過。乃知公於此體,非不能為正聲,直不屑耳。有目公七言絕句為別調者,亦可持此解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