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 / 登黃鶴樓
朝代:唐代
作者:崔顥
原文: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壹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譯文?
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這裏只留下壹座空蕩蕩的黃鶴樓。
黃鶴壹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雲。
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壹片碧綠的芳草覆蓋。
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只見壹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晴川閣又名晴川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與黃鶴樓、古琴臺並稱武漢三大名勝。
晴川閣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漢陽龜山東麓禹功磯上,始建於明朝嘉靖二十六年到二十八年(公元1547年—1549年),為漢陽太守範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宮(原為禹王廟)時所增建,得名於唐朝詩人崔顥“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詩句。
晴川閣北臨漢水,東瀕長江,與武昌蛇山黃鶴樓隔江相望,是武漢地區唯壹壹處臨江而立的名勝古跡,有“楚天第壹名樓”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