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這首詩出自唐代女詩人薛濤創作的壹首七言絕句,是送別詩中的名篇,全文意思是:水鄉之夜的水邊蒹葭籠罩在月色之中好似染上秋霜,月色與夜幕下的深青山色渾為壹體,蒼蒼茫茫。誰說朋友之情能在壹夕之間完結呢?可離別後連相逢的夢也杳無蹤跡,它竟像迢迢關塞那樣遙遠。
作品原文:
《送友人》
薛濤〔唐代〕
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蒼蒼。
誰言千裏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白話譯文:
水鄉之夜的水邊蒹葭籠罩在月色之中好似染上秋霜,月色與夜幕下的深青山色渾為壹體,蒼蒼茫茫。
誰說朋友之情能在壹夕之間完結呢?可離別後連相逢的夢也杳無蹤跡,它竟像迢迢關塞那樣遙遠。
詞句註釋:
水國:猶水鄉。蒹葭(jiānjiā):水草名。《詩經·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壹方。”本指在水邊懷念故人,後以“蒹葭”泛指思念異地友人。
蒼蒼:深青色。
今夕:今晚,當晚。
離夢:離人的夢。杳(yǎo):無影無聲。關塞:壹作“關路”。
作品賞析:
這是是送別詩中的名篇。全詩四句,前兩句寫別浦晚景句,第三句是對友人的慰勉,末句抒寫離情之苦。此詩的最大特點是隱含了《詩經》名篇《秦風·蒹葭》的意境,運用引用的修辭手法,以景開篇,以情點題,層層推進,處處曲折,可謂兼有委曲、含蓄的特點。
“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蒼蒼。”這首小詩的前兩句是說,水國之夜是籠罩在淒寒的月色之中的,寒冷的月色與夜幕籠罩中的深青山色渾為壹體,蒼蒼茫茫。
前兩句寫別浦晚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可知是秋季,這時節相送,當是格外難堪。詩人登山臨水,壹則見“水國蒹葭夜有霜”,壹則見月照山前明如霜,這壹派蒹葭與山色“***蒼蒼”的景象,令人凜然生寒。值得註意的是,此處不盡是寫景,句中暗暗兼用了“蒹葭蒼蒼”兩句以下“所謂伊人,在水壹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的詩意,以表達壹種友人遠去,思而不見的懷戀情緒,運用這種引用的修辭手法,就使詩句的內涵大為深厚了。
“誰言千裏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詩的後兩句是說,誰說友人千裏之別從今晚就開始了?可離別後連相逢的夢也杳無蹤跡,它竟像迢迢關塞那樣遙遠。
人隔千裏,自今夕始“千裏自今夕”壹語,使人聯想到李益“千裏佳期壹夕休”(《寫情》)的名句,從而體會到詩人無限的深情和遺憾。這裏卻加“誰言”二字,似乎要壹反那遺憾之意,不欲作“從此無心愛良夜”(李益《寫情》)的苦語。似乎意味著“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可以“隔千裏兮***明月”,是壹種慰勉的話語。這與前兩句隱含離傷構成壹個曲折,表現出相思情意的執著。
末句提到“關塞”,大約友人是去邊關了,那再見自然是難了,除非相遇在夢中。不過美夢也難以求得,行人又遠在塞北。“關塞長”使夢魂難以度越,已自不堪,更何況“離夢杳如”,連夢新來也不做。壹句之中含層層曲折,將痛苦之情推向高潮,此等的苦語,相對於第三句的慰勉,又是壹大曲折。全詩詩情的發展,是先緊後寬(先作苦語,繼而寬解),寬而復緊,“首尾相銜,開合盡變”(清劉熙載《藝概·詩概》)。
“絕句於六藝多取風興,故視它體尤以委曲、含蓄、自然為高。”(《藝概·詩概》)此詩化用了前人壹些名篇成語,使內涵更豐富;詩意又層層推進,處處曲折,愈轉愈深,可謂兼有委曲、含蓄的特點。詩人用語既能翻新又不著痕跡,娓娓道來,不事藻繪,便顯得“清”。又善“短語長事”,得吞吐之法,又顯得“空”。清空與質實相對立,卻與充實無矛盾,故耐人玩味。
名家點評:
《名媛詩歸》:月寒乎?山寒乎?非“***蒼蒼”三字不能摹寫。淺淺語,幻入深意,此不獨意態淡宕也。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珽曰:征途萬裏,莫如關塞夢魂無阻,今夕似之,非深於離愁者孰能道焉?徐用吾曰:情景亦自濃艷,卻絕無脂粉氣。雖不能律以初、盛門徑,然亦妓中翹楚也。上聯送別淒景,下聯惜別深情。
《才調集補註》:默庵雲:名句(首二句下)。
作者簡介:
薛濤(約768~832年),唐代女詩人,字洪度。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因父親薛鄖做官而來到蜀地,父親死後薛濤居於成都。居成都時,成都的最高地方軍政長官劍南西川節度使前後更換十壹屆,大多與薛濤有詩文往來。韋臯任節度使時,擬奏請唐德宗授薛濤以秘書省校書郎官銜,但因格於舊例,未能實現,但人們卻稱之為“女校書”。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園)上,制作桃紅色小箋寫詩,後人仿制,稱“薛濤箋”。成都望江樓公園有薛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