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短文是按照什麽順序寫的?
壹、泉城短文是按照空間順序;
課文是典型的總分總結構,而且各段的布局及寫法也很相似。開篇作者就抓住了濟南七十二泉的特點:或白浪翻滾,或銀花盛開,或晶瑩剔透,或虎嘯獅吼,或聲音低細。
2-5段是全文的重點,分別介紹了珍珠泉、五龍潭、黑虎泉和趵突泉這四大名泉,都是先介紹泉的位置,再抓住各自的特點重點勾勒和描繪。
二、《泉城》這篇課文描寫了聞名天下的濟南泉水。語言優美、生動、形象,讀來饒有興味,對學生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因此,可以把教學重點放在朗讀體會濟南泉水的特點上,感受其美麗和神奇。
擴展資料
泉城
濟南歷史悠久,是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區域內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城子崖,有先於秦長城的齊長城,有被譽為“海內第壹名塑”的靈巖寺宋代彩塑羅漢、隋代大佛(位於歷城區大佛村,鑿山而成,建於隋代,為山東第壹大佛)。
中國首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有譚人所作諷刺詩《大東》,是現存最早的有關濟南的文獻。1986年12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舜(約公元前22世紀)曾“漁於雷澤,躬耕於歷山”。歷山即濟南市歷下區南部的千佛山。所以市內還散落有各種以舜命名的地名,如“舜井”、“舜耕路”、“舜華路”、“舜耕山”等。
進入奴隸社會的商代,社會生產力高度發達。在城子崖壹帶,建立了譚國。商代末期帝乙、帝辛(紂)克東夷時甲骨文蔔辭中的“濼(luò)”字即代表今日的趵突泉,從而把濟南泉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上溯至3552年前(即公元前1542年)。
西周建國後,行分封制,濟南地區屬齊國。此時,譚國仍繼續存在。中國首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收有譚國壹位大夫所作的諷刺詩《大東》,是現存最早的壹篇有關濟南的文獻。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發生巨大變革,奴隸社會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濟南屬齊國,濟南為齊國之濼邑。隨後,齊國又把濼邑改為歷下,其時著名的齊晉之戰,即發生在今濟南市南部馬鞍山壹帶
百度百科: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