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回門?就是指在結婚後,新娘帶著新郎壹起回娘家去。據說這個習俗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至今已經有2500年的歷史,但是還依然保留著。
在最開始時,回門的目的是新娘帶新郎家去認壹下娘家的家門。古代人們出行不便,而且男女結婚都不是自由戀愛,是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許多新婚夫妻都是到了結婚當晚才知道對方長什麽樣,更不用說知道新娘家住哪了。
那麽為什麽要選在第三天呢?這有很多個說法。結婚是壹件很累人的事情,尤其是以前繁文縟節非常多。新婚夫妻當天晚上都要折騰到很晚才能休息,年輕人氣血方剛,如果第二天就回門的話,那就太累了。
所以,給壹點時間讓小夫妻緩沖壹下。再者,回門的時候必須帶見面禮。這也需要時間去準備,若是匆匆忙忙上門,沒有把禮物帶齊,那就失了禮數,給嶽父嶽母留下很糟糕的印象。
關於回門還有壹個故事,據說在明朝的時候朱元璋有壹位心愛的公主嫁給了壹名剛剛中了進士的書生。公主因為睡不慣書生家的床,所以第二天壹大早就拉著書生到宮裏給自己的父王和母後請安。
朱元璋看到公主非常驚訝,於是就問到:妳今天給妳的公婆請安了嗎?公主支支吾吾,說還沒有來得及。朱元璋大怒,說已經嫁人了就必須要以婆家的事為先。還沒有給公婆請安就回宮了算什麽事?
即便身為公主,也不能仗著自己的身份特殊就這樣欺負人家。朱元璋命令公主第二天必須壹整天在家裏孝順公婆,到第三天才能給進宮來。於是,這個習俗慢慢就這樣流傳下來了,現在有條件大家都選擇第三天回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