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春日空山寂寂,人跡罕至,桂花無聲飄落;明月升起,山中棲息鳥兒被月光驚起,振翅飛鳴,春天的山溪,嘩啦流淌。
這靜幽山林,遠離塵垢,詩情畫意,入我心間,令人讀而忘憂,滿心靜寂
《歸嵩山作》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清澈河流彎彎環繞壹片草澤濕地,我的馬車緩緩而行,流水與夕鳥伴我回鄉,渡口緊臨荒城,落日余暉灑滿秋山,千裏迢迢去往嵩山腳下,我將要閉門謝客,歸隱田園
壹入俗世四十年,今日得償離塵間,摩詰居士今安在,嵩山腳下隱田園。
為官數十載,王維早就看透世間百態,終於辭官歸隱,如籠鳥歸林,豈不快哉!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中年以後就愛好參禪悟道,晚年歸隱終南山下。興致起來就四處遊山玩水,樂不思蜀,淡然無為,怡然自得。“行到水盡處,坐看雲起時”,是多少人向往與追求的境界,在詩人這裏,卻是多麽平常而自然的壹件事情。
《過香積寺》
不知香積寺,數裏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王維晚年研習佛法,在終南山歸隱山居,去往山中古寺尋訪高僧學道,山幽林靜,泉清水泠,正是參悟修行的大好環境,適合於專心修行,降伏心中貪、嗔、癡的這三條毒龍。
隱居於山水之間,本來就是多少文人墨客神往的事情,真正能夠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大多數人都是被世俗名利所牽絆,對於王維這種真正實現的縱情山水的生活,也只能是羨慕了。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山林中空空蕩蕩無有壹人,但卻能聽見遠處山中有人說話聲音。夕陽的余暉透過密林樹葉,只見束束光景,照在山間青苔之上,泛出金黃的色澤。
這種回歸大自然,與自然親密接觸的狀態,又是多少被世務纏絆之人所向往的妙事啊。
《青溪》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裏。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裏。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淡如此。
請留磐石上,垂釣將已矣。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王維隱居終南山,終日與山水為伴,以詩詞為友,視禪修為歸,可謂既仁且智。人與山、水、詩相融,身心閑靜,物我壹如,意趣渾成。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雨後空山新,夏去秋復來。雨後山中空氣清新,晚上的皎潔的月輝從松林間灑落,清泠的泉水淙淙流淌,遠處竹林中,洗衣姑娘的喧響聲聲傳來,蓮葉搖動分開兩邊,是上遊漁舟順水而下,春天的芳菲已經盡,就隨它而去吧,秋日山林,自有我這雅士瀟灑賞玩。
詩人的閑情雅致,躍然紙上——好壹幅《山居秋螟圖》,無怪乎蘇軾評價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真是美不勝收,身心清凈。
《積雨輞川莊作》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連日來陰雨連綿,樹枝潮濕不容易點燃,做飯也因此而耽擱時間,做好了飯,就趕緊給田裏幹活的人們送去,免得他們挨餓。水田連片,水霧蒙蒙,幾只白鷺盤旋飛舞,綠蔭中黃鸝清脆鳴唱。詩人久居山中,參禪修定,觀晨起日暮,看遍地黃花,每日裏長齋素食,以松果清菜為食,久居山中,早已遠離世間塵囂,修行有功,不與世爭,哪裏還會有人管我這麽多閑事呢?
詩人早已遠離世間紛爭,如閑雲野鶴,只願身安心靜,與山水相伴,以自然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