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現在的人怎麽看待龍泉寶劍或者對龍泉寶劍有什麽指導性意見嗎?

現在的人怎麽看待龍泉寶劍或者對龍泉寶劍有什麽指導性意見嗎?

提起“龍泉”二字,多數人都耳熟能詳,最出名的當屬“龍泉寶劍”,其次是“龍泉寺”,以“龍泉”命名的寺廟分布於全國各地,不分南北。在此,我們單聊龍泉寶劍。

小時候陪老人聽戲,聽到過壹句“三尺龍泉萬卷書,上天生我意何如。不能報國平天下,枉為男兒大丈夫。”這曾讓少年懵懂的我熱血澎湃,後來長大了知道這句出自關漢卿的作品。三國時,曹植也曾有“美玉生磬石、寶劍出龍淵”的詩句。

“龍泉寶劍”中的龍泉是地名,在浙江省,從春秋時期開始就以鑄劍聞名於世,龍泉寶劍有“堅韌鋒利、剛柔相濟、寒光逼人、紋飾巧致”四大特點。至於為什麽名劍出自龍泉,先讓我們來看看龍泉的自然地理風貌與人文歷史。因為離開了氣候和風土就不會產生相應的手工藝,好比俺們河北的柴溝堡熏肉,離開了那個地方就不是那個味兒了。

經濟學告訴我們,供給和需求有最直接的關系,我國古代因為戰亂頻發,很多時候需要武力強大才能保護自己的國家、底盤和個人利益,這又以春秋戰國時期為最。看過《大秦帝國》的都知道,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都很註重冷兵器技術的開發以維持戰鬥力優勢,大家應該都對《大秦帝國》中的蚩尤劍印象深刻吧。

現在“龍泉”所在的地方在春秋戰國時候的楚國(原屬於吳越,後被楚吞並),龍泉寶劍的產生源於楚王對冷兵器技術優勢的追求。當時,鑄劍名匠歐冶子奉楚王之命鑄劍,尋至浙江龍泉秦溪山麓,見此地山麓古木參天、湖水甘寒清冽,湖邊有七口井,排列恰似天空北鬥星座,水好利於淬火能增強劍的剛度,正是鑄劍的好地方。龍泉山境內有豐蘊的鑄劍材料鐵英,還有壹種名叫"亮石"的磨石,在這種石頭上磨制出來的寶劍,寒光閃閃。正是由於這裏具備了鑄造寶劍的三大必備條件——鐵英、寒泉、亮石,歐冶子遂於此定居鑄劍,並造出了以“堅韌鋒利、剛柔並寓、寒光逼人、紋飾巧致”四大特色名震天下的龍淵劍,代代不絕,傳於後世,後來到至唐代為了避唐高祖李淵的名諱,以泉代淵,此後龍淵改為龍泉,龍泉就成了名劍的代名詞。

龍泉寶劍的威名能夠延續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使龍泉成為寶劍的代名詞,也不僅是因為浙江龍泉的地理風貌決定的,更重要的是先進的工藝特色,代代匠人在繼承傳統的情況下不斷創新改良,使得龍泉寶劍在工藝上不斷進步,至今龍泉寶劍形成成品的過程有300多道工序,都是采用手工制作,沒有留下機器的痕跡。

當然,在今天我們來看,寶劍作為冷兵器已失去實際功用,龍泉寶劍更多以中國劍文化、劍客文化的象征被人們喜愛。南北朝時期,劉勰著《文心雕龍·知音》裏寫道:“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時至今日依然是值得時時品味的佳句,我們求學、修身、教子都有深刻借鑒意義。

在2006年龍泉寶劍的鍛制技藝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