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關於梧桐招攬人才的詩句
關於招攬人才的詩句 1.關於渴求人才的詩句
為伊消得人憔悴
(尊重人才、愛惜人才、科學使用人才。)
吹盡狂沙始到金
(人才的成長不是壹蹴而就,而是需要經歷千錘百煉的打磨)
千樹萬樹梨花開(誰能匯聚更多的人才誰就能擁有主動權)
唯才是舉
思賢若渴
青青子拎,悠悠我心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曹操的千古佳句,網羅人才、建功立業的緊迫感,以及他感到人才難得、歲月磋論的苦悶,把自己對人才的渴望比作少女對意中情郎的追慕,又暢想“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的人才濟濟壹堂的情景)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壹格降人才”(《己亥雜詩》),其對人才的渴求,毫無遮攔地表現在字裏行間。
人能盡其才則百事興。
——
孫中山
壹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
管仲
長才靡入用,大廈失巨楹。
——
邵謁
古人相馬不相皮,瘦嗎雖瘦骨法奇;世無伯樂良可嗤,千金市馬惟市肥。
——
歐陽修
國家用人,當以德為本,才藝為末。
——
康熙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
胡瑗
人既盡其才,則百事俱舉;百事舉矣,則富強不足謀也。
——
孫中山
人才雖高,不務學問,不能致聖。
——
劉向
十日畫壹水,五日畫壹石。
——
杜甫
2.關於人才的詩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
江山代有人才出 各領風騷數百年
已亥雜詩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壹格降人才。
李白《上李邕》:
大鵬壹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裏。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恒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李白《行路難》: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暗天。
閑來垂釣坐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收起
3.人才發展的詩句
趙翼論詩
[全文]
李杜詩篇萬口傳,
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領風騷數百年。
已亥雜詩 清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壹格降人才。
李白上李邕:
大鵬壹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裏。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恒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4.關於人才發展的詩句有那些
《己亥雜詩·其二百二十》
清代: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壹格降人才。
《雪中書懷》
唐代:杜牧
臘雪壹尺厚,雲凍寒頑癡。孤城大澤畔,人疏煙火微。
憤悱欲誰語,憂慍不能持。天子號仁聖,任賢如事師。
凡稱曰治具,小大無不施。明庭開廣敞,才雋受羈維。
如日月縆升,若鸞鳳葳蕤。人才自朽下,棄去亦其宜。
北虜壞亭障,聞屯千裏師。牽連久不解,他盜恐旁窺。
臣實有長策,彼可徐鞭笞。如蒙壹召議,食肉寢其皮。
斯乃廟堂事,爾微非爾知。向來躐等語,長作陷身機。
行當臘欲破,酒齊不可遲。且想春候暖,甕間傾壹卮。
《折桂令 留京城作》
元代:梁寅
龍樓鳳閣重重,海上篷萊,天上瑤宮。錦繡人才,風雲奇士,袞袞相逢。幾
人侍黃金殿上,幾人在紫陌塵中。運有窮通,寬著心胸,壹任君王,壹任天公。
《重送劉十弟判官》
唐代:杜甫
分源豕韋派,別浦雁賓秋。年事推兄忝,人才覺弟優。
經過辨豐劍,意氣逐吳鉤。垂翅徒衰老,先鞭不滯留。
本枝淩歲晚,高義豁窮愁。他日臨江待,長沙舊驛樓。
《和樂天劉家花》
唐代:元稹
閑坊靜曲同消日,淚草傷花不為春。
遍問舊交零落盡,十人才有兩三人。
5.和人才有關的詩句
滿江紅 魏了翁
逢著公卿,誰不道、人才難得。
須認取、天根壹點,幾曾休息。
未問人間多少士,壹門男子頭頭立。
只其間、如許廣文君,誰人識。
冠蓋會,漁樵席。豪氣度,清標格。
要安排穩當,講帷詞掖。
蜀泮堂堂元不惡,猶嫌偏惠天西壁。
囑公卿、著眼看乾坤,搜人物。
論詩 趙翼
李杜詩篇萬人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雜詩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壹格降人才。
出都留別諸公 康有為
天龍作騎萬靈從,獨立飛來縹緲峰。
懷抱芳馨蘭壹握,縱橫宙合霧千重。
眼中戰國成爭鹿,海內人才孰臥龍?
撫劍長號歸去也,千山風雨嘯青鋒。
與菽園論詩兼寄任公孺博曼宣 康有為
壹代才人孰繡絲,萬千作者億千詩。
吟風弄月各自得,覆醬燒薪空爾悲。
正始如聞本風雅,麗葩無奈祖騷詞。
漢唐格律周人意,悱惻雄奇亦可思。
《九月壹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
我昔學詩未有得,殘余未免從人乞。
力孱氣餒心自知,妄取虛名有慚色。
四十從戎駐南鄭,酣宴軍中夜連日。
打球築場壹千步,閱馬列廄三萬匹。
華燈縱博聲滿樓,寶釵艷舞光照席。
琵琶弦急冰雹亂,羯鼓手勻風雨疾。
詩家三味忽見前,屈賈在眼元歷歷。
天機雲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
世間才傑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
放翁老死何足論?《廣陵散》絕還堪惜。
這首《九月壹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是詩人自述詩歌創作發展之路的詩,亦即是詩人成才過程的回顧總結。正是投軍西北,參與軍機,投入朝廷內外的政治鬥爭,豐富了他的生活,使他領悟到了詩中“三味”,成為有獨特風格的傑出詩人。陸遊這首詩所形象提示的,正是“實踐出人才”這壹人才成長的規律。
已亥雜詩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壹格降人才。
[註釋]
1.這是《已亥雜詩》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國。
2.生氣:生氣勃勃的局面。
3.恃(sh):依靠。
4.喑(yīn):啞。萬馬齊喑:比喻社會政局毫無生氣。究:終究、畢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擻: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解說]
“萬馬齊喑究可哀”壹句,深刻地表現了龔自珍對清朝末年死氣沈沈的社會局面的不滿,因此他熱情地呼喚社會變革,而且認為這種變革越大越好,大得該像驚天動地的春雷壹樣。他又認為實行社會變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熱情地呼喚:天公啊!請妳抖擻精神,把各式各樣的人才都賜給我們吧。
關於梧桐招攬人才的詩句 1.關於“梧桐”的詩句有哪些
1、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唐·孟浩然 《句》
2、十二珠簾卷秋月,霏霏涼露下梧桐。——元·薩都剌 《贈來復上人四首 其四》
3、芳草滿庭飛燕子,晚涼和雨在梧桐。——明·文徵明 《晚雨飲子重園亭》
4、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唐·李白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5、入門紫鴛鴦,金井雙梧桐。——唐·李白 《效古二首 其壹》
6、四十日秋無點雨,誰將消息到梧桐。——宋·方嶽 《秋熱 其壹》
7、臺越還聞走麋鹿,墟吳真見有梧桐。——明·沈周 《讀吳越春秋》
8、白纻烏紗青寶玦,紫鸞黃鵠碧梧桐。——宋·楊萬裏 《和章德茂少卿拉館學之士四人訪王德脩提幹》
9、秋聲連蟋蟀,寒色上梧桐。——明·何景明 《雨夜似清溪二首 其壹》
10、離情滿江漢,秋色入梧桐。——明·黃瑜 《送張九衢都帥北上時鎮惠潮》
11、遊鱗戲滄浪,鳴鳳棲梧桐。——唐·高適 《酬秘書弟兼寄幕下諸公》
12、曉霜凝耒耜,初日照梧桐。——唐·盧綸 《和考功王員外杪秋憶終南舊居》
13、會希全物色,時放倚梧桐。——唐·杜甫 《遣e68a84e8a2ade799bee5baa631333363393735悶奉呈嚴(壹本有鄭字)公二十韻》
14、麒麟遊甸苑,鳳鳥集梧桐。——明·祝允明 《都門贈吳淵父》
15、滿耳蛩聲秋唧唧,玉階寒露冷梧桐。——清·楊淑貞《秋夜》
17、16、玉醑金釵香夢斷,歸來晴月掛梧桐。——宋末元初·方回 《飲商氏普安堂(大震)》
18、斜照尚多高柳少,明年更欲種梧桐。——宋·葛天民 《小亭》
19、綠苔侵杖屨,秋色近梧桐。——宋·劉敞 《庶幾堂》
20、仰看陽光只見空,不如影裏看梧桐。——宋·楊萬裏 《小憩揭家岡諦觀桐陰》
2.有關梧桐的詩句
年代:北宋 作者:張耒 作品:夜坐 內容: 庭戶無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氣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謝,數葉迎風尚有聲。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清平樂 內容: 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
綠酒初嘗人易醉,壹枕小窗濃睡。 紫薇朱槿花殘,斜陽卻照闌幹。
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清平樂 內容: 春去秋來, 往事知何處? 燕子歸飛蘭泣露, 光景千留不祝 酒闌人散草草, 閑階獨倚梧桐。
記得去年今日, 依前黃葉西風。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破陣子 內容: 燕子欲歸時節, 高樓昨夜西風。
求得人間成小會, 試把金尊傍菊叢, 歌長粉面紅。 斜日更穿簾幕, 微涼漸入梧桐。
多少襟懷言不盡, 寫向蠻箋曲調中, 此情千萬重。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撼庭秋 內容: 別來音信千裏, 悵此情難寄。
碧紗秋月, 梧桐夜雨, 幾回無寐。 樓高目斷, 天遙雲黯, 只堪憔悴。
念蘭堂紅燭, 心長焰短, 向人垂淚。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采桑子 內容: 時光只解催人老, 不信多情。
長恨離亭, 滴淚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風急, 淡月朧明。
好夢頻驚, 何處高樓雁壹聲。 年代:北宋 作者:晏幾道 作品:行香子 內容: 晚綠寒紅,芳意匆匆。
惜年華、今與誰同。 碧雲零落,數字征鴻。
看渚蓮雕,宮扇舊,怨秋風。 流波墜葉,佳期何在, 想天教、離恨無窮。
試將前事,閑倚梧桐。 有消魂處,明月夜,粉屏空。
年代:北宋 作者:李清照 作品:憶秦娥 內容: 臨高閣, 亂山平野煙光保。 煙光薄, 棲鴉歸後, 暮天聞角。
斷香殘香情懷惡, 西風催襯梧桐落。 梧桐落, 又還秋色, 又還寂寞。
年代:唐五代 作者:溫庭筠 作品:更漏子 內容: 玉爐香,紅蠟淚, 偏照畫堂秋思。 眉翠薄,鬢雲殘, 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 不道離情正苦。 壹葉葉,壹聲聲, 空階滴到明。
年代:唐五代 作者:孟郊 作品:列女操 內容: 梧桐相待老, 鴛鴦會雙死。 貞女貴徇夫, 舍生亦如此。
波瀾誓不起, 妾心古井水。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煜 作品:相見歡 內容: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1]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2] 別是壹般滋味在心頭。[3] 註釋: [1]鎖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籠罩。
[2]離愁:指去國之愁。 [3]別是壹般:亦做“別是壹番”,另有壹種之意。
詞名《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此詞寫作時期難定。
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於他宮庭生活的壹個插曲,如作於歸宋以後,此詞所表現的則應當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 起句“無言獨上西樓”,攝盡淒惋之神。
“無言”者,並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
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 “月如鉤”,是作者西樓憑欄之所見。
壹彎殘月映照著作者的孑然壹身,也映照著他視線難及的“三千裏地山河”(《破陣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而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裏,“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垠。
過片後“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但更見作者獨詣的還是結句:“別是壹般滋味在心頭”。 詩詞家借助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表現離愁時,或寫愁之深,如李白《遠離別》:“海水直下萬裏深,誰人不言此愁古”;或寫愁之長,如李白《秋浦歌》:“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或寫戀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或寫愁之多,如秦觀《千秋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李煜此句則寫出愁之味:其味在酸鹹之外,但卻根植於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歷久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後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
這種寫法無疑有其深至之處。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內容: 江城如畫裏,山曉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古風 內容: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風飄大荒寒。 榮華東流水,萬事皆波瀾。
白日掩徂輝[1],浮雲無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棲鴛鸞。
且復歸去來,劍歌《行路難》[2]。 年代:唐五代 作者:曹鄴 作品:早起 內容: 月墮滄浪西,門開樹無影。
此時歸夢闌,立在梧桐井。
3.關於描寫梧桐樹的詩句
常見詩句有: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壹個愁字了得。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寒日蕭蕭上瑣窗,梧桐應恨夜來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梧桐真不甘衰謝,數葉迎風尚有聲。
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
酒闌人散草草,閑階獨倚梧桐。
斜日更穿簾幕,微涼漸入梧桐。
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
這裏我列壹首:
李煜 《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1]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2]
別是壹般滋味在心頭。[3]
註釋:
[1]鎖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籠罩。
[2]離愁:指去國之愁。
[3]別是壹般:亦做“別是壹番”,另有壹種之意。
詞名《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此詞寫作時期難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於他宮庭生活的壹個插曲,如作於歸宋以後,此詞所表現的則應當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
起句“無言獨上西樓”,攝盡淒惋之神。“無言”者,並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
“月如鉤”,是作者西樓憑欄之所見。壹彎殘月映照著作者的孑然壹身,也映照著他視線難及的“三千裏地山河”(《破陣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而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裏,“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垠。
過片後“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但更見作者獨詣的還是結句:“別是壹般滋味在心頭”。
詩詞家借助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表現離愁時,或寫愁之深,如李白《遠離別》:“海水直下萬裏深,誰人不言此愁古”;或寫愁之長,如李白《秋浦歌》:“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或寫戀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或寫愁之多,如秦觀《千秋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李煜此句則寫出愁之味:其味在酸鹹之外,但卻根植於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歷久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後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這種寫法無疑有其深至之處。
4.有關梧桐的詩句
年代:北宋 作者:張耒 作品:夜坐 內容: 庭戶無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氣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謝,數葉迎風尚有聲。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清平樂 內容: 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
綠酒初嘗人易醉,壹枕小窗濃睡。 紫薇朱槿花殘,斜陽卻照闌幹。
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清平樂 內容: 春去秋來, 往事知何處? 燕子歸飛蘭泣露, 光景千留不祝 酒闌人散草草, 閑階獨倚梧桐。
記得去年今日, 依前黃葉西風。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破陣子 內容: 燕子欲歸時節, 高樓昨夜西風。
求得人間成小會, 試把金尊傍菊叢, 歌長粉面紅。 斜日更穿簾幕, 微涼漸入梧桐。
多少襟懷言不盡, 寫向蠻箋曲調中, 此情千萬重。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撼庭秋 內容: 別來音信千裏, 悵此情難寄。
碧紗秋月, 梧桐夜雨, 幾回無寐。 樓高目斷, 天遙雲黯, 只堪憔悴。
念蘭堂紅燭, 心長焰短, 向人垂淚。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采桑子 內容: 時光只解催人老, 不信多情。
長恨離亭, 滴淚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風急, 淡月朧明。
好夢頻驚, 何處高樓雁壹聲。 年代:北宋 作者:晏幾道 作品:行香子 內容: 晚綠寒紅,芳意匆匆。
惜年華、今與誰同。 碧雲零落,數字征鴻。
看渚蓮雕,宮扇舊,怨秋風。 流波墜葉,佳期何在, 想天教、離恨無窮。
試將前事,閑倚梧桐。 有消魂處,明月夜,粉屏空。
年代:北宋 作者:李清照 作品:憶秦娥 內容: 臨高閣, 亂山平野煙光保。 煙光薄, 棲鴉歸後, 暮天聞角。
斷香殘香情懷惡, 西風催襯梧桐落。 梧桐落, 又還秋色, 又還寂寞。
年代:唐五代 作者:溫庭筠 作品:更漏子 內容: 玉爐香,紅蠟淚, 偏照畫堂秋思。 眉翠薄,鬢雲殘, 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 不道離情正苦。 壹葉葉,壹聲聲, 空階滴到明。
年代:唐五代 作者:孟郊 作品:列女操 內容: 梧桐相待老, 鴛鴦會雙死。 貞女貴徇夫, 舍生亦如此。
波瀾誓不起, 妾心古井水。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煜 作品:相見歡 內容: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1]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2] 別是壹般滋味在心頭。[3] 註釋: [1]鎖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籠罩。
[2]離愁:指去國之愁。 [3]別是壹般:亦做“別是壹番”,另有壹種之意。
詞名《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此詞寫作時期難定。
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於他宮庭生活的壹個插曲,如作於歸宋以後,此詞所表現的則應當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 起句“無言獨上西樓”,攝盡淒惋之神。
“無言”者,並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
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 “月如鉤”,是作者西樓憑欄之所見。
壹彎殘月映照著作者的孑然壹身,也映照著他視線難及的“三千裏地山河”(《破陣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而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裏,“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垠。
過片後“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但更見作者獨詣的還是結句:“別是壹般滋味在心頭”。 詩詞家借助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表現離愁時,或寫愁之深,如李白《遠離別》:“海水直下萬裏深,誰人不言此愁古”;或寫愁之長,如李白《秋浦歌》:“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或寫戀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或寫愁之多,如秦觀《千秋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李煜此句則寫出愁之味:其味在酸鹹之外,但卻根植於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歷久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後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
這種寫法無疑有其深至之處。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內容: 江城如畫裏,山曉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古風 內容: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風飄大荒寒。 榮華東流水,萬事皆波瀾。
白日掩徂輝[1],浮雲無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棲鴛鸞。
且復歸去來,劍歌《行路難》[2]。 年代:唐五代 作者:曹鄴 作品:早起 內容: 月墮滄浪西,門開樹無影。
此時歸夢闌,立在梧桐井。
5.與“梧桐”有關的詩句都有哪些
1、梧桐影·落日斜
唐代:呂巖
落日斜,秋風冷。今夜故人來不來,教人立盡梧桐影。
2、詠梧桐
清代:鄭板橋
高梧百尺夜蒼蒼,亂掃秋星落曉霜。
如何不向西州植,倒掛綠毛幺鳳皇。
3、浣溪沙·雨歇梧桐淚乍收
清代:納蘭性德
雨歇梧桐淚乍收,遣懷翻自憶從頭。摘花銷恨舊風流。
簾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蒼蘚徑空留。兩眉何處月如鉤?
4、木蘭花令·梧桐葉上三更雨
宋代:蘇軾
梧桐葉上三更雨。驚破夢魂無覓處。夜涼枕簟已知秋,更聽寒蛩促機杼。
夢中歷歷來時路。猶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問君人,為道別來心與緒。
5、采桑子·轆轤金井梧桐晚
五代:李煜
轆轤金井梧桐晚,幾樹驚秋。晝雨新愁,百尺蝦須在玉鉤。
瓊窗春斷雙蛾皺,回首邊頭。欲寄鱗遊,九曲寒波不泝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