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午日觀競渡》明邊貢
***駭群龍水上遊,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譯文:
端午節圍在岸上的人們驚怕地觀看著群龍在水上嬉戲,不知道原來這是裝飾成龍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獵獵作響震紀空中翻飛,敲響的鑼鼓喧鬧,清清的水流。從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國的風俗至今仍存。閑暇的日子正適合在江亭喝酒聚會,誦讀《離騷》,哪覺得其中的憂愁。
創作背景:
明代邊貢的壹首七言律詩,從端午節期間戲水、賽龍舟的風俗開始寫起,觸景生情,表明了對屈原的思念,流露出自己對愛國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對異鄉的端午風俗的贊同,在閑暇的日子裏總會有壹絲絲閑愁。
2、《節令門·端陽》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
更買雄黃酒壹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
卻疑賬主怕靈符。
譯文:
端陽時節買了櫻、桃、桑椹、菖蒲,甚至買了雄黃酒。在家門口貼上了黃符紙 ,雖貼了這麽多辟邪的東西,但是還是擔心債主(擔心晦氣)找上門來。
創作背景:
表現了貧困人民真實的生活情況,幽默中帶著壹點苦澀。
3、《少年遊·端午贈黃守徐君猷》 蘇軾
銀塘朱檻麹塵波。圓綠卷新荷。
蘭條薦浴,菖花釀酒,天氣尚清和。
好將沈醉酬佳節,十分酒、壹分歌。
獄草煙深,訟庭人悄,無吝宴遊過。
譯文:
銀亮的池塘,紅色的欄桿,倒映在淡黃色的水波裏,團團的綠葉托起清新的荷花。用蘭葉浸水洗澡,用菖蒲花釀酒喝,天氣清明而暖和。需要用喝酒、聚會來酬謝端午佳節,有美酒歌舞陪伴。監獄裏的草長的深,公堂上也靜悄悄的,不妨多多的擺宴遊玩。?
創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五月,是蘇軾被貶黃州後的第二個端午節。此時蘇軾心情稍為平靜,與徐君猷(蘇軾貶官黃州時的好友)同賞五月的風光,飲酒開懷,作該詞以答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