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書院,又名金山書院,由處士侯遺北宋天聖二年(1024)創建於江蘇句容的茅山,是北宋六大書院之壹。
基本介紹 中文名 :茅山書院 別名 :金山書院 始建 :北宋天聖二年 位置 :今江蘇句容茅山 概述,侯遺,詩詞, 概述 茅山書院,又名金山書院,由處士侯遺創建於北宋天聖二年(1024),地點位於現在的江蘇句容的茅山,是北宋六大書院之壹。現已無存。 宋仁宗時處士侯遺所建,院址在江寧府三茅山後側,故稱茅山書院。侯氏在此教授生徒十余年。仁宗天聖二年(1024年),經江寧知府王隨奏請,朝廷賜給田畝,充書院經費。南宋鹹淳七年(1271年),遷至金壇縣顧龍山之麓。 在眾多書院中,人們最為熟知的莫過於宋代的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石鼓書院、應天府書院。事實上,除了四大書院的說法,歷史上還曾有過六大書院壹說,金壇的茅山書院就位列其中。只可惜,茅山書院的舊址早已無存,後人亦少有茅山書院的記載,近世茅山書院之名幾乎銷聲匿跡。今日探究茅山書院之興衰,既能體察中國書院歷史的變遷,也可重溫金壇崇文尚學的古風。 侯遺 侯遺,字仲遺(《金陵詩征》卷五。《至順鎮江誌》卷壹九作仲逸),句容(今屬江蘇)人。隱居茅山,創書院,教授生徒,積十余年,自營糧食。仁宗天聖二年(壹○二四),王隨知江寧府,奏請於茅山齋糧所剩莊田內給三頃充書院贍用,從之。明弘治《句容縣誌》卷六有傳。 詩詞 茅山書院 宋侯遺 精舍依巖壑,蕭條自蔔居。 山花紅躑躅,庭樹綠栟櫚。 荷鍤朝蕓隴,分鐙夜讀書。 浮雲蒼狗紀壹笑不關余。 茅山書院謁侯處士像 宋巫伋 齋糧資講舍,遺像拜山中。 不尚神仙術,特存儒者風。 斯文真未喪,吾道豈終窮。 為憶臯比擁,庭前古木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