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春風得意馬蹄疾是什麽意思?

春風得意馬蹄疾是什麽意思?

“春風得意馬蹄疾”這句詩的意思是:迎著這浩蕩的春風稱心如意地縱馬,飛快地馳騁。

出處:

《登科後》孟郊?〔唐代〕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壹日看盡長安花。

譯文:

以往不如意的處境再也不足壹提,今日及第令人神采飛揚,興致高漲。

迎著浩蕩春風得意地縱馬奔馳,就好像壹天就可以看完長安似錦的繁華。

釋:

登科:唐朝實行科舉考試制度,考中進士稱及第,經吏部復試取中後授予官職稱登科。

齷齪(wò chuò):原意是骯臟,這裏指不如意的處境。

不足誇:不值得提起。

放蕩(dàng):自由自在,不受約束。思無涯:興致高漲。

得意:指考取功名,稱心如意。疾:飛快。

賞析:

這首詩因為給人留下了“春風得意”與“走馬看花”兩個成語而更為人們熟知。

孟郊四十六歲那年進士及第,他自以為從此可以別開新面,風雲際會,龍騰虎躍壹番了。滿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這首別具壹格的小詩。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這首小詩的前兩句是說,往昔的困頓日子再也不足壹提,今日金榜題名令人神采飛揚。詩的壹開頭就直抒自己的心情,敘述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頓與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壹提,活靈活現地描繪出詩人神采飛揚的得意之態,酣暢淋漓地抒發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這兩句神妙之處,在於情與景會,意到筆到,將詩人策馬奔馳於春花爛漫的長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繪得生動鮮明。按唐制,進士考試在秋季舉行,發榜則在下壹年春天。可知所寫春風駘蕩、馬上看花是實際情形。

“春風得意馬蹄疾,壹日看盡長安花。”詩的後兩句是說,迎著浩蕩春風得意的縱馬奔馳,好像壹日之內賞遍京城名花。這兩句活靈活現的描繪出詩人神采飛揚的得意之態,酣暢淋漓的抒發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這兩句的神妙之處,在於情與景會,意到筆到,將詩人策馬奔馳於春花爛漫的長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繪得生動鮮明。按唐制,進士考試在秋季舉行,發榜則在下壹年春天。這時候的長安,正春風輕拂,春花盛開。城東南的曲江、杏園壹帶春意更濃,新進士在這裏宴集同年,“公卿家傾城縱觀於此”(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新進士們“滿懷春色向人動,遮路亂花迎馬紅”(趙嘏《今年新先輩以遏密之際每有宴集必資清談書此奉賀》)。可知所寫春風駘蕩、馬上看花是實際情形。但詩人並不流連於客觀的景物描寫,而是突出了自我感覺上的“放蕩”:情不自禁吐出“得意”二字,還要“壹日看盡長安花”。在車馬擁擠,遊人爭觀的長安道上,怎容得他策馬疾馳呢?偌大壹個長安,無數春花,“壹日”又怎能看盡呢?然而詩人自可認為今日的馬蹄格外輕疾,也不妨說壹日之間已把長安花看盡。雖無理卻有情,因為寫出了真情實感,也就不覺其荒唐了。同時詩句還具有象征意味:“春風”,既是自然界的春風,也是皇恩的象征。所謂“得意”,既指心情上稱心如意,也指進士及第之事。

全詩節奏輕快,壹氣呵成。詩句的思想藝術容量較大,明快暢達而又別有情韻。“春風得意馬蹄疾,壹日看盡長安花”更是成為後人喜愛的名句。

作者簡介: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故友人時稱“平昌孟東野”。生性孤直,壹生潦倒,友人私謚貞曜先生。詩名甚籍,尤長五古,憤世嫉俗,但情緒低沈,語多苦澀,蘇軾將其與賈島並稱為“郊寒島瘦”。有《孟東野詩集》。

創作背景:

公元796年(唐貞元十二年),年屆46歲的孟郊又奉母命第三次赴京科考,終於登上了進士第。放榜之日,孟郊喜不自勝,當即寫下了生平第壹首快詩《登科後》。

表達主題:

此詩前兩句將作者過去失意落拓的處境和現今考取功名的得意情境進行今昔對比,突現今朝躍入新天地時的思緒沸騰;後兩句說他在春風裏洋洋得意地跨馬疾馳,壹天就看完了長安的似錦繁花,表現出極度歡快的心情。

名家點評:

宋·國材:失意處牢騷幽憤過甚,得意後便爾驕穉放蕩,何語未免寒態。

宋·周紫芝《竹坡詩話》:余嘗讀孟東野下第詩雲:“棄置復棄置,情如刀劍傷。”及登弟,則自謂“春風得意馬蹄疾,壹日看盡長安花。”壹第之得失,喜憂至於如此,宜其雖得之而不能享也。

宋·黃徹《鞏溪詩話》:樂天及第後,陽覲留別同年雲:“擢第未為貴,拜親方始榮。”此毛義得檄而與之意也。論者以“春風得意馬蹄疾”決非孟郊語,其氣格亦不類。而白公亦有“得意減別恨,半酣輕遠程。翩翩馬蹄疾,春日陽鄉情”。此又不可曉也。

宋·葛立方《韻語陽秋》:孟郊《落第》詩曰:“棄置復棄置,情如刀刃傷。”《再下第》詩曰:“壹夕九起嗟,夢短不到家。”《下第東南行》曰:“江蘺伴我泣,海月投人驚。”愁有余矣。……《詩意投劉侍禦》雲:“離婁豈不明,子野豈不聰,至寶非眼別,至音非耳通。”《嘆命》雲:“題詩怨還怨,問易蒙復蒙。本望文字達,今因文字窮”,怨有余矣。至《登科後》詩,則雲:“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壹日看盡長安花。”議者以此詩驗郊非遠器。余謂郊偶不遂誌,至於屢泣,非能委順者,年五十始得壹第,而放蕩無涯,哦詩誇詠,非能自持者,其不至遠大,宜哉。

明·瞿佑《歸田詩話》:東野詩如“食薺腸亦苦,強歌聲無歡。出門即有礙,誰謂大地寬?”……氣象如此,宜其壹生局蹐也。惟《登第》雲:“春風得意馬蹄疾,壹日看盡長安花。”頗放繩墨。然長安花,壹日豈能看盡?此亦讖其不至遠大之兆。

明·陸時雍《唐詩鏡》:末二句似古詩語,不類絕句常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