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居秋暝》:寫山中秋天晚上靜謐而又富於生機的景色。明月松間照,是靜態,清泉石上流,是動態。
全詩: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翻譯:空曠的群山沐浴了壹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遊蕩下輕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2、《楓橋夜泊》:寫夜晚停泊在楓橋邊看到的淒涼景色。月落烏啼霜滿天,是動態。江楓漁火對愁眠,是靜態。
全詩: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翻譯: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裏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3、《長相思》:寫深冬嚴寒天氣中的思鄉之情。夜深千帳燈,靜態。風壹更,雪壹更,動態。
全詩:
山壹程,水壹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壹更,雪壹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翻譯:
將士們跋山涉水,向山海關那邊進發。夜裏,住宿帳篷,每個帳篷裏都點起了燈。
入夜,又是刮風,又是下雪,將士們從睡夢中醒來,再也睡不著了,不禁思念起故鄉來,因為故鄉溫暖、寧靜,是沒有寒風朔雪之聲的。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1、《山居秋暝》-唐代詩人王維
這首詩寫初秋時節山居所見雨後黃昏的景色,是王維隱居終南山下輞川別業(別墅)時所作。
2、《楓橋夜泊》-唐代詩人張繼
根據《唐才子傳》卷三記載,張繼於“天寶十二年(753)禮部侍郎楊浚下及第”,也就是說考取了進士。而就在天寶十四年(755)壹月爆發了安史之亂,天寶十五年(756)六月,玄宗倉皇奔蜀。
因為當時江南政局比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紛紛逃到今江蘇、浙江壹帶避亂,其中也包括張繼。壹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客子,使他領略到壹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
3、《長相思·出塞》-清代康熙年詩人納蘭性德
康熙二十壹(1682)年,納蘭性德隨康熙帝出山海關,祭祀長白山。在隨扈東巡、去往山海關途中,寫下了這首思鄉之曲,成就千古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