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艾青詩選詩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壹、詳細說明
艾青的長詩《向太陽》、《火把》,借助太陽、索求火把,表達了驅逐黑暗、堅持鬥爭、爭取勝利的美好願望,詩人也因此被稱為“太陽”和“火把”的歌手。這些詩歌也是自由體詩的代表,表現出簡潔明快的特點,呈現出散文化、口語化的風格。
二、詩歌風格
艾青詩歌風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沈、激越、奔放的筆觸詛咒黑暗,謳歌光明;建國後,又壹如既往地歌頌人民,禮贊光明,思考人生。他的“歸來”之歌,內容更為廣泛,思想更為渾厚,情感更為深沈,手法更為多樣,藝術更為圓熟。
他的作品壹般是描寫太陽、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現出艾青對舊社會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對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與追求。艾青的詩歌具有鮮明深刻的形象,隨著詩歌結束,形象也就完成。
艾青簡介和艾青紀念館:
1、艾青簡介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真名蔣海澄(原名蔣正涵,字養源,號海澄)。曾用筆名莪加、克阿、林壁等。出生於浙江金華,現代文學家、詩人、畫家。1928年中學畢業後考入國立杭州西湖藝術院。1934年5月發表長詩《大堰河——我的保姆》。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從事文藝活動。1935年,出版了第壹本詩集《大堰河》。1979年後,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國際筆會中心副會長等職。1985年獲法國文學藝術最高勛章。
2、艾青紀念館
艾青紀念館位於中國浙江金華婺江之畔,建築面積為2700平方米。內設5個展廳、壹個多功能報告廳、壹個書畫作品展覽廳、壹個珍藏品陳列室。廳中所用文字部分大量引用艾青本人的話語,並精選了20余首艾青的著名詩句及各時期重要活動的照片穿插於文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