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維年代:唐朝
寂靜的山谷裏看不到人,只聽到說話的聲音。
夕陽的影子照進了森林深處,苔蘚上的景色令人愉悅。
第壹句“空山上似乎沒有人”,首先是正面描述空山。王維似乎特別喜歡用“空山”這個詞,但在不同的詩裏,它所表達的境界是不壹樣的。《雨後空山,黃昏立秋色》(《山居秋夜》)著眼於雨後清凈的秋山:“人閑桂花落,春山夜空”(《觀鳥溪》),著眼於夜晚清幽的春山;空山上似乎沒有人,另壹方面,側重於山的空靈與寧靜。因為沒有人去看,這座不真空的山在詩人的感覺中似乎是空無壹物的,就像遠古時代的大地壹樣。“不見人”體現了“空山”的意思。
如果只看第壹句,妳可能會覺得很平常,但是在“空山上似乎沒有人”後面跟著“然而我覺得我聽到了壹個聲音”,就出乎意料了。“但聞”這個詞挺有意思的。壹般情況下,寂靜的空山雖然“不見人”,但並不寂靜。鳥兒的鳴叫,昆蟲的鳴叫,風的沙沙聲,水的潺潺聲交織在壹起,天籟之音其實很豐富多彩。然而現在這壹切都是寂靜的,只是偶爾有聲音,卻沒有人影(因為山深林密)。這個“人聲響”似乎打破了“寂靜”。其實是局部的、暫時的“響”,反映的是整體的、長期的空虛。越是空曠的山谷,越是空曠;空山越多人聊,越寂寞。人聲響起後,空山又回到了寂靜的境界;而且因為剛才人們的聲音響起,此時的空虛感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