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是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此詩以極大的喜悅之情細致地描繪了春雨的特點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熱情地謳歌了來得及時、滋潤萬物的春雨。該詩的全文如下:
《春夜喜雨》
杜甫〔唐代〕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白話譯文:
好雨知道下雨的節氣,正是在春天植物萌發生長的時候。
隨著春風在夜裏悄悄落下,無聲地滋潤著春天萬物。
雨夜中田間小路黑茫茫壹片,只有江船上的燈火獨自閃爍。
天剛亮時看著那雨水潤濕的花叢,嬌美紅艷,整個錦官城變成了繁花盛開的世界。
詞句註釋:
知:明白,知道。說雨知時節,是壹種擬人化的寫法。
乃:就。發生:萌發生長。
潛:暗暗地,悄悄地。這裏指春雨在夜裏悄悄地隨風而至。
潤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養。
野徑:田野間的小路。
“江船”句:意謂連江上的船只都看不見,只能看見江船上的點點燈火,暗示雨意正濃。
曉:天剛亮的時候。紅濕處:雨水濕潤的花叢。紅,花色,這裏指花朵。濕,指花朵沾滿了雨水。
重(zhòng):形容花朵飽含水分的樣子,同時也有“增多”“厚實”之意。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稱錦城。三國蜀漢時管理織錦之官駐此,故名。後人也用作成都的別稱。
作品賞析:
詩壹開頭,杜甫就贊美春夜所下的雨是“好雨。”為什麽是“好雨”?因為在春季農作物非常需要雨水的滋潤。農諺雲:“春雨貴如油。”正反映了春雨的寶貴。由於成都地處“天府之國”的四川盆地,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壹到春天雖然常常晚上下雨,但次日卻又有明媚的陽光。這就正如詩人在另壹首詩中所描繪的:“蜀天常夜雨,江檻已朝晴。”(《水檻遣心二首》)在正需要雨水之時,雨就降下來了,它是“知時節”的,所以“當春乃發生”。這種為萬物生長所必須的“及時雨”,真是難得的好雨!這兩句詩,是采取擬人化的手法進行描繪的。把無情作有情,把無知當有知,杜甫作詩常常如此。這裏把春雨當作有知覺的,故它能根據需要,應時而降。詩中的“知”字和“乃”字,壹呼壹應,極為傳神,詩人喜雨的心情躍然紙上。
接著,第三、四兩句既描寫了春雨的動態,又傳出了它的潤物之神。因為好雨下在夜裏,故詩人著重是從“聽覺”上去描繪雨景的。雨細而不能驟,隨夜色而逐漸隱沒。它悄悄而來,默默無聲,不為人們所覺察,故稱為“潛入夜”。這樣不聲不響地下的雨,當然是滋潤萬物的細雨。“細無聲”,正好恰當地表現了它的可貴精神。這裏的“潛”字和“細”字都用得準確、貼切,前者透露出風很微,後者說明了雨極小。這恰如仇兆鰲所說:“曰潛、曰細,寫得脈脈綿綿,於造化發生之機,最為密切。”(《杜詩詳註》卷十)
第五、六兩句是進壹步從“視覺”上描繪夜雨景色。“野徑”指田野間的小路,是指地上;“雲”是指天空。由於晚上正在下雨,所以濃雲密布,群星潛藏,月色無光,天空和地上都是壹團漆黑,正說明雨意正濃。而壹片墨黑的世界裏,唯有江邊船上放射出壹線光芒,並且顯得格外明亮。這是壹幅極其生動的雨中夜景圖。詩人在這裏所用的“俱”字和“獨”字,都是為了突出這種景象。而在這種景象之中,也包含了詩人自己驚喜的感情。
最後兩句是寫雨後曉景。是第二天的事。天明雨霽,整個成都城都是耀眼的繁花,花朵沈甸甸地擡不起頭來。令人目不暇接,心曠神怡。至此,詩人對喜雨的感情達到了高潮,於是“花重錦官城”的詩句沖口進發而出,真是“通體精妙,後半尤有神”。放王嗣奭說:“束語‘重’字妙,他人不能下。”(《杜臆》卷四)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作此詩時,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兩年。杜甫在經過壹段時間的流離轉徙的生活後,終於來到成都定居。他親自耕作,種菜養花,與農民交往,對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寫下了這首描寫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景詩作。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