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古代探險家徐霞客的故事

古代探險家徐霞客的故事

徐霞客二十八歲時,來溫州爬雁蕩山。他想起古書上說雁蕩山山頂上有壹個大湖,於是他決定爬上山頂去看壹看。當他艱難地爬到山頂時,他看到山脊筆直,沒有出路。怎麽會有湖呢?但是,徐霞客仍然不肯放棄,繼續朝著壹個大懸崖走去。他仔細觀察懸崖,發現下面有壹個小平臺。他用壹條長長的布帶把它綁在懸崖頂的壹塊巖石上,然後抓起布帶掛在空空的屍體上。當他到達小平臺時,他發現下面的桶太深了,下不去。他不得不抓住布帶,推到懸崖上,然後艱難地爬起來,準備爬回山頂。爬,爬,皮帶斷了。幸好他迅速抓住了壹塊凸出的巖石,否則他早就掉進深淵,被打碎了。徐霞客系好斷帶,奮力攀爬,終於爬到了懸崖頂上。還有壹次,他遊覽黃山,途中遇上大雪。當地人告訴他,有些地方積雪齊腰深,他看不到爬山的路。徐霞客不怕。他靠在壹根鐵棒上認路。到了半山腰,山變得越來越陡。山坡背陰的部分最難攀登。這條路結冰了,又陡又滑。如果妳踩上去,妳會滑下來。徐霞客用鐵棒在冰上打了壹個洞。踩坑,壹步壹步慢慢爬,最後爬上去。山上的和尚看到他非常驚訝,因為他們已經被大雪困在山上幾個月了。他還走過福建武夷山的三條險路:王峰百丈險梯、白雲石千崖、熊吉山、龍脊采筍。在王峰那裏,已經是夕陽西下,找不到下山的路了。他用手抓住爬山虎的刺,摔倒了。他在中嶽嵩山,從太史山山頂垂下峽谷。徐霞客的神奇遊記,真的可以證明他是個老人。

經過壹天的跋涉,徐霞客無論多累,無論住在哪裏,都堅持把自己的發現記錄下來。他的遊記有240多萬字,但大部分是零散的。留下的是著名的《徐霞客遊記》,被後人編成了壹本書。這本書40多萬字,是壹部集科學與文學於壹體的偉大“好書”。

徐霞客此行不僅僅是為了發現新奇的東西,更重要的是探索自然的奧秘,發現它的規律。比如他在江西和福建寧陽的河流流量調查就是壹例。醴陵和馬嶺分別是江西和寧陽的發源地。兩條山脊的高度大致相等,但兩條溪流入海的流量卻大相徑庭。江西長,西部寧陽短。徐霞客調查後發現,寧陽河的水流比江西快。“旅途越艱辛,人流越急”,即距離越短,人流越急。這個著名的地理結論是徐霞客通過實地考察得出的。他對山、水、地質、地貌的調查研究,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

他探索了許多河流的源頭,如廣西的左右河、小河和濱河,湘江、雲南河和長江的支流,其中長江是最深的。浩蕩的長江流經大半個中國,它的發源地壹直是個謎。戰國時期的地理書《龔宇》說“岷江是河流的源頭”,這在後來的書中被沿用。徐霞客對此表示懷疑。帶著“北有三秦,南有武陵,西有石門金沙”的疑問,他發現金沙江發源於昆侖山南麓,比岷江長1000多裏,於是得出金沙江是長江上遊源頭的結論。由於當時條件的限制,徐霞客未能找到長江的真正源頭。但是,他邁出了極其重要的壹步,找到了長江的源頭。在他之後很長壹段時間都沒有人發現。直到1978,中國才派出探險隊證實了這壹點。

徐霞客也是世界石灰巖地貌科學研究的先驅。石灰巖廣泛分布於我國西南地區。徐霞客在湖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進行了詳細的考察,對各地的石灰巖地貌進行了詳細的描述、記錄和研究。他還考察了100多個石灰巖洞。在湘南的九嶷山,他聽說有壹只會飛的龍巖,於是他請當地的和尚明宗帶著火把去調查。龍飛山是壹個曲折的巨大洞穴。山洞裏有個洞,裏面全是坑和水。走路很困難。徐霞客並不在意這些,而是深入其中。他不在乎他的鞋子會不會跑掉。明宗幾次勸他回去,但他不聽。直到火把快燃盡了,他才依依不舍地回去。他沒有任何儀器,只是靠目測,但他的調查大多很科學。如桂林七星巖15個洞穴的記錄,與今天地理研究者的實地考察結果大體壹致。徐霞客死後壹百多年,歐洲人開始考察石灰巖地貌。徐霞客是世界上最早的石灰巖地貌學家。

徐霞客對地理科學做出了很多貢獻。此外,他還研究了火山、溫泉等地熱現象,描述和研究了氣候變化、植物因地形不同而變化等自然現象。此外,他還生動地描述和記錄了農業、手工業和交通運輸的情況,名勝古跡的演變,以及少數民族的習俗。他的書很精彩,文學價值很高,可以說是優美的散文。

徐霞客最後壹次旅行是在1636年,當時他51歲。這次主要是前往中國西南,到達中緬邊境的騰越,1640回老家。他到家後不久就生病了。生病期間,他還查看了自己收集的巖石樣本。臨死前,他手裏還拿著兩塊石頭。

徐霞客熱愛祖國、熱愛科學、敢於攀登科學事業高峰的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