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各異氣,千裏殊風雨語出三國曹植《泰山梁甫行》詩。東方西方南方北方各自的氣候是不同的,地隔千裏那麽刮風下雨也不會彼此壹致。二句詩道出了氣候因地而異的特征。八方:東、西、南、北四方和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隅的合稱,此泛指各個方位。殊:不同。
天下同歸而殊塗,壹致而百慮語出《易·系辭下》。天下人有同壹的歸宿但所走的道路不壹樣,同到壹處但各自的想法多種多樣。歸:歸宿,結局。殊塗:不同的道路。塗,同“途”,道路。慮:考慮。
見壹落葉,而知歲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語出《淮南子·說山訓》。看見壹片葉子雕落,就可以知道快到年底;看見瓶中的水結冰,就知道天下已經寒冷。說明以小可以見大,見微可以知著。暮:晚。這裏指壹年的盡頭。
見出以知人,觀往以知來語出《列子·說符》。看見出去的就知道將要進來的;觀察過去,就知道未來。說明事物具有壹定的***同性,知此可知彼,知壹可知眾。
以近知遠,以壹知萬,以微知明語出《荀子·非相》。從近處可以了解遠處,從少可以知道多,從隱微處可以得知顯著處。微:隱微。明:顯著。
以近知遠,以今知古,以所見知所不見語出《呂氏春秋·察今》。根據近的可以推知遠的,根據現代的可以推知古代的,根據看見的可以推知未看見的。
以所見可以占未發,睹小節固足以知大體語出漢代劉向《說苑·尊賢》。根據所看見的,可以推測沒有發生的;看見事物的壹端,可以知道它的大體。謂以小可以知大,從事物的壹點苗頭可以預見其發展趨向。節:這裏指事情的壹端。
欲觀千歲,則數今日語出《荀子-非相》。要觀察千年以前的情景,就看壹看現在。說明歷史的發展具有壹定的***同性。數:計算。
察己則可以知入,察今則可以知古語出《呂氏春秋·察今》。明察自己就可推知別人,明察現代就可以推知古代。察:仔細看;調查。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語出《管子·形勢》。對當今世事有疑問,可以考察歷史;對未來不了解,可以察看過去。察:考察。來者:指未來的事。往: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