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禍不單行"也有些道理,以蘇東坡而論,因為他壹直在政敵們的迫害之中,所以不會被迫害壹次就完了的,故可言"禍不單行"了。蘇東坡未想到才在新居度過兩個月的愜意日子,朝廷又將他貶居海南島,還命他立即動身。這次的打擊很突然,卻是他描寫春風令人小憩的抒情詩惹的禍。這首詩後來傳到了章淳耳中,他當然不肯罷休,說蘇東坡貶居惠州還有如此好心情,那就叫他到更遠的海南島過日子。並頒發新令規定,罪臣的親屬不準在附近為官,這事對蘇東坡精神上打擊最大,因兒子蘇邁在嶺南地區任小官,現在也不允許了,可見小人之心多狠毒!
六十歲的蘇東坡在紹聖四年(公元1097年)四月底只好離開新居,小兒蘇過將妻兒留在惠州,決定陪父親到海南島。去海南島要經過廣州,再經廣西梧州到雷州半島渡海,徒步行程達近千裏。蘇邁送父親到廣州後才告別,蘇東坡同小兒子便步行去梧州。到梧州蘇東坡聽到弟弟蘇轍剛去雷州半島的消息,心裏既憂又喜,因為被貶居到邊遠的嶺南地區的只有他兩兄弟,知又是奸人章淳的惡招。事實真是如此,章淳覺得這樣整治兩兄弟還很有趣,就是要讓蘇家兄弟隔海相望又不能相見。
蘇東坡追到藤州見到了弟弟,兩兄弟見面後的親熱勁就不多說了,只敘述下二人的壹件小趣事。兄弟倆到壹家小店午餐,可這貧瘠之地的飲食很差,只有素菜和粗餅。經濟條件壹直比哥哥好的蘇轍見到這樣差的粗糧餅,試吞了多次都難以咽下,可蘇東坡幾大口就吃光了,還風趣地對弟弟說:"妳是要慢慢細嚼這麽好的美味嗎?"事後,蘇東坡開導弟弟要隨鄉入俗,條件差些算不了啥,習慣就好了,決不能讓奸人低估我們的生存能力。蘇轍是被貶居雷州,但蘇東坡知道壹到雷州就得很快過海,所以兄弟二人有意拖延時間,又當成旅遊觀光了。
兄弟倆未想到雷州太守很崇拜他們,壹到雷州就很熱情接待,安排好兄弟倆的住處後,又派人送上酒菜。不過這位太守因關照罪臣,這壹消息數月後傳到章淳等耳裏,第二年就被免職了。多年後,人們為懷念蘇東坡兄弟,便又將蘇轍在雷州的住所改建為蘇家兄弟的祠堂。雖然在雷州有熱情的太守,但蘇東坡不得不過海,當晚兄弟倆和兒子們在船上交談了近壹個晚上。離別時很悲傷,蘇東坡感到可能這輩子再也見不到弟弟和家人了,這是他壹生來最悲觀的壹次。臨別時,他將寫給王古的信交給蘇轍,要他今後想辦法帶交王古。這封信是蘇東坡思想最悲觀的寫照,現轉摘壹段如下,供讀者品評:"某垂老投荒,無復生還之望。昨與長子邁訣,己處置後事矣!今到海南,首當作棺,次便作墓。仍留手疏與諸子,死即葬於海外,生不契棺,死不扶柩,此亦東坡之家風也。"
/s/blog_5a687f540100be5g.html
/z/q108362404.htm
(這也能比較詳細說明其被貶之因)
蘇東坡,四川人是北宋文壇泰鬥,他是中國文化史上的壹位繼往開來的、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人物,蘇東坡的文化精神已構成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內容,這樣壹位文化人在晚年來到海南島,受到海南百姓的尊敬、愛戴與傳頌,為海南文化增添異彩。
談及海南文化不得不提蘇東坡,蘇東坡因為在政治上的先執被壹路狂貶到當時稱為不毛之地的儋州,沒想到的是蘇東坡的到來掀起了漢族文化向海南傳播的壹個高潮,足見蘇東坡帶來的漢族文化對海南文化發展的影響,也少見海南文化的淵源。
在海南島,有兩處紀念蘇東坡的勝進,壹是五公祠,另壹處位於儋州大城中和鎮的東坡書院,院裏有當年蘇東坡與黎民講學的載酒堂,這是壹些來來人們向往的地方,蘇東坡被貶的三年,在儋州所居的“載酒堂”給海南學子講學,使得這塊“蠻慌之地”開始“書聲瑯瑯,弦聲四起”不久,海南人讀書求學蔚然成風,蘇東坡離開海南後,為了紀念這位傳播中原文化的先驅,海南人民在載酒堂的原址修建了東坡書院。
因此,在海南島,蘇東坡在海南留下的文品和人品,已成為海南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另外還有這個
減字木蘭花?已卯儋耳春詞 蘇軾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春幡春勝,壹陣春風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楊花似雪花。
蘇東坡在海南寫的詩
海南萬裏真吾鄉
蘇軾
九疑聯綿屬衡湘,
蒼梧獨在天壹方。
孤城吹角煙樹裏,
落月未落江蒼茫。
幽人撫枕坐嘆息,
我行忽至舜所藏。
江邊父老能說子,
白發紅頰如君長。
天其以我為箕子,
要使此意留要荒。
他年誰作地輿誌,
海南萬裏真吾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