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詩詞曲是什麽

詩詞曲是什麽

1、詩

詩是壹種文學體裁,其按照壹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的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現象來高度集中的表現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在中國古代,不合樂的稱為詩。

詩是普遍的藝術,是壹種最為古老的文學藝術樣式。它源於宗教。還有壹種形式,起源於勞動。

2、詞

壹種詩的別體,萌芽於南朝,是隋唐時興起的壹種新的文學樣式。到了宋代,經過長期不斷的發展,進入到詞的全盛時期。

詞最初稱為“曲詞”或者“曲子詞”,別稱有:近體樂府、長短句、詞子、曲詞、樂章、琴趣、詩余等,是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詞牌是詞的調子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在總句數、句數,每句的字數、平仄上都有規定。

3、曲

壹種韻文形式,盛行於元代,又稱元曲。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時期。壹般來說,元雜劇和散曲合稱為元曲,雜劇是戲曲,散曲是詩歌,屬於不同的文學體裁。但也有相同之處。兩者都采用北曲為演唱形式。因此,散曲,劇曲又稱之為樂府。散曲是元代文學主體。

不過,元雜劇的成就和影響遠遠超過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單指雜劇,元曲也即“元代戲曲”。

擴展資料:

詩、詞、曲的句法特點及聯系:

壹、在句法及修辭上。

1、詩:四句或八句(排律10 句以上,古風多雙數句),每句字數相同,措辭嚴謹;

2、詞:各詩句長短不壹,語言較典雅;

3、曲:各詩句長短不壹,語言較通俗。

二、在藝術手法中,賦、比、興,都是詩、詞、曲最基本的運用手法。

1、賦:既賦陳、鋪陳、排比,就是將壹連串內容緊密相關的事物景觀、人物形態、主觀行為等, 按照壹定的順序組成壹組結構基本相同、語氣基本壹致的句法或寫作章法。

2、比:即比喻,是為了讓描述的對象更加生動具體和特征顯明, 便於讀者聯想和想象。

3、興:即以物寓誌,以景寄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觀古人詩詞,興起者運用較為普通,興結者不多見,而興起興結者,在壹首詩中,尤為少見。

三、詩詞曲的不同體式, 就如人們不同的服飾, 以適應不同季節和審美的需要。

今人對於詩詞曲的好惡及應用文風,乃屬個人偏愛。其實,三者之間不同的特色體現在題材、意境、風格、手法、形式等諸方面。

百度百科——詩 (文學體裁)

百度百科——詞(文學體裁)

百度百科——曲(字形字義)

百度百科——元曲 (文藝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