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贊美歲寒三友的詩句有哪些

贊美歲寒三友的詩句有哪些

1. 八句關於贊美歲寒三友的詩句

2. 關於贊美歲寒三友的詩句

八句關於贊美歲寒三友的詩句 1.贊美歲寒三友的詩句

1、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出自:宋·蘇軾《惠崇春江曉景二首》。

譯文: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遊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2、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出自:宋·王安石《梅花》。

譯文:那墻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

3、高松出眾木,伴我向天涯。

出自:唐·李商隱《高松》。

譯文:有壹棵松樹長得比其他的樹都高,估計我走到天涯海角還能夠望到它。

4、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出自:元·王冕《白梅》。

譯文:白梅生長在有冰有雪的樹林之中,並不與桃花李花混在壹起,淪落在世俗的塵埃之中。

5、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出自:唐·高駢《對雪》。

譯文:雪花飄舞著飛入了窗戶,我坐在窗前,看著青青的竹子變成白玉般潔白。

2.贊美歲寒三友的古詩

1、《蔔算子·詠梅》

作者陸遊 朝代宋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壹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白話翻譯:

驛站外斷橋旁。梅花寂寞地開放、孤孤單單.無人來欣賞。黃昏裏獨處已夠愁苦.又遭到風吹雨打而飄落四方。

它花開在百花之首.卻無心同百花爭享春光,只任憑百花去總妒。即使花片飄落被碾作塵泥,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人間。

2、《梅花 / 梅》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白話翻譯:

那墻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

為什麽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3、《青松》

作者陳毅 朝代現代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白話翻譯:

厚厚的壹層雪壓在松枝上,這青松又高又直。

要想知道這青松又多麽純潔多麽高大,那就要等到樹上那層厚厚的雪化了之後才能看到。

4、《竹裏館》

作者王維 朝代唐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白話翻譯:

獨自閑坐幽靜竹林,時而彈琴時而長嘯。

密林之中何人知曉我在這裏?只有壹輪明月靜靜與我相伴。

5、《竹石》

作者鄭燮 朝代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白話翻譯:

緊緊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紮根石縫中。

千磨萬擊身骨仍堅勁,任憑妳刮東西南北風。

3.含有(描寫)歲寒三友的的詩句誰有描寫歲寒三友的詩或句子

轉摘:栽松二首 唐白居易 小松未盈尺,心愛手自移.蒼然澗底色,雲濕煙霏霏.栽植我年晚,長成君性遲.如何過四十,種此數寸枝?得見成陰否,人生七十稀.愛君抱晚節,憐君含直文.欲得朝朝見,階前故種君.知君死則已,不死會淩雲.澗底松 唐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圍,生在澗底寒且卑.澗深山險人路絕,老死不逢工度之.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兩不知.誰喻蒼蒼造物意,但與之材不與地.金張世祿原憲貧,牛衣寒賤貂蟬貴.貂蟬與牛衣,高下雖有殊.高者未必賢,下者未必愚.君不見沈沈海底生珊瑚.歷歷天上種白榆.松樹 唐白居易 白金換得青松樹,君既先栽我不栽.幸有西風易憑仗,夜深偷送好聲來.竹 唐·李賀 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織可承香汗,栽堪釣綿鱗.《唐詩百家全集》 題新竹 唐·杜牧 數莖幽玉色,晚夕翠煙分.聲破寒窗夢,根穿綠蘚紋.漸籠當檻日,欲得八簾雲.不是山陰客,何人愛此君.《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匯編·草木典》 庭 竹 唐·劉禹錫 露滌鉛粉節,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唐詩百家全集·劉禹錫柳宗元卷》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早 梅 張謂 壹樹寒梅白玉條,回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墨梅 居簡 莫恨丹青廢畫工,不須求異只須同.玉容不及寒鴉色,故托緇塵異漢宮.。

4.有關歲寒三友的詩句和意思

詠梅詩句 凝淚眼,杳杳神京路。

斷鴻聲裏長天暮。 柳永 夜半樂 重湖疊山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裏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柳永 望海潮 斷鴻聲裏,立盡斜陽。

柳永 玉蝴蝶 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柳永 八聲甘州 沙上並禽池上螟,雲破月來花弄影。

張先 天仙子 那堪更被明月,隔墻送過秋千影。 張先 青門引 無何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晏殊 浣溪沙 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無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晏殊 蝶戀花 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樸行人面。

晏殊 踏莎行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壹兩聲。 晏殊 破陣子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宋祁 玉樓春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歐陽修 踏莎行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歐陽修 生查子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和月。 歐陽修 玉樓春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歐陽修 蝶戀花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王觀 蔔算子 壹池萍碎。

三分春色:二分塵土,壹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

是離人淚。 蘇試 水龍呤 壹點浩然氣,千裏快哉風 蘇試 水調歌頭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 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蘇試 水調歌頭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江山如畫,壹時多少豪傑。

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壹尊還酹江月。 蘇試 念奴嬌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試 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 蘇試 江城子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裏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裏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消,多情卻被無情惱。

蘇試 蝶戀花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黃庭堅 清平樂 山抹微雲,天粘衰草,畫角聲斷譙門。

秦觀 滿庭芳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進進暮暮 秦觀 鵲橋仙 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秦觀 千秋歲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秦觀 踏莎行 流水落花無問處,只有飛雲,冉冉來還去。

秦觀 蝶戀花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秦觀 浣溪沙 生忘形,死忘名,誰論二豪初不數劉伶。

賀鑄 將進酒 試問閑愁都幾許?壹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賀鑄 橫塘路 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

賀鑄 踏莎行 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壹壹風荷舉。 周幫彥 蘇幕遮 柳陰直,煙裏絲絲弄碧。

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 周幫彥 蘭陵王 燕子不知何世,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裏。

周幫彥 西河 晚山千萬疊,別鶴兩三聲。 暮雲連極浦,急雨暗長汀。

蘇庠 臨江仙 幾處簸錢聲,綠窗春睡輕。 陳克 菩薩蠻 笛裏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意。

李清照 孤雁兒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

九萬裏風鵬正舉,風休住,逢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 漁家傲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壹灘沙鷺。 李清照 如夢令 昨夜雨蔬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紅肥瘦。

李清照 如夢令 花自飄零水自流,壹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李清照 壹剪梅 猶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 李清照 蝶戀花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 醉花陰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 武陵春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壹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 聲聲慢 落日溶金,暮雲合碧,人在何處? 李清照 永遇樂 到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 李重元 憶王孫 白衣蒼狗變浮雲,千古功名壹聚塵。

張元幹 瑞鷓鴣 欲將心事付瑤瓊,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嶽飛 小重山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嶽飛 滿江紅 紅酥手,黃滕酒,滿園春色宮墻柳。 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陸遊 釵頭風 無意苦爭春,壹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遊 蔔算子 時人錯把比嚴光,我自是、無名漁父。

陸遊 鵲橋仙 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嚴蕊 蔔算子 素月分輝,明河***影,表裏俱澄澈。

張孝祥 念奴嬌 千金難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

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 辛棄疾 摸魚兒 落日樓頭,斷鴻聲裏,江南遊子。

把吳鉤看了,闌幹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辛棄疾 水龍呤 舊恨春江流不盡,新恨雲山千疊。

辛棄疾 念奴嬌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 青玉案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陳毅《青松》 《苦竹》杜甫 唐 青冥亦自守,軟弱強扶持。 味苦夏蟲避,叢卑春鳥疑。

軒墀會不重,翦伐欲無辭。 幸近幽人屋,霜根結在茲。

清晨止亭下,獨愛此幽篁。 《新栽竹》 韋莊 唐 寂寞階前見此君,繞欄吟罷卻沾巾。

異鄉流落誰相識,惟有叢篁似主人。 梅花 王安石 宋 墻角樹枝梅,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山園小梅 林逋 宋 眾芳搖落。

關於贊美歲寒三友的詩句 1. 贊美歲寒三友的詩句

1、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出自:宋·蘇軾《惠崇春江曉景二首》。

譯文: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遊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2、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出自:宋·王安石《梅花》。

譯文:那墻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

3、高松出眾木,伴我向天涯。

出自:唐·李商隱《高松》。

譯文:有壹棵松樹長得比其他的樹都高,估計我走到天涯海角還能夠望到它。

4、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出自:元·王冕《白梅》。

譯文:白梅生長在有冰有雪的樹林之中,並不與桃花李花混在壹起,淪落在世俗的塵埃之中。

5、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出自:唐·高駢《對雪》。

譯文:雪花飄舞著飛入了窗戶,我坐在窗前,看著青青的竹子變成白玉般潔白。

2. 含有(描寫)歲寒三友的的詩句

轉摘:

栽松二首

唐白居易

小松未盈尺,心愛手自移。

蒼然澗底色,雲濕煙霏霏。

栽植我年晚,長成君性遲。

如何過四十,種此數寸枝?

得見成陰否,人生七十稀。

愛君抱晚節,憐君含直文。

欲得朝朝見,階前故種君。

知君死則已,不死會淩雲。

澗底松

唐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圍,

生在澗底寒且卑。

澗深山險人路絕,

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

此求彼有兩不知。

誰喻蒼蒼造物意,

但與之材不與地。

金張世祿原憲貧,

牛衣寒賤貂蟬貴。

貂蟬與牛衣,

高下雖有殊。

高者未必賢,

下者未必愚。

君不見沈沈海底生珊瑚。

歷歷天上種白榆。

松樹

唐白居易

白金換得青松樹,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風易憑仗,夜深偷送好聲來。

唐·李賀

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

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

織可承香汗,栽堪釣綿鱗。

《唐詩百家全集》

題新竹

唐·杜牧

數莖幽玉色,晚夕翠煙分。

聲破寒窗夢,根穿綠蘚紋。

漸籠當檻日,欲得八簾雲。

不是山陰客,何人愛此君。

《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匯編·草木典》

庭 竹

唐·劉禹錫

露滌鉛粉節,風搖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

《唐詩百家全集·劉禹錫柳宗元卷》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早 梅 張謂

壹樹寒梅白玉條,回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墨梅 居簡

莫恨丹青廢畫工,不須求異只須同。

玉容不及寒鴉色,故托緇塵異漢宮。

3. 贊美歲寒三友的古詩

1、《蔔算子·詠梅》

作者陸遊 朝代宋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壹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白話翻譯:

驛站外斷橋旁。梅花寂寞地開放、孤孤單單.無人來欣賞。黃昏裏獨處已夠愁苦.又遭到風吹雨打而飄落四方。

它花開在百花之首.卻無心同百花爭享春光,只任憑百花去總妒。即使花片飄落被碾作塵泥,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人間。

2、《梅花 / 梅》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白話翻譯:

那墻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

為什麽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3、《青松》

作者陳毅 朝代現代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白話翻譯:

厚厚的壹層雪壓在松枝上,這青松又高又直。

要想知道這青松又多麽純潔多麽高大,那就要等到樹上那層厚厚的雪化了之後才能看到。

4、《竹裏館》

作者王維 朝代唐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白話翻譯:

獨自閑坐幽靜竹林,時而彈琴時而長嘯。

密林之中何人知曉我在這裏?只有壹輪明月靜靜與我相伴。

5、《竹石》

作者鄭燮 朝代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白話翻譯:

緊緊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紮根石縫中。

千磨萬擊身骨仍堅勁,任憑妳刮東西南北風。

4. 有關贊頌“歲寒三友”的古詩

竹,主要分布在南方,北方也有壹些。

北京有個'紫竹院'的公園,裏面就有竹子。北大校園裏也有不少。

我家的“小園”裏,我也種了幾棵,長得不錯,壹年四季窗前總是綠影婆娑,也可算“占盡風情向小園”了。竹子是重要的物質材料:蓋房子、做家具都有它的用武之地。

竹筍還是席上的美味佳肴。也可以經常進入“尋常百姓家”。

竹子可以做成笙簫琴笛,發出絲竹之樂的“清音”。因此竹比松樹更得文人青睞。

但是竹子有個缺點,就是平時不開花,沒有嬌艷之美。早熟禾科(Poaceae)竹亞科(Bambusoideae)高大喬木狀禾草類植物的通稱。

植物學文獻中記載有75屬以上,1,000多種,但其中許多是同物異名。竹為高大、生長迅速的禾草類植物,莖為木質。

分布於熱帶、亞熱帶至暖溫帶地區¦東亞、東南亞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島嶼上分布最集中,種類也最多。青籬竹屬(Arundinaria)的少數幾個種原產於美國南部,在該處沿河岸生長或生長於沼澤地區,形成濃密的竹叢。

竹是高雅、純潔、虛心、有節的象征,周天侯的《頌竹》:苦節憑自珍,雨過更無塵。歲寒論君子,碧綠織新春。

便是它的寫照。古今庭園幾乎無園不竹,居而有竹,則幽簧拂窗,清氣滿院;竹影婆娑,姿態入畫,碧葉經冬不雕,清秀而又瀟灑。

古往今來,“不可壹日無此君”已成了眾多文人雅士的偏好。

5. 描寫歲寒三友的詩句

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晉太康·左思)

有松百尺大十圍,生在澗底寒且卑。(唐·白居易)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陳毅)

苔滑非關雨,松鳴不假風。(唐·寒山子)

松門風自掃,瀑布雪難消。(唐·皇甫曾)

蒼蒼松檜陰,曉日露西嶺。(唐·許渾)

松間石上定僧寒,夜半猶溪水聲急。(唐·陸龜蒙)

穿松渡雙澗,宮殿五峰圍。(宋·夏竦)

松風吹茵露,翠濕香裊裊。(宋·蘇軾)

兩廊諸嶽色,九裏亂松聲。(宋·洪適)

應有山神長守護。松風時為掃埃塵。(宋·史太章)

微吟海月生巖桂,長笑無風起澗松。(宋·何孫)

好竹連山覺筍香 (宋·蘇軾)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宋·歐陽修)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 (唐·李白)

詩思禪心***竹閑,任他流水向人間 (唐·李嘉佑)

修竹萬竿松影亂,山風吹作滿窗雲 (元·薩都拉)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唐·孟浩然)

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 (唐·杜甫)

爆竹聲中壹歲除 (宋·王安石)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唐·杜甫)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宋·蘇東坡)

新筍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宋·周邦彥)

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 (唐·李涉)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壹蓑煙雨任平生 (宋·蘇軾)

不是壹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唐·黃蘗禪師)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宋·某尼悟道詩)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 (唐·李白)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壹身還滿 (五代·李煜)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 (宋·盧梅坡)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趙師秀·宋)

何方化作身千億,壹樹梅花壹放翁 (宋·陸遊)

溪回谷轉愁無路,忽有梅花壹兩枝 (宋·楊萬裏)

數點梅花天地心 (宋/元·翁森)

尋常壹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宋·杜耒)

壹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宋·賀鑄)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宋·盧梅坡)

6. 關於歲寒三友的古詩

symbol of the lasting friendship,the tree durable plants of winter pine,bamboo and meihua 象征著持久的友誼,持久的樹木植物的冬季松樹,竹子和梅花 解釋:松、竹經冬不雕,梅花耐寒開放,受人們贊頌,因此有“歲寒三友”之稱。

出處:宋·林景熙《王雲梅舍記》:“即其居累土為山,種梅百本,與喬松修篁為歲寒友。” 事例:花松隱映竹交加,千樹玉梨花。

好個~,更堪紅白山茶。(元·白樸《朝中措》)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松、竹、梅。

天寒地凍,花木雕零。只有松竹梅這三位“朋友”欣欣向榮,壹派生機。

其實松和竹是四季常青的,只有梅到了冬天才分外精神。三位朋友以松為首。

因為它從南到北分布最廣,大片的松林可以形成“朔風吹,林濤吼,峽谷震蕩”震撼人心的聽覺效果。孤松又可以在山巔上淩空獨立,形成“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的視覺奇觀。

來歷 “歲寒三友”的由來 北宋神宗元豐二年,蘇軾遭權臣迫害,被捕入獄。經王安石等人營救,始得從輕定罪,安置黃州管制。

黃州即今湖北黃岡。蘇軾初到黃州時,心情很苦悶。

稍後,家眷來依,朋友來訪,蘇軾的心緒慢慢好轉,但生活上又發生了困難,便向黃州府討來了數十畝荒地開墾種植,借以改善生活。這塊地,當地人喚作“東坡”,蘇軾便自取別號為“東坡居士”。

蘇軾在東坡栽了稻、麥等農作物,又築園圍墻,造起房屋來。房子取名“雪堂”,並在四壁都畫上雪花;園子裏,則遍植松、柏、竹、梅等花木。

壹年春天,黃州知州徐君猷來雪堂看望他,打趣道:“妳這房間起居睡臥,環顧側看處處是雪。當真天寒飄雪時,人跡難至,不覺得太冷清嗎?”蘇軾手指院內花木,爽朗大笑:“風泉兩部樂,松竹三益友。”

意為風聲和泉聲就是可解寂寞的兩部樂章,枝葉常青的松柏、經冬不雕的竹子和傲霜開放的梅花,就是可伴冬寒的三位益友。 徐君猷聞言,對蘇軾以“三友”自勵,保持淩寒留香的高尚情操,肅然起敬,從此更留意對他的照顧了。

三友解釋 (1) 指。蒼松隱映竹交加,千樹玉梨花,好個歲寒三友,更堪紅白山茶。

——元· 白樸《朝中措》 到深秋之後,百花皆謝,惟有松竹梅花,歲寒三友。——明·無名氏《漁樵閑話》四折 宋代林景熙《霽山集》四《五雲梅舍記》:“即其居累土為山,種梅百本,與喬松、篁為歲寒友,” (2) 歲寒:喻濁世。

三友:山水、松竹、琴酒。三者為濁世之中的清高之物 所謂“歲寒三友”,即將松樹、翠竹、梅花 松、竹、梅被稱為歲寒三友的理由-- 松、竹經冬不雕,梅則迎寒開放,因稱“歲寒三友” 傳統寓意圖案。

指松、竹、梅。松、竹經冬不雕,梅則迎寒開花,故稱歲寒三友。

宋林景熙《霽山集·五雲梅舍記》:“即其居梁土為山,種梅百本,與喬松,修篁為歲寒友。”《孤本元明雜劇》缺名《漁樵閑話》四:“那松柏翠竹,皆比歲寒君子,到深秋之後,百花皆謝,惟有松、竹、梅花,歲寒三友。”

清高宗禦制詩三集也曰:“南宋馬遠有歲寒三友圖。所繪松竹梅。

……三友圖在內府。乾隆帝有題詩。”

據此,足見宋代已把松、竹、梅作為歲寒三友了。這壹圖案花紋,明清以來的瓷器、衣料、家俱、建築等應用較多。

宋人蘇東坡曾做題畫詩曰:“梅寒而秀,竹瘦而壽,石醜而文”。其後文人常用此三物自喻。

後又將石換成松,“松逾霜雪而高潔”,松竹梅就成了固定的組合以喻高風亮節。 相關詞:松竹梅蘭,桃李杏菊 相關[古詩] 松 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

(晉太康·左思) 有松百尺大十圍,生在澗底寒且卑。(唐·白居易)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陳毅) 苔滑非關雨,松鳴不假風。(唐·寒山子) 松門風自掃,瀑布雪難消。

(唐·皇甫曾) 蒼蒼松檜陰,曉日露西嶺。(唐·許渾) 松間石上定僧寒,夜半猶溪水聲急。

(唐·陸龜蒙) 穿松渡雙澗,宮殿五峰圍。(宋·夏竦) 松風吹茵露,翠濕香裊裊。

(宋·蘇軾) 兩廊諸嶽色,九裏亂松聲。(宋·洪適) 應有山神長守護。

松風時為掃埃塵。(宋·史太章) 微吟海月生巖桂,長笑無風起澗松。

(宋·何孫) 竹 好竹連山覺筍香 (宋·蘇軾)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宋·歐陽修)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 (唐·李白) 詩思禪心***竹閑,任他流水向人間 (唐·李嘉佑) 修竹萬竿松影亂,山風吹作滿窗雲 (元·薩都拉)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唐·孟浩然) 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 (唐·杜甫)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唐·杜甫)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宋·蘇東坡) 新筍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宋·周邦彥) 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 (唐·李涉)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壹蓑煙雨任平生 (宋·蘇軾) 梅 不是壹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唐·黃蘗禪師)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宋·王安石)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宋·某尼悟道詩)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 (唐·李白)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壹身還滿 (五代·李煜)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 (宋·盧梅坡)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