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的《胡騰兒》:“胡騰身是涼州兒,肌膚如玉鼻如錐。桐布輕衫前後卷,葡萄長帶壹邊垂。”“揚眉動目踏花氈,紅汗交流珠帽偏。”“環行急蹴皆應節,反手叉腰如卻月。”
“胡騰舞”在中原傳播的最早記錄,還沒有發現。北齊(公元550-577年)墓出土過兩個舞蹈瓷壺,壹個是河南安陽範粹墓出土的黃釉瓷扁壺,上有五人組成的樂舞場面,樂舞人都是高鼻深目,身穿胡服的西域人。
另壹個傳世的北齊瓷壺,也有壹組樂舞圖,卷草紋中有七個西域樂舞人像。這兩個壺上舞人的舞姿,都具有“胡騰舞”的某些特點。
擴展資料:
傳播歷史:
據考證,胡騰舞起源於中亞的石國。石國大致位於今天烏茲別克斯坦的首都塔什幹附近,是粟特人建立的國家之壹。粟特人是中世紀生活在中亞地區的壹個民族,他們建立了多個城邦國家,除石國外,還有康國、安國、米國、史國、何國、曹國、火尋、戊地八國。
這些國家的人在中國史書上被稱為“昭武九姓”。魏晉以後,絲綢之路日益繁榮。大量粟特人沿絲綢之路來到中國,成為中國與西方進行交易的中間商,胡騰舞大概就是這時傳入的。他們的後代曾對中國歷史產生重要影響。
比如“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安祿山、史思明就分別是安國人和史國人的後裔;五代時,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人的石敬瑭則是石國人的後裔。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