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在解釋李商隱的詩歌時候,往往采取了簡單化和表面化的解釋方式,單純把李商隱的詩歌理解為愛情詩。這樣的做法在我看來是很不妥當的。我是真遊泳的貓,關註小編,壹起來欣賞著名詩人李李商隱的無題詩。小編認為這些無題詩不只是描寫愛情,還有含蓄言外之意。
我們以李商隱《無題其壹》來舉例: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壹萬重。
這首詩普遍被認為是描寫愛情相思的名作,在眾多詩歌評論中都把這首詩僅僅當做壹次愛情的抒懷。但細細考之,絕非如此簡單。李商隱在寫這首詩的時候,必然有壹個心理預設,他把自己當做了那個得不到愛的可憐人,實際上寓托了朝廷上的含義,他埋怨令狐绹不肯提攜自己,感嘆著令狐绹與自己“跡近情疏”。
周振甫解釋的很好:“那時作者住在令狐绹家裏,他和绹的關系雖有些好轉,但绹以宰相之尊,又不滿於作者入王茂元幕,還是不肯接見他。绹五更入朝,不來看他,所以有‘來是空言去絕蹤’之嘆。绹上朝前托人找作者寫稿,是‘書被催成’。作者借宿绹家,所以房內陳設富麗,有翡翠被,芙蓉褥。他在夢中為遠別而啼,绹既已絕跡不來,也難喚回。這個遠別,比蓬山之遠更超過壹萬重。原來绹未入相時已像蓬山那樣遠,不好接近,現在绹入相後,禮絕百僚,更隔壹萬重了。”
這樣解釋應該是李商隱的本意,小編深表贊同。倘若僅僅把這壹首詩淺顯的理解成對愛情無望的哀怨,簡直是小看了李商隱,更加忽視了中國文學歷史悠久的寄托傳統。下面小編將仔細分析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