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壹閑下來就能邂逅的江南煙雨,
是壹呼吸就能粘濡到的糕點甜香……
亦是壹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懷念與追思。
在這樣壹個陰陰的有些許雨絲落進眼瞼的下午,
遠離城市的喧囂,只身躲進遊人罕跡的竹林,點壹壺或濃或淡的茶水,在某壹個亭臺或水榭間,靜寂枯坐。我們所能做的,先是忘記,然後感受,或雨或靜,或茶或心。
只有這時,才能明白真正的常熟。
常熟園林是常熟歷史文化的結晶。從讀書臺到梧桐園,從半野園到秋水園,如汨汨焦尾泉,源遠流長,脈相承。於是,文化的香火、園林的精魂,便像紅豆山莊的相思子,雖歷經滄桑,卻依然千葩萬蕊,嵐彩溢目。
江南園林是文人園。那些發達了的、有資財的文人,將從自然美中發現的生命本意,轉化為生活的實踐,並做到了生活環境與生活質量的高度融合。就其本質而言,園林是有文化的人物與有才智的工匠所***同合作的結晶。
常熟造園頗有歷史。青翠挺秀的虞山腳下,瀲灩的琴水柳煙裏,曾有無數的風亭月榭。據研究者統計,常熟歷史上以私家園林為主體的各種園林不下於壹百二十余處,這在壹個縣級小城亦可嘆為觀止了。
有意味的是,“七溪流水皆通海,十裏青山半八城。”常熟本就是個城市山林:而其地豐穰、文風鼎盛和藝匠技巧成為養育虞山園林藝術這株風雅之花的豐厚土壤。
春秋之際,吳王夫差營建的梧桐園和鹿苑(今已不存),為有史可鑒的常熟園林引首。梧桐園在吳宮內,因多梧桐而名,壹名琴川,據傳常熟別名琴川由此而來。常熟梧桐園是當時吳國最早的苑囤,開蘇州園林先聲。
六朝時期,寺院叢林的壹時之盛,帶出了寺廟園林的湧現。常熟著名的興福寺,就是這時建的。興福寺在唐代就殿宇宏敞,飛泉石橋,修廊復閣,為江南名剎之壹。常建的詩《題破山寺後禪院》便道出了它的林泉之趣,其“曲徑通幽處”竟成為了後來江南園林的特征。而梁昭明太子蕭統,來虞山築臺讀書,即今“讀書臺”所在,其地半山半市,翠谷靈壁,焦尾泉流,和後世常熟文人私園有深遠的淵源關系與內質影響,也開啟了常熟園林畫卷的卷本。(今天虞山上有讀書臺公園,興福寺也有多處園林)。
唐宋之交,常熟經濟漸趨繁榮,帶動了文化教育的興盛。那琴河兩岸和言子古巷裏,已有讀書人家池園的存在。宋代,常熟園林最初的春潮暗暗湧動了 有陳起宗在鹿苑遺址築讀書臺,後陸綰又作待潮館,因得名陳陸園,為常熟有誌記載的首處私家園林。到元代,傍宅建園之風漸盛。名聲最顯赫的是常熟福山曹善誠的梧桐園。據誌載梧桐園煙水連翠,清幽敞麗,種梧數百,客至則命童子洗梧,故又名洗梧園。文人名流常薈萃於此。(唐宋的園林遺物主要有今天方塔園的方塔)。
到了明、清,常熟園林的發展進入了如日中天的高潮。以錢謙益為代表的各種藝術人才、流派,騰鳳起蛟,俊采星馳,成為造園的立意淵源。據記載,明代吳中二百七十多處的園林中,常熟占了近五十處,其藝術水平也是空前的,出現了眾多名園。
小輞川在西城率先雄起,為萬歷年間監察禦史錢岱告退還鄉後所築。北為豪宅,宅中有園(環秀居),玲瓏小巧,水石晶瑩,又於宅南造大園,總計宅園占地近二百畝,臺館亭閣,軒榭堂樓,有四百之眾。邑人有詩:“九萬圩邊葉船,曉山如雨水如煙。窮檐華閥今無數,悉是錢家小輞川。”自常熟建城以來,私家園林達此規模者,絕無僅有,故時稱“錢半城”。如此巨構,在江南亦屬寥寥。(今天遊客可以參觀在小輞川遺址的清代曾園和趙園)。
突兀於北城的是錢謙益的半野園。園址也廣,“登高望遠不出戶,連山小閣臨莽蒼。翠薇欲上齊女墓,綠盡遙分老子堂。白雲女墻作山帶,紅欄橋水含湖光。” 這是錢謙益《九日宴集含輝閣醉歌》中的詩句,山色園境,渾然壹體。園中絳雲樓圖書萬軸,元趙子昂蓮花莊遺石“沁雪”置樓前。
明清時的常熟城廂圖上可以看見,造園佳麗地以城西南和東南為最,依山近水,半郭半市,水陸廣便,既有城市奢華生活的滿足,又有自然山水藝術的消受,盡被錢家(錢岱是錢謙益的族兄)小輞川與半野園瓜分。所以稍後的名園如東臯草堂、翁氏東園分別只能建在東門外與小東門外了。
東臯革堂,為瞿汝說於萬歷年間隱退而建,其子瞿式耜又進步擴廣。園枕山帶水,壹片空明之境。“三橋之上,曲檻朱欄,映帶參差。無論柳暗花明,月澄雪霽,佳致不而足。即寒郊落木,風雨淒其,亦足供人鑒賞。凡遠方遊屐,過其地者,未嘗不詠嘆流連,以為三吳勝景,洵如能造者其必詩,敢往者無不賦也。”錢謙益又有拂水山莊,是延請明未疊山大家張南垣擘畫,建於虞山拂水巖下的郊園。園倚拂水崖、尚湖之勝,綠柳長堤,斜橋曲水,曲房邃宇,清曠幽寂。柳如是曾繪《月堤楊柳圖》和山水尺頁及題聯“遠近青山畫裏看,淺深流水琴中聽”,莊景宛然見之。
清代,常熟的讀書、藏書風氣空前興盛,王石谷繼黃公望之後為畫聖,又長於構園,家有來青閣園,蘇州繡谷園也為其手筆;而錢泳則善品園,他總結撰寫的《履園叢話》,是中國園林史上的壹代名著。“午陰嘉樹漸清圓”,常熟園林又有進壹步的深化。以兩座假山為主的燕園、以水廊特佳的水吾園、以書樓高閣為勝的壺隱園、以收藏至精至富的半畝園等,都是那時的作品。
道光中葉後,常熟仍有名園。曾園,雲水樓臺掩映在柳岸汀洲之間。曲房分院,白松紅豆、書軒碑廊,皆能安排妥當,成為常熟園林的晚唱。
自清未至民國時期,中國處於戰亂頻仍、國弱民窮的境地,園林的興建漸趨衰微。北門外菱塘沿,藏書家沈希仁的澄碧山莊、元曹善誠後裔――詞人曹大鐵的秋水園為最後兩個較著名的私園。未久,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踏進山莊,深院幽庭,變成瓦礫。園林的枯榮,連結著常熟的興衰,而常熟的興衰,映襯著國家的命運。
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後,隨著經濟、文化生活的復蘇,燕園、曾園、趙園等古典園林才從真正意義上枯木逢春了。
值得壹提的是,今日常熟現存古典私家園林,無論數量或者質量在江南城市中仍具優勢。
常熟園林,起始於春秋,發展於宋元,全盛於明清。既有大如鯤鵬的小輞川,又有小如燕雀的環秀居,既有華瞻、高雅的半野園、東臯草堂,又有請幽、人文兼具的拂水、紅豆山莊,既有以假山負盛名的燕園又有以水景著稱的水吾園 從而與郡城蘇州唱和呼應,***同構成了蘇州園林大觀。
常熟文人多,園林發展到清代,多是書齋園林。名為園林,實是藏書、讀書、吟詠之所。它強調的是壹種詩意,因此對園林的品題,或是匾額、或是對聯,極為講究。如曾園亭榭品題,多用澄澈朗明的月來烘托,如邀月軒、浸月亭、觴月亭、清風明月閣、攬月亭等,深化了“虛廓”的意境。使人融入對古代風雅的體會,融入與自然交流的體驗,融入對人生哲理的體察,並取得了凈化心靈的美感享受,產生多種多樣的興會、聯想,從而使園林景觀立意再度升華。應該說常熟園林的人文、書卷氣息之濃郁,在江南園林中是很突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