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妃子笑荔枝的詩句(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還有哪些關於荔枝的詩句) 1.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還有哪些關於荔枝的詩句
《菩薩蠻·子規啼破城樓月》宋 李師中
子規啼破城樓月,畫船曉載笙歌發。
兩岸荔枝紅,萬家煙雨中。
佳人相對泣,淚下羅衣濕。
從此信音稀,嶺南無雁飛。
《成都曲》唐 張籍
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
萬裏橋邊多酒家,遊人愛向誰家宿。
《詠荔枝》明 丘浚
世間珍果更無加,玉雪肌膚罩絳紗。
壹種天然好滋味,可憐生處是天涯。
《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宋 張孝祥
同是瀛洲冊府仙,今朝聊結社中蓮,胡笳按拍酒如川。
喚起封姨清晚暑,更將荔子薦新圓,從今三夜看嬋娟。
供參考。
2.關於“妃子笑”的詩句有哪些
關於“妃子笑”的詩句有:
1、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壹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壹》唐:杜牧
2、翡翠叢中,萬點星球小。怪得鼻觀香清,涼館薰風透。冰盤快剝輕紅,滑凝水晶皺。風姿,姑射仙人正年少。 紅塵壹騎,曾博妃子笑。休比葡萄,也盡壓江瑤倒。詩情放逸,更判瓊漿和月_。細度冰霜新調。——《荔支香近》宋:趙以夫
3、漢皇重色思傾國,禦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壹朝選在君王側。回眸壹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長恨歌》唐:白居易
《過華清宮》
唐:杜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壹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譯:
在長安回頭遠望驪山宛如壹堆堆錦繡,山頂上華清宮千重門依次打開。
壹騎馳來煙塵滾滾妃子歡心壹笑,無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鮮果來。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http://m.gushiwen.org/view_71208.aspx
3.關於荔枝的詩句有哪些
“壹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唐杜牧《過華清宮絕句》第壹首)
白居易說它:“嚼疑天上味,嗅異世間香。”
杜甫贊賞它:“九過瀘戍摘荔枝,香楓隱映石逶迤。”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宋朝蘇軾《惠州壹絕》)
“盈盈荷瓣風前落,片片桃花雨後嬌” (明代徐《詠荔枝膜》)
“南州六月荔枝丹” (明朝陳輝《荔枝》)
“飛焰欲紅天” (郭明章《荔枝》)
“紅雲幾萬重” (北宋鄧肅《看荔枝》)
“密移造化出閩山,禁禦新栽荔枝丹” (宋徽宗《宣和殿荔枝》)
“仙人本是海山姿,從此江鄉亦萌蘗” (明朝文征明《新荔篇》)
“甘露凝成壹顆冰,露濃冰厚更芳馨” (範成大的《新荔枝四絕》)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蔡襄)
“荔城無處不荔枝” (郭沫若)
“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 (張籍《成都曲》)
“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 (蘇軾)
“紅顆珍珠誠可愛,白須太守亦可癡。十年結子知誰在,自向庭中種荔枝。” (白居易《種荔枝》)
4.紅塵壹騎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全詩是什麽
過華清宮
杜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壹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註釋:此詩以“壹騎紅塵”與“妃子笑”之間的戲劇性沖突為中心組織全詩,構思、布局之妙,令人嘆服。
杜牧***作《過華清宮》三首,此是其壹。另二首附錄如下,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其二:
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
霓裳壹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
其三:
萬國笙歌醉太平,倚天樓殿月分明。
雲中亂拍祿山舞,風過重巒下笑聲。
5.壹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整首詩是什麽
唐·杜牧《過華清宮絕句》
長安回望繡成堆,
山頂千門次第開。
壹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
人到晚年,常常會回憶青春年少的風華,思索人生途中的得失教訓。壹個王朝的
興、盛、衰、亡正與壹個人的生、老、病、死相仿。對於晚唐詩人來說,開元、天寶盛世正如同青春的美夢,而安史之亂恰似驚破美夢的怪影。於是這段史事,便成了詩人們反復歌詠的題材,杜牧這首《過華清宮絕句》是其中最負盛名的壹首。
這首詠史詩是杜牧路經華清宮抵達長安時,有感於唐玄宗、楊貴妃荒淫誤國而作的。華清宮曾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的遊樂之所,據《新唐書?楊貴妃傳》記載:“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裏,味未變,已至京師”,因此,許多差官累死、驛馬倒斃於四川至長安的路上。《過華清宮絕句》截取了這壹歷史事實,抨擊了封建統治者的驕奢淫逸和昏庸無道,以史諷今,警戒世君。
詩詠華清宮,卻以“長安回望”領起,由望中景色的展開,導引讀者漸入深境。首句旦功測嘉爻黃詫萎超聯敘寫詩人在長安回首南望華清宮時所見的華清全景,“回望”二字既是實寫,又啟下。“繡成堆”語意雙關,既點明驪山被兩旁的東繡嶺和西繡嶺所簇擁,佳木蔥蘢,花繁葉茂,又是描繪有無數層疊有致、富麗堂皇的建築掩映其間,宛如壹堆錦繡,暗隱開元繁華如花團錦簇。由此,詩人驀地升騰起壹種回顧歷史、反省歷史的責任感,由景而發歷史之感慨。正是“山頂千門次第開”以下三句,承上而來,回顧歷史。第二句將鏡頭推進集中於“繡堆”的頂端,露出了那深宮重苑,從中可見唐玄宗、楊貴妃當年生活的奢華,並給讀者設下疑竇:殿門森重,那“山頂千門”為何要“次第”大開?第三句前四字“壹騎紅塵”猶如電影中的蒙太奇手法,又將讀者的視點移向了山路:黃土飛揚,壹騎如飛。人們不禁因這兩幅跳躍的景象再生懸念:禁門連開,快馬驛傳,難道有什麽軍國大事?然而“妃子笑”三字忽作轉折,使人雖然松了口氣,卻越加不解,甚至因神秘的氣氛憋得非要馬上知道結果,詩人這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謎底:“無人知是荔枝來”。原來這都是楊貴妃使然。當她看見“壹騎紅塵”奔馳而至,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其他人以為這是來傳送緊急公文,誰想道馬上所載的是來自涪洲的鮮荔枝呢!詩的結句是全詩的點睛之筆,揭示了“安史之亂”的禍根:這繁華世界的奢侈,已到了人們難以想象的地步!讓人不禁聯想到當年周幽王為博褒姒壹笑,不惜烽火戲諸侯,而導致了西周的敗亡。詩人詠嘆天寶軼事,旨在警醒後來的君主,不要因貪圖享樂而延誤國事。但是,詩人既未寫“安史”亂起、玄宗倉惶出逃、馬嵬坡演出悲劇的慘狀,也沒有羅列玄宗遊樂疏政、驕奢淫逸的生活現象,而是把千裏送荔枝博取貴妃壹笑這樣壹件“小事”突現出來,於細微處發現歷史問題。“壹騎紅塵妃子笑”,把騎馬飛奔,千辛萬苦趕送鮮荔枝的差官,同貴妃嫣然壹笑進行了絕妙的對比,把如此嚴肅的歷史主題在壹個“笑”字中形象表現出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杜牧創作本題時***寫了三首,組詩的二、三首分寫華清宮中楊妃《霓裳羽衣舞》、安祿山《胡旋舞》二事,而以“舞破中原始下來”、“風過重巒下笑聲”分別作結,點出結果,啟人沈思。此錄以互參:
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
霓裳壹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其二)
萬國笙歌醉太平,倚天樓殿月分明。
雲中亂拍祿山舞,風過重巒下笑聲。(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