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見義式”。即在詩句的構成中運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來表現句子的含義。“文”是修飾的意思,所謂“互文”,是指詩文的相鄰句中所用的詞語互相補充,結合起來表達壹個完整的意思。例如,“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如果理解成“主人下了馬,客人留在了船上”就錯了,應當把“主人”和“馬”結合起來理解,“下馬”“在船”是其***同行為,即:主人和客人下了馬,又上了船。類似的例子,我們學過的詩文中有很多,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等。“互文見義式”的詩句,在理解上要講究完整性,不能將互文的兩個詞語拆開理解。在表達效果上,“互文見義”的結構句式,可以便於句子的整齊、押韻,可以使語句簡約,避免重復敘述,可以使表達的內容圓滿而富有親和力。
“語序倒置式”。即在詩句中,出現了各種成分前置、後置現象。讀詩時,必須將這樣的句式分辨出來,否則就會影響對句子的理解。如岑參《逢入京使》:“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話報平安。”中的“故園東望”正常的語序應是“東望故園”,詩句將“故園”和“東望”倒置,突出了作者對“故園”(長安)的無限思念之情。再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應為“神遊故園,應笑我多情,華發早生”。倒置的目的在於突出作者因“多情”而“華發”“早生”。
“省略跳接式”。這壹句式是表現在句子和句子之間的,由於表達的需要,句子和句子之間的內容有所省略,出現了跳躍式發展。這種情況從表面上看,看不出任何敘述順序上的聯系,詩歌內容的表達,全然是按照作者感情意念的自然流動(物隨心轉)而進行的。例如,陶淵明的《飲酒》(之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詩人從“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跳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又忽而跳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其間並沒有必然的敘述順序上的聯系(既不是時間,也不是空間),全是為了表現作者恬淡、閑適、自得的感情需要而安排的。“省略跳躍式”的基本表現形式是:由甲跳到乙,再由乙跳到丙的過程中,甲、乙、丙三種事物表面上沒有聯系,作者在敘述中也沒有明確的敘述順序,甲、乙、丙三種事物的聯系,靠的是作者內在情感意念的某種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