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李白的女兒

李白的女兒

男人總要有壹個女兒,才能感受那萬千柔情。那古代的才子要用怎樣的筆觸寫自己的女兒呢?這是好久前想做的壹個選題,因著掃書喵的兩則微博,索性就整理了出來。

掃書喵寫的是沈德潛,她說:沈徳潛曾有壹首寫女兒的詩,名為《小淑》:幼女如小鳥,投人絕可憐。分甘讓佳果,自愛整行纏。嬉戲偷新句(習予新句壹二,戲謂自作),縱橫抹彩箋。曉妝貪出眾,壹樣貼花鈿。

接著忽見《盛湖誌》有沈德潛女兒:“沈青涵,以字行,長洲人,尚書謚文愨德潛女,監生計嘉谷室。孀居後屏棄繁華,荼苦自安。平生寡言笑,詩不茍作。偶托吟詠,輒棄不存稿。然其存者俱古雅可誦,深得文愨家傳者也。年五十卒。”青涵若就是小淑的話,這麽壹個萌娃娃後來太淒涼了。

人世間的事就怕前後對照著看,當年喜歡偷老爹詩句的小女孩,長大後卻寡言笑,讓人悵然。忽然想起很久前想寫的壹個話題,那就是那些名人老爸是如何寫自己女兒的呢?

李白肯定是最先被揪出來的,當然他這壹首的確寫得也好。

《寄東魯二稚子》 吳地桑葉綠,吳蠶已三眠。我家寄東魯,誰種龜陰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復茫然。南風吹歸心,飛墮酒樓前。樓東壹株桃,枝葉拂青煙。此樹我所種,別來向三年。桃今與樓齊,我行尚未旋。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小兒名伯禽,與姊亦齊肩。雙行桃樹下,撫背復誰憐。念此失次第,肝腸日憂煎。裂素寫遠意,因之汶陽川。

小女兒“折花倚桃邊。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看著李白回憶桃花下的女兒,整個人都生動了起來,什麽詩仙、仗劍江湖,此刻他就是壹個可以和我們產生情感***鳴的父親。忽然想到有壹年在火車上看到的,小女孩被媽媽抱著十分開心,火車開到壹個站,她的爺爺和爸爸下了火車,小女孩全然不知,爸爸忽然沖著她說了壹句,不跟爺爺說聲再見麽?忽然意識到要和爺爺分開的她,開始大哭。然並卵。火車載著她和媽媽繼續往前走了。

王羲之有七子壹女,這樣的組合,那女兒肯定特別受寵,王羲之女兒名王孟姜,《臨川郡長公主李孟姜墓誌》(藏陜西省醴泉縣昭陵博物館)引唐太宗語:“朕聞王羲之女字孟姜,頗工書藝,慕之為字,庶可齊蹤。因字曰孟姜……”,孟姜其實還泛指美女,詩經裏不停提到比如,“如雲女,如雲女,顏如孟姜;秦淮 裏, 秦淮裏 ,宛如 濮上 ”“彼美 孟姜 ,洵美且都。” 有點像今人取名裏的“美”、“麗”、“妍”、“倩”總之就是美啦。不過哪,孟姜最開始的意思就是姜家的大女兒,孟仲叔季嘛,姜自然是齊國的,所以看春秋列國誌常常可以看到文姜什麽的。

說回王羲之,沒有找到怎麽寫女兒,但是翻到不少他給女兒的信:

吾去日盡,欲留女過吾,去自當送之,想可垂許;壹出未知還期,是以白意。夫人涉道康和,足下小大皆佳。度十五日必濟江,故二日知問,須信還知,定當近道迎足下也。可令時還,遲面以日為歲。

估計壹看就懂了,是每壹個父親都會念叨的,妳沒事多回家看看啊。

還有以下這些:

二十七日告姜,汝母子佳不?力不壹壹,耶告——妳們母子在那邊過得怎麽樣啊?插播壹句,王羲之的女兒王孟姜後來生了壹兒壹女,兒子劉瑾,據說有才力,官做得也不錯,挺有出息。女兒劉氏,嫁到了謝家,生了個很有名的兒子謝靈運。

王羲之寫給女兒的還有這些:

十二月六日,告姜道等,歲忽終,感嘆情深,念汝不可往,得去十月書,知姜等平安,壽故不平復,懸心。頃異寒,各可不?壽以差也。吾近患耳痛,今漸差,獻之故諸患,勿勿。力不壹壹,二月告姜等平安。

無論走多遠,父親還是會掛念女兒的啊。

王安石這首也如此,他寫過壹首《別鄞女》:行年三十已衰翁,滿眼憂傷只自攻。今夜扁舟來訣汝,死生從此各西東。

開始以為為何搞得生離死別這麽嚴重,後來了解背景發現就是生離死別啊,鄞女亦是王安石的長女,可惜早夭,他親自撰寫墓誌銘:鄞女者,知鄞縣事臨川王某之女子也。慶歷七年四月壬戌前日出而生,明年六月辛巳後日入而死,壬午日出葬崇法院之西北。吾女生,惠異甚,吾固疑其成之難也,噫。王安石後來因去別處做官,要離開鄞縣,“扁舟訣汝”,深夜孤舟前往,真的是三十已衰翁。

這樣壹個“未滿月而笑,未周歲能言”的女兒,如果能長大,肯定像他們王家的其他女性壹樣傑出。接著八卦壹句王安石家的女人,魏泰《臨漢隱居詩話》:“近世婦人多能詩,往往有臻古人者。王荊公家最眾,張奎妻長安縣君,荊公之妹也,佳句最為多。著者’草草杯盤供語笑,昏昏燈火話平生’。吳安持妻蓬萊倒君,荊公之女也。有句曰“西風不入小窗紗,秋意應憐我憶家。極目江山千萬恨,依前和淚看黃花。”劉天保妻,平甫女也。句有‘不緣燕子穿簾幕,春去春來那得知。’荊公妻吳國夫人,亦能文,嘗有小詞《約諸親遊西池》句雲:‘待得明年重把酒,攜手,那知無雨又無風。’皆脫灑可喜也。”

大概意思就是,宋朝啊,女人多數都會寫詩,寫得都還非常非常好,王安石家裏最多,王安石的妹妹很了不起。王安石的女兒王盈也很厲害,寫過“西風不入小窗紗,秋意應憐我憶家。極目江山千萬恨,依前和淚看黃花。”接著列舉的還有王安石的妻子、侄女什麽的。其實王安石的外孫女同樣是才女,楊介在《宋故文水伯淑人吳氏墓誌銘》記載王安石外孫女吳氏:“及長,篤好詩書,博聞強記,通古史諸子說。”就是那位王盈之女。再多說壹嘴王安石的這個女兒,《墨莊漫錄》:王荊公女適吳丞相之子封長安縣君者,能詩。嘗見親族婦女有服者,帶白羅系頭子者,因戲為詩雲:香羅如雪縷新裁,惹住烏雲不放回。還似遠山秋水際,夜來吹散壹枝梅。

不過那時候的女子能詩善文的確是潮流,隨手搜下都知算是普遍現象了,也難怪李清照、朱淑真這樣的大詞人都出自那時。女子無才便是德絕對不是那時的標準,據說宋徽宗在給張子龍介紹對象時說特別強調鄧洵仁之女有文化知經術。宋徽宗說“樞密鄧洵仁女甚美且賢,知經術,嘗隨其母入禁中,宮女呼為鄧五經,朕當為卿娶之。”

除了時代特征,像寶壹樣珍視女兒,將女兒與兒子同等看待,也應該是壹個原因吧。

比如蘇洵記載的蘇軾的姐姐蘇八娘。世人皆知蘇小妹,其實蘇軾應該是沒有那個好命的妹妹,嫁的秦觀,郎才女貌。蘇軾有壹個姐姐,嫁給了母舅的兒子,結果所托非人,被婆家虐待,最終死亡。蘇洵完整記載了此事,提及此女,他說,“女幼而好學,慷慨有過人之節,為文亦往往有可喜。”可惜最後十八歲香消玉殞,或許民間不忍,才創造出蘇小妹這樣的藝術形象。

蘇洵所寫的是《自尤〈並敘〉》:予生而與物無害。幼居鄉閭,長適四方,萬裏所至,與其君子而遠其不義。是以年五十有壹,而未始有尤於人,而人亦無以我尤者。蓋壬辰之歲而喪幼女,始將以尤其夫家,而卒以自尤也。女幼而好學,慷慨有過人之節,為文亦往往有可喜。既適其母之兄程浚之子之才,年十有八而死。而浚本儒者,然內行有所不謹,而其妻子尤好為無法。吾女介乎其間,因為其家之所不悅。適會其病,其夫與其舅姑遂不之視而急棄之,使至於死。始其死時,余怨之,雖尤吾之人亦不直浚。獨余友發聞而深悲之,曰:“夫彼何足尤者!子自知其賢,而不擇以予人,咎則在子,而尚誰怨?”予聞其言而深悲之。

大概便是從小到大,蘇洵都沒埋怨過人也未嘗遭人恨,可是五十多歲失去幼女,開始恨其夫家。他女兒嫁給的是蘇洵妻子哥哥的兒子。可惜蘇八娘舅舅的妻子不是個善茬,經常受欺負。生病了,丈夫、婆婆、公公每壹個管的。按照度娘查到的資料是蘇八娘17歲時產壹子,應該落下病根,婆家不管不顧,蘇八娘便好好在蘇家休養,結果,程家卻把孩子搶走。最終蘇八娘舊病復發而亡。

由不斷憎恨親家,到最後蘇洵不斷自責,明知女兒如此好,卻不為其擇壹枚好夫婿,卻羊入虎口,又該埋怨誰?

關於才子和他的女兒,不得不提的還有白居易,世人也都知他有個可愛的女兒名叫金鑾子,快四十歲才得了這樣壹個寶貝疙瘩,曾跟他的好哥們探討過生兒生女,詩書財產繼承的問題,他說:各有文姬才稚齒,俱無通子繼余塵。琴書何必求王粲,與女猶勝與外人。

可是金鑾子才三歲就已是永訣,他寫女兒,“未辨東西過壹生”,哎。

白居易寫過很多哭女兒的詩,好不容易安頓下情緒,又因碰到女兒的乳母,還是觸碰傷心事。不壹壹解釋這些詩詞了,這裏面悲痛的感情,古今相通,應是很容易懂的。

病中哭金鑾子

豈料吾方病,翻悲汝不全。臥驚從枕上,扶哭就燈前。

有女誠為累,無兒豈免憐。病來才十日,養得已三年。

慈淚隨聲迸,悲腸遇物牽。故衣猶架上,殘藥尚頭邊。

送出深村巷,看封小墓田。莫言三裏地,此別是終天。

重傷小女子

學人言語憑床行,嫩似花房脆似瓊。

才知恩愛迎三歲,未辨東西過壹生。

汝異下殤應殺禮,吾非上聖詎忘情。

傷心自嘆鳩巢拙,長墮春雛養不成。

白居易 自覺二首 之二

朝哭心所愛,暮哭心所親。親愛零落盡,安用身獨存?

幾許平生歡,無限骨肉恩。結為腸間痛,聚作鼻頭辛。

悲來四支緩,泣盡雙眸昏。所以年四十,心如七十人。

我聞浮屠教,中有解脫門。置心為止水,視身如浮雲。

抖擻垢穢衣,度脫生死輪。胡為戀此苦,不去猶逡巡。

回念發弘願,願此見在身。但受過去報,不結將來因。

誓以智慧水,永洗煩惱塵。不將恩愛子,更種憂悲根!

念 金鑾 子二首

衰病四十身,嬌癡三歲女。非男猶勝無,慰情時壹撫。

壹朝舍我去,魂影無處所。況念夭化時,嘔啞初學語。

始知骨肉愛,乃是憂悲聚。唯思未有前,以理遣傷苦。

忘懷日已久,三度移寒暑。今日壹傷心,因逢舊乳母。

與爾為父子,八十有六旬。忽然又不見,邇來三四春。

形質本非實,氣聚偶成身。恩愛元是妄,緣合暫為親。

念茲庶有悟,聊用遣悲辛。慚將理自奪,不是忘情人。

還好後來白居易又有了壹個女兒,取名羅兒,白居易也寫過不少羅兒的故事,“壹始學笑語,壹能誦歌詩。朝戲抱我足,夜眠枕我衣。”看著女兒這麽可愛卻也要慨嘆自己年齡太大了,也只能自我安慰下,這兩首詩特別恰當表達了老來得子的心情。“我齒今欲墮,汝齒昨始生。我頭發盡落,汝頂髻初成。”所以生兒要趁早?

吾雛

吾雛字阿羅,阿羅才七齡。嗟吾不才子,憐爾無弟兄。

撫養雖驕騃,性識頗聰明。學母畫眉樣,效吾詠詩聲。

我齒今欲墮,汝齒昨始生。我頭發盡落,汝頂髻初成。

老幼不相待,父衰汝孩嬰。緬想古人心,慈愛亦不輕。

蔡邕念文姬,於公嘆緹縈。敢求得汝力,但未忘父情。

弄羅、龜

有侄始六歲,字之為阿龜。有女生三年,其名曰羅兒。

壹始學笑語,壹能誦歌詩。朝戲抱我足,夜眠枕我衣。

汝生何其晚,我年行已衰。物情小可念,人意老多慈。

酒美竟須壞,月圓終有虧。亦如恩愛緣,乃是憂惱資。

舉世同此累,吾安能去之。

羅兒平安長大嫁人生女,白居易唯恐女兒因生女孩情緒會受影響,外孫女滿月時,白居易還又賦詩壹首賀喜,“懷中有可抱,何必是男兒?”

不過更多的時候,才子父親還是像韓寒那樣曬著萌娃的,唐代狀元也是杭州地區第壹位狀元施肩吾寫過挺多自己女兒的詩詞,最著名的是這首:《幼女詞》“幼女才六歲,未知巧與拙。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還有這首“姊妹無多兄弟少,舉家鐘愛年最小。有時繞樹山雀飛,貪看不待畫眉了。”

韋莊寫他女兒:見人初解語嘔啞,不肯歸眠戀小車。 壹夜嬌啼緣底事,為嫌衣少縷金華。

不知有娃的妳們,是不是也會看到這樣小小的她為衣服上少壹朵花而哭泣,心情是怎樣的呢?哦,連看上去最嚴肅的杜甫也寫女兒愛美哦, “學母無不為,曉妝隨手抹,移時施朱鉛,狼藉畫眉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