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壹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裏船。
[註釋]
1. 鷺:壹種水鳥名,鷺鷥。
2. 西嶺:指岷山。
3. 千秋雪:終年不化的積雪。
4. 泊:停靠。
--------------------------------------------------------------------------------
[簡析]
這首詩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閑居時寫的,***寫絕句四首,本詩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寫了草堂門前浣花溪邊春景。
本詩由兩聯工整的對偶句組成。前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寫的是動景。首句堂前黃鸝鳴於翠柳間,是近景;次句白鷺飛上青天,是遠景。這些景物的畫面,色彩艷麗:嫩黃的小鳥,翠綠的柳林,雪白的鷺鷥,蔚藍的青天,四種色彩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不僅有色還有聲,有那婉轉動聽的鶯歌,真是壹派生機勃勃的明麗的景象。
後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寫的是靜景。前兩句兩個動詞是“鳴”“上”,後兩句是“含”“泊”,壹動壹靜。第三句寫西嶺積雪,是遠景。“含”字運用擬人手法,十分貼切生動;“千秋”點出時間的久遠,更顯出其靜。第四句寫門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著,但這停泊的是將要駛往東吳的船,靜中包含著動;“萬裏”點出空間的遼闊。
這首詩,每句壹景,其中動景、靜景,近景、遠景交錯映現,構成了壹幅絢麗多彩、幽美平和的畫卷,令人心曠神怡,百讀不厭。
--------------------------------------------------------------------------------
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別號少陵,河南鞏縣人。他曾官為檢校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唐代偉大詩人。杜詩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