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寫柳的真心不多,唐宋元三代比較多。應該是國家興衰的關系,不同的年代,有各自的特色。
清代周誌蕙有壹首《柳》詩雲:
歲歲逢春春可憐,
爭禁三起又三眠。
絲絲愁緒隨風亂,
濯濯豐姿著雨妍。
古渡欲牽遊子棹,
離亭留贈旅人鞭。
壹聲長笛河槁晚,
回首蒼茫幾樹煙。
這首詩雖然題名為“柳”,卻抒發了遊子的離情。岸邊長長的柳條仿佛舍不得遊子遠去,要牽住即將啟程的船。柳樹被人格化了。暮色蒼茫中,船上的遊子也頻頻回首眺望河邊如煙的垂柳,好象在向親人作別。
2.關於柳的詩句青門柳 唐白居易 青青壹樹傷心色,曾入幾人離恨中。
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長安新柳 唐陳光 九陌雲初霽,皇衢柳已新。
不同天苑景,先得日邊春。色淺微含露,絲輕未惹塵。
壹枝方欲折,歸去及茲晨。臨川見新柳 唐崔櫓 不見江頭三四日,橋邊楊柳老金絲。
岸南岸北往來渡,帶雨帶煙深淺枝。何處故鄉牽夢想,兩回他國見榮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殺遠人人不知。柳 唐崔櫓 風慢日遲遲,拖煙拂水時。
惹將千萬恨,系在短長枝。骨軟張郎瘦,腰輕楚女饑。
故園歸未得,多少斷腸思。題柳 唐狄煥 天南與天北,此處影婆娑。
翠色折不盡,離情生更多。雨余籠灞岸,煙暝夾隋河。
自有佳名在,秦松繼得麽。新柳 唐杜牧 無力搖風曉色新,細腰爭妒看來頻。
綠蔭未覆長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幾處傷心懷遠路,壹枝和雨送行塵。
東門門外多離別,愁殺朝朝暮暮人。柳絕句 唐杜牧 數樹新開翠影齊,倚風情態被春迷。
依依故國樊川恨,半掩村橋半拂溪。柳 唐方幹 搖曳惹風吹,臨堤軟勝絲。
態濃誰為識,力弱自難持。學舞枝翻袖,呈妝葉展眉。
如何壹攀折,懷友又題詩。柳 唐韓偓 壹籠金線拂彎橋,幾被兒童損細腰。
無奈靈和標格在,春來依舊褭長條。柳 唐韓琮 折柳歌中得翠條,遠移金殿種青霄。
上陽宮女含聲送,不忿先歸舞細腰。柳 唐韓溉 雪盡青門弄影微,暖風遲日早鶯歸。
如憑細葉留春色,須把長條系落暉。彭澤有情還郁郁,隋堤無主自依依。
世間惹恨偏饒此,可是行人折贈稀。詠柳 唐韓偓 褭雨拖風不自持,全身無力向人垂。
玉纖折得遙相贈,便似觀音手裏時。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壹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柳 唐李嶠 楊柳郁氤氳,金堤總翠氛。
庭前花類雪,樓際葉如雲。列宿分龍影,芳池寫鳳文。
短簫何以奏,攀折為思君。垂柳 唐李商隱 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東。
朝佩皆垂地,仙衣盡帶風。七賢寧占竹,三品且饒松。
腸斷靈和殿,先皇玉座空。柳 唐李商隱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輕黃惹嫩條。
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宮先騁舞姬腰。清明帶雨臨官道,晚日含風拂野橋。
如線如絲正牽恨,王孫歸路壹何遙。柳 唐李商隱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遊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題柳 唐李中 折向離亭畔,春光滿手生。
群花豈無艷,柔質自多情。夾岸籠溪月,兼風撼野鶯。
隋堤三月暮,飛絮想縱橫。柳 唐羅隱 壹簇青煙鎖玉樓,半垂闌畔半垂溝。
明年更有新條在,繞亂春風卒未休。柳 唐慕幽 今古憑君壹贈行,幾回折盡復重生。
五株斜傍淵明宅,千樹低垂太尉營。臨水帶煙藏翡翠,倚風兼雨宿流鶯。
隋皇堤畔依依在,曾惹當時歌吹聲。柳 唐裴說 高拂危樓低拂塵,灞橋攀折壹何頻。
思量卻是無情樹,不解迎人只送人。詠柳 唐吳融 自與鶯為地,不教花作媒。
細應和雨斷,輕只愛風裁。好拂錦步障,莫遮銅雀臺。
灞陵千萬樹,日暮別離回。柳 唐徐夤 漠漠金條引線微,年年先翠報春歸。
解籠飛靄延芳景,不逐亂花飄夕暉。啼鳥噪蟬堪悵望,舞煙搖水自因依。
五株名顯陶家後,見說辭榮種者稀。詠柳 唐薛逢 弱植驚風急自傷,暮來翻遣思悠揚。
曾飄紫陌隨高下,敢拂朱闌競短長。縈砌乍飛還乍舞,撲池如雪又如霜。
莫令岐路頻攀折,漸擬垂陰到畫堂。庭柳 唐姚系 裊裊柳楊枝,當軒雜佩垂。
交陰總***密,分條各自宜。因依似永久,攬結更傷離。
愛此陽春色,秋風莫遽吹。柳 唐張旭 濯濯煙條拂地垂,城邊樓畔結春思。
請君細看風流意,未減靈和殿裏時。柳 唐鄭谷 半煙半雨江橋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碧玉裝成壹束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杏 花 村 二月春風吹楊柳,吹亂心中幾多愁。料知此愁年年有,依舊相約風雨後。
杏花村裏杏花酒,風雨聲中風雨樓。不見鴻雁傳書來,只見伊人淚長流。
柳絮飛歌 此情綿綿何時盡?牽動長空萬裏雲。雲中本是雙飛燕,而今都做夢裏人。
欲往何處覓瑩雪?漫飄柳絮祭芳魂。祭罷芳魂又壹春,依舊不見綠羅裙。
左 公 柳 多少人生風雨後?多少慷慨不再有?多少壯舉壹場夢?多少盛情壹杯酒?而今許下千般願,灑向長河萬古柳。不願與君長相思,但願與君長相守。
聲聲慢 ·蘇堤春曉 夜色茫茫,路上人稀,壹輪明月如鏡。分手只有壹人,淚眼相送。
壹陣清風吹來,楊柳梢,隨風飄動。淚未幹,人已去,可嘆壹歌未竟。
3.古代關於‘柳’的詩歌塞下曲六首(1) 李白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春夜洛城笛 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初春小雨 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壹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觀獵 王維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春射雕處,千裏暮雲平。楊柳枝 溫庭筠織錦機邊鶯語頻,停梭垂淚憶征人。
塞門三月猶蕭索,縱有楊柳未覺春。過襄陽樓 元稹襄陽樓下樹陰成,荷葉如錢水面平。
拂水柳花千萬點,隔樓鶯舌兩三聲。有時水畔看雲立,每日樓前信馬行。
早晚暫教王粲上,庾公應待月華明。鶯梭 劉克莊擲柳遷喬太有情,交交時作弄機聲。
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工夫織得成。蠶婦吟 謝枋得子規啼徹四更時,起視蠶稠怕葉稀。
不信樓頭楊柳月,玉人歌舞未曾歸。奉和杜相公發益昌 岑參相公臨戎別帝京,擁麾持節遠橫行。
朝登劍閣雲隨馬,夜渡巴江雨洗兵。山花萬朵迎征蓋,川柳萬條拂去旌。
暫到蜀城應計日,須知明主待持衡。鹹陽城東樓 許渾壹上高城萬裏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雲初起日沈閣,山雨欲來風滿樓。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淮上與友人別 鄭谷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送春 朱弁風煙節物眼中稀,三月人猶戀褚衣。
結就客愁雲片段,喚回鄉夢雲霏微。小桃山下花初見,弱柳沙頭絮未飛。
把酒送春無別語,羨君才到便成歸。城東早春 楊巨源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寒食 韓翎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絕句 僧誌南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遊山西村 陸遊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柱杖無時夜叩門。客中初夏 司馬光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晴。初夏睡起 楊萬裏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春日偶成 程顥雲淡風輕過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寓意 晏殊油壁香車不再逢,峽雲無跡任西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幾日寂寥傷酒後,壹番蕭索禁煙中。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初歸石湖 範成大曉霧朝暾紺碧烘,橫塘西岸越城東。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鷺孤明菱葉中。信腳自能知舊路,驚心時復認鄰翁。
當時手種斜橋柳,無數鳴蜩翠掃空。春日登城 鄭思肖城頭啼鳥隔花鳴,城外遊人傍水行。
遙認孤帆何處去,柳塘煙重不分明。浣溪沙 馮延巳春到青門柳色黃,壹梢紅杏出低墻。
鶯窗人起未梳妝。繡帳已闌離別夢,玉爐空裊寂寥香。
閨中紅日奈何長。雨霖鈴 柳永寒蟬淒切,對長亭晚。
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待與何人說!永遇樂 李清照 詳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瑕,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撚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雲鬟雪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4.關於柳的古詩大全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 陸遊《遊山西村》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 誌南《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 —— 杜甫《絕句》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 王之渙《涼州詞二首·其壹》
碧玉妝成壹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 賀知章《詠柳 》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 賀知章《詠柳 》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 歐陽修《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 納蘭性德《臨江仙·寒柳》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 高鼎《村居》
黃昏庭院柳啼鴉,記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 陳亮《虞美人·東風蕩飏輕雲縷》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 韓翃《寒食 》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 王維《田園樂七首·其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 王維《渭城曲 》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蘇軾《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
最是壹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 晏幾道《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
5.有關柳的詩句天凈沙 春 無名
春山暖日和風,闌桿樓閣簾櫳。
楊柳秋千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遊山西村 陸遊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柱杖無時夜叩門。
春日偶成 程顥
雲淡風輕過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城東早春 楊巨源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初春小雨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壹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寒食 韓翎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絕句 僧誌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6.有關柳的詩句天凈沙 春 無名
春山暖日和風,闌桿樓閣簾櫳。
楊柳秋千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遊山西村 陸遊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柱杖無時夜叩門。
春日偶成 程顥
雲淡風輕過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城東早春 楊巨源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初春小雨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壹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寒食 韓翎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絕句 僧誌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7.關於柳的詩句及含義鑒賞壹、“折柳”之深情 古人分別時要折柳相送,這是當時壹種很流行的民間習俗,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成為壹種時尚。
張籍《薊北旅思》:“客亭門外柳,折盡向南枝。”周邦彥《蘭陵王》:“柳蔭直,煙裏絲絲弄碧。
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從“折盡向南枝”和“柔條過千尺”這樣的詞句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這種習俗、時尚存在的普遍性。送別的地點多在長亭、橋頭或大堤,如周邦彥詞中提到的“隋堤”,還有下文的“霸陵”(附近有霸橋)即是。
送別時不僅折柳相送,餞行飲酒自然是少不了的;有時還要吹笛、唱歌,曲子是現成的,幾乎當時有點文化的人都可隨口唱出;詩人們當然更要吟詩賦詞以相贈。在古代詩詞中,我們可以讀到許多與“折柳送別”這種文化習俗相關的作品,可以說這是中國文學史上壹個非常重要的文化景觀。
如: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2003年高考古詩詞鑒賞題出的就是這首詩。) 李白《憶秦娥》:“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李白《金陵酒肆留別》:“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鄭谷《淮上與友人別》:“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楊花”就是柳絮。
蘇軾有《楊花詞》) 吳文英《風入松》:“樓前暗綠分攜路,壹絲柳、壹寸柔情。” 詩詞中不僅寫“折柳送別”這種行動,而且,凡是與柳相關的詞語都要拿來抒發分別時的離愁別恨,朋友間的厚意深情。
如“柳絲”、“柳枝”、“柳陰”、“柳色”、“煙柳”“柳綿”(又可說成是“柳花”、“楊花”、“柳絮”)、“楊柳”、“折楊柳”、“楊柳春”、“楊柳依依”等等。“折柳”詩詞中,還有壹段非常感人的故事。
宋朝禮部屬官李之問,愛上了都城名妓聶勝瓊。李將回原籍時,聶勝瓊為之送別,飲於蓮花樓,唱了壹首詞,末壹句是:“無計留春住,奈何無計隨君去。”
為這,李之問又留下來住了壹個多月。後來因為妻子催促太緊,李不得不悵然離去。
不到十天,聶勝瓊寫了壹首《鷓鴣天》,寄給李之問。李中途得之,藏在箱子裏,回家後被妻子發現。
李只得以實相告。李夫人讀了《鷓鴣天》,見其語句清健,非常高興。
不但沒有阻止李聶的這段情緣,反而拿出私房錢讓李之問去都城迎娶聶勝瓊。聶勝瓊《鷓鴣天》:玉慘花愁出鳳城,蓮花樓下柳青青,尊前壹唱陽關後,別個人人第五程。
尋好夢,夢難成,有誰知我此時情。枕前淚***簾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
二、“折柳”之緣由 分別時為什麽要折柳相送呢?常見的解釋是,“柳”諧“留”音,贈柳表示留念,壹為不忍分別,二為永不忘懷。但是,這種解釋我們感到很單薄,不足以完全令人信服。
折柳送別作為壹種非常普遍的文化習俗,恐怕不是壹個“諧音”就能解釋清楚的。因此,古代就有人從另外的角度探求這其中的緣由。
如清朝褚人獲在《堅瓠廣集》卷四中提出:“送行之人豈無他枝可折而必於柳者,非謂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鄉正如木之離土,望其隨處皆安,壹如柳之隨地可活,為之祝願耳。”這種解釋是很合理的。
柳樹和其他樹木相比,其特點是“隨地可活”,這正可以拿來祝願遠別的人,到了異地後,隨遇而安,能夠很快地融入當地的人群中,壹切順遂。這壹說法便有了深刻的哲理性和更高的文化品味。
但是,我以為,這還不是“折柳送別”這種文化習俗的最初緣由。最早的淵源應該是“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幾句古詩。
理由有三:壹是這詩句來自《詩經》,而且是名句,讀書人人人熟悉;二是“楊柳依依”表達了戰士出征前懷家戀土的離情別緒,為後來的的送別詩奠定了文化基調;三是《詩經》作為五經之壹,其深廣的文化傳承作用是不容懷疑的,古人作詩講究“無壹字無來處”,當然來自經典。從這個意義上說,有人把《渭城曲》中“客舍依依楊柳春”改為“客舍青青柳色新”,我以為不妥。
總之,“折柳送別”應該有“諧音感懷”、“哲理啟迪”、“文化傳承”這樣三個緣由。三、“折柳”之樂曲 “折柳送別”時,要吹笛,有時還要放聲歌唱,所以,古詩中常把折柳、吹笛(唱曲)聯系在壹起,來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
與之相關的樂曲有這樣三首:壹是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中的《折楊柳枝》。有壹首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
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李白《塞下曲》:“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還有前面提到的《春夜洛城聞笛》,這兩首詩中所言“聞折柳”,都應該是《折楊柳枝》這支曲子。二是唐朝的《渭城曲》,又稱《陽關三疊》。
其實原來並不是壹首歌曲,只是王維寫的壹首詩《送阮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後來由樂人譜入樂府,當作送別曲,並把末句“西出陽關無故人”反復重疊歌唱,所以稱為《陽關三疊》。這在唐朝是壹首非常流行的送別曲。
三是唐朝的《楊柳枝詞》。是唐教坊曲名,作者多以此題詠柳,以。
8.關於柳的古詩“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色青青柳色新”——王維(唐) ——《渭城曲》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劉禹錫(唐)——《竹枝詞》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白居易(唐)——《錢塘湖春行》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 鞏[宋]——《詠 柳 》
碧玉妝成壹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賀知章(唐)—《詠柳》
回答者:mike_silver - 大魔法師 九級 1-2 17:28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唐 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唐 杜甫《臘日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唐 楊巨源《城東早春》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壹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韓愈《感春五首》
不覺春風換柳條
唐 韓滉《晦日呈諸判官
煙水初銷見萬家,東風吹柳萬條斜
唐·竇鞏《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唐·劉方平《代春怨》
落花滿春光,疏柳映新塘
唐·儲光羲《答王十三維》
風弱知催柳,林青覺待花
唐·盧僎《歲晚還交臺望城闕成口號先贈交親
弱柳千條杏壹枝,半含春雨半垂絲
唐·溫庭範《題望苑驛》
殘雪暗隨冰筍滴,新春偷向柳梢歸
宋·張來《春日》
東風有信無人見,露微意,柳際花邊
宋·蘇軾《壹叢花》
暖日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
宋·李清照懈戀花》
楊柳不遮春色斷,壹枝紅杏出墻頭
宋·陸遊《馬上作》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宋·辛棄疾《感皇恩·為範倅壽
春色撩人,愛花風如扇,柳煙成陣
清·洪異《長生殿·禊遊》
“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色青青柳色新”——王維(唐) ——《渭城曲》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劉禹錫(唐)——《竹枝詞》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白居易(唐)——《錢塘湖春行》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 鞏[宋]——《詠 柳 》
碧玉妝成壹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賀知章(唐)—《詠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