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中有蟾蜍
早在戰國以前,民間就傳說月中有蟾蜍,這是因為用肉眼觀察月中陰暗部分,隱約可以看到如同蟾蜍形狀的影子。屈原在《天問》中發問:“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劂利維何,而顧菟在腹?”這句話的意思是:月亮有什麽樣的德行,缺了又圓?月亮有什麽利益,讓蟾蜍常居其腹?根據聞壹多先生的論證,“顧菟”即蟾蜍,就是蛤蟆。古代民間很珍視蟾蜍,《抱樸子》雲:“蟾蜍三千歲”,認為它是長壽靈物,民間則有“萬歲蟾蜍”之說;民間又視其為辟兵神物和致富靈物,又是壹種名貴藥物。因為人們相信月中有蟾,所以人們又將月宮俗稱為“蟾宮”;又因月圓如盤,故又稱“蟾盤”或“蟾光”。唐代詩句有“應是蟾宮別有情,每逢秋半倍澄清”(許晝《中秋月》)、“無雲世界秋三五,***看蟾盤上海涯”(曹松《中秋對月》),明代詩句有“吟倚南樓思爽然,蟾光飛上壹輪圓”(童軒《中秋對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