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荊楚文化詩句 1.誰知道關於荊楚文化的詩歌或散文
對不起,我之前答離騷時似乎沒理解妳的意思,壹下想到古文去了,o(∩_∩)o。
妳要的應該是現代的散文吧!我又找了壹篇,是關於武當山的(篇幅不長)
我對武當山心儀已久。6年前的擦肩而過,更增加了要親近她的欲望。於是在來鄖縣掛職的第壹個周末,我便迫不及待地登上了武當山。
武當山確實魅力無限,見它的第壹眼,我便產生了不同壹般的感覺。放眼壹望,綿亙八百裏的山脈,兼北方大山之雄渾與南國諸峰之靈秀,奇峰高聳,仙霧繚繞,壁立千仞,松柏蒼翠,小溪潺潺。這裏曾是真武大帝修身得道之地,因“非真武不足當之”而得名,歷來是無數善男信女摩拜的道家聖地。經歷代達官貴人,文人騷客的濃墨重彩,更增加了無盡的神秘與玄妙。如今上下穿梭的纜車和各處忙碌的“小紅帽”們又為其帶來了現代化的生機與和諧。漫步其間,不用說那些臨險而築的宏偉宮殿,就連那些不很起眼的石橋、斷壁、巖石可能都會講述神奇曲折的故事。置身於仙山神境,吸壹口那清靈的空氣,妳會頓感氣爽神暢。望壹眼滿山的聖景,平日裏常以文墨為伴的我,縱然搜腸刮肚也找不出半句描繪它的貼切詞語。就在那壹瞬間,壹種從未有過的感覺,不由自主地從心底流出。我真切地感到了自己的蒼白與渺小。
金殿上巨大焚香爐裏的熊熊之火彰顯出求道者的熾烈;無數神像下匍匐在地的軀體帶著萬分的虔誠;滿滿的功德箱是測試心靈的砝碼,懸崖上的龍頭香鐫刻著信念的純度。只有在此時此刻,我才能被那些扛著比自己高出壹截的高香奔上金殿的人們所感染,並漸漸地由感染,變成了融入其中……聖人雲: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看到山上的情景,我真正體會到孔夫子這段話的精深。
披著淡淡的薄暮,我依依不舍地踏上了歸途。奔馳的汽車像唱針壹樣,在宛如老式唱片的盤山路上旋轉,我的大腦仿佛也隨著這個旋律在不停地思考。當我將壹柱高香投入香爐時,心裏祈求了什麽?當我向功德箱裏放入鈔票時,口裏又念叨了些什麽?當我把壹枚枚硬幣擲向太平鼓時,究竟是想得到什麽?我在努力地搜索著記憶,渴望得到哪怕是支言片語的答案!可是,我失望了。我當時的頭腦裏分明只有空白。空的透明,白的真空。難道這就是心靈的凈化?難道這就是意識的升華?我不敢將這些高尚的頭銜強加於身。 我仍在尋找著能說服自己的答案。這時,我忽然想起了南巖上的禦碑。如果真如傳說中講的那樣,當年燕王朱棣是為了搜剿亡命天涯的侄子朱允炆,才役使三十萬工匠把武當山打造得如此富麗堂皇。那麽,數百萬遊人今天所做的壹切,其功績也絕不會遜於這位永樂皇帝!這正應了那句,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行的諺語。 我的心裏壹下子敞亮起來。武當山妳不愧為充滿靈性的仙山。妳給我講述了精神與物質的守恒,妳給了我從未有過的感悟。我會永遠把妳珍藏在特別的記憶裏……
2.表現荊楚文化的古詩或對聯有哪些
1. 項羽《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2. 李白《詠史詩·烏江》 爭帝圖王勢已傾, 八千兵散楚歌聲。 烏江不是無船渡, 恥向東吳再起兵。
3. 杜牧《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辱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來未可知。
4. 唐·胡曾《詠史詩·垓下》 拔山力盡霸圖隳, 倚劍空歌不逝騅。 明月滿營天似水, 那堪回首別虞姬。
5. 鄭板橋《悲項羽》 玉帳深宵悲駿馬, 楚歌四面促紅妝。
6. 王安石《烏江亭》 百戰疲勞壯士哀, 中原壹敗勢難回。 烏江水冷秋風急, 江東子弟今雖在, 寂寞野花開戰場。 肯與君王卷土來?
7. 李清照《絕句》 霸氣震神州, 淩雲誌未酬。
8. 張可久《賣花聲·懷古 》 美人自刎烏江岸, 戰火曾燒赤壁山, 將軍空老玉門關。 烏江夜若渡, 傷心秦漢,生民塗炭, 兩漢不姓劉。 讀書人壹聲長嘆。
9. 李清照《夏日絕句詠項羽》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不肯過江東。
10. 毛澤東《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3.關於荊楚文化的800字作文
壹、炎帝神農文化
湖北隨州、谷城和神農架是炎帝神農的主要活動區域,有許多民間傳說和文化遺址。在這裏,炎帝神農遍嘗百草,為民治病,發明農業,教民耕種,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標誌著中華文明從漁獵時代向農耕時代過渡。
二、楚國歷史文化
湖北是楚文化的發祥地,楚國作為春秋戰國時期的大國和強國之壹,在8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明成果。楚國獨步壹時的青銅鑄造工藝、領袖群倫的絲織刺繡工藝、八音齊全的音樂、偃蹇連蜷的舞蹈、巧奪天工的漆器制造工藝、義理精深的哲學、汪洋恣肆的散文、驚采絕艷的辭賦、恢詭譎怪的美術,都是十分寶貴的文化遺產,代表同期的最高水平。
三、秦漢三國文化
秦漢時期的湖北地區是當時重要的文化中心之壹,雲夢古澤、睡虎地和龍崗秦簡、張家山漢簡、漢明妃王昭君、漢光武帝劉秀、文學家王逸等都是重要的文化資源。湖北境內還是魏、蜀、吳三國犬牙交錯、激烈爭奪的“四戰之地”,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的聯合與鬥爭波譎雲詭,驚心動魄,古隆中、赤壁、烏林、長阪坡等著名文化景區是三國文化的重要載體。
四、清江巴土文化
清江流域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後裔。熱情、質樸、勤勞、善良、勇敢,代表了土家人優良的民族素質。其婚喪習俗、歌舞曲藝、飲食服飾、建築交通等構成了清江巴土文化的鮮明特色。同時,以恩施自治州和長陽、五峰兩個自治縣為主體的湖北民族地區也是巴土文化的富集之地,這裏山川秀美,物產豐富,是發展湖北特色經濟的重要地區。
五、名山古寺文化
湖北的名山古寺眾多,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名山古寺文化資源。武當山是道教名山,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形成了具有豐富內涵的武當文化。此外,荊山、大別山、大洪山、齊嶽山、九宮山和黃梅五祖寺、當陽玉泉寺、來鳳仙佛寺、漢陽歸元寺、武昌寶通寺以及荊州天星觀、武昌長春觀等眾多的名山古寺以及鐘祥明顯陵等名勝古跡,都有著較高的知名度和獨特的文化內涵。
六、長江三峽文化
長江三峽是中國最壯觀的峽谷,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峽谷之壹,還是舉世聞名的水電能源基地和地球上最大的人工湖。隨著三峽樞紐工程的蓄水發電和勝利竣工,其舉世雄奇的自然風光、色彩斑斕的人文景觀、神秘浪漫的神話傳說和峽江兩岸奇特的風土民俗,形成了具有濃厚峽江色彩的文化流派,構成了三峽文化的鮮明特色。
4.什麽是荊楚文化
荊楚文化簡介 荊楚文化因楚國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春秋時期在江漢流域興起的壹種地域文化。
荊楚部族的興起 楚,也稱荊楚,春秋時代的這個國家為什麽叫做“楚國”呢。“楚”本是壹種灌木的名稱,也叫做“荊”,在南方江漢流域的山林中極為常見,可用作薪柴等多種用途,人日常離不了。
於是遠自商代時,北方中原人就以荊楚來稱呼江漢流域的南方地區和南方部族,比如《詩經·商頌》中說的“維女荊楚居國南方”。但是,構成楚民族主體的,卻並不是江漢流域的土著,而是原居北方的祝融部落的壹支(楚人奉祝融為始祖),這支部族遷移到江漢流域,不斷地與周圍的土著民族(九黎、三苗的後裔)相互融合,發展成為壹支強盛的荊楚大族。
荊楚部族在與北方商王朝的對峙中也吸收了先進的商文化,為自身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周朝初年,轉投周王的荊楚族得到了中原王朝的支持,從而建立起自己的國家。
從春秋開始,楚國迅速強盛起來,尤其是到了楚莊王時,楚吞並了周邊的許多小國,成為壹方大國。 先抑後揚的楚文化 楚地是壹個歷史的地域概念,大體上以今湖北全境和湖南北部為中心,向周邊擴展到壹定的範圍。
當北方有炎、黃部落在創造中原文明的時候,南方江漢流域也興起了九黎部落,並創造出了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等早期楚文化。然而這之後,隨著九黎部落被炎、黃部落擊敗,以及後期的三苗部落被更強大的中原部落所征伐,楚地文化逐漸消沈了。
楚地文化落後與中原的另壹個原因是江漢流域多山林水澤,各氏族部落不能像中原地區的氏族部落那樣較快地由采集和漁獵轉入農耕和畜牧,這種生產力的緩慢發展相應地限制了文化的發展速度。因此,當北方已經出現了夏、商等奴隸制國家後,南方楚地仍停留在原始的父系氏族社會階段,散居的各氏族部落屢遭中原勢力的壓迫和征伐。
但就是在這種持續千年的蠻荒背景下,逐漸孕育發展出楚民族以及其後的楚國家,並成為當時中國南方各部族融合的中心。楚人借天時、地利融匯了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開創了獨具異采的楚文化。
楚文化的奇葩“楚辭” “楚辭”這壹名稱起於西漢。它有兩種含義:壹是詩體名,指戰國後期由屈原等楚國詩人以楚地民間語言和民歌為基礎創造的壹種詩歌載體;二是詩歌總集的名稱,由西漢劉向輯錄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以及後人模擬的作品,名為《楚辭》。
由於屈原是楚辭的開創者,他的作品在質量和數量上都是最有代表性的。後人提及楚辭無不言屈原的代表作《離騷》,並常以“騷”或“離騷”作為楚辭的代稱。
楚辭的產生離不開楚地特有的民間習俗。江漢水鄉,民間巫風盛行,土俗尚祠祀歌舞,而且這壹帶很早就流傳著有別於中原地區的楚地民歌,這些因素都是楚辭得以產生的基礎。
雖然在《詩經》這樣壹部廣泛采錄周初到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四方各國民歌的總集中,幾乎沒有收錄楚地民歌(原因大概在於楚壹向被中原王朝視為蠻夷,楚地方言也難以被中原人接受等),但僅從各方典籍保存下來為數極少的楚歌來看,其內涵豐富,敘事抒情都極富浪漫主義色彩,對楚辭的影響之深遠不言而喻。 楚辭被喻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對於其後產生的漢賦更有直接的影響。
“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的楚辭,與其他楚文化精華壹起,構築起瑰麗奇異的楚地文明。 荊楚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經濟文化開發價值。
楚文化、荊楚文化同屬壹個概念,均指楚人、楚國創造而長期沈澱的文化實體和形態。我們這裏說的它們是同屬壹個概念,是因為歷史上荊、楚不分,荊、楚或荊楚、楚荊作為壹種特定的稱謂,已沿襲三千多年了。
如《詩·商頌·殷武》說:“維女荊楚,居國南鄉。”這裏是“荊楚”聯稱,荊在前,楚在後。
《竹書紀年》說:“昭王十六年,伐楚荊。”這裏是“楚荊”聯稱,楚在前,荊在後。
另據《春秋》記載,魯莊公(前693—前661)之前稱荊,但自魯僖公(前659—前627)元年後,就改稱為楚了。這樣看來,荊或楚,荊楚或楚荊聯稱,其意思是壹致的,似無多大區別。
時至東漢,許慎 《說文解字》釋荊:“楚木也,從刑聲。”釋楚:“叢木也,壹名荊也。”
這樣就把荊山、荊楚木、荊州、荊楚國,統壹了起來,形成為系統完整的概念,故至唐宋時,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說:“荊、楚壹木二名,故以為國號,亦得二名。”沈括《夢溪筆談》也說:“荊或為楚,楚亦荊木之別名也。”
至此,荊楚約定俗成,成為壹個專稱楚族、楚國和荊楚地域的壹個特有的稱謂。當然,歷史上也還有其他各種說法,如《詩·商頌》毛傳說:“荊楚,荊州之楚國也。”
又如《漢書·高帝紀》顏師古註:“秦莊襄王名楚,故改諱荊。”但不論何種說法,荊和楚早已溶合為壹體了,絕不能截然分割開來。
作為楚人族所創造的文化,並在荊楚大地得以長期沿襲下來,當然也就稱之為楚文化或荊楚文化了。那種認為楚文化是專指為楚國時期的文化,荊楚文化則為荊楚地域自古至今的文化,即指楚文化,又指此地的壹切時空文化,顯然是不科學的。
文化是傳承性。
5.形容“湖北”的詩句有哪些
《黃鶴樓》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壹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念奴嬌·赤壁懷古》宋 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壹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 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壹樽還酹江月。《望黃鶴樓 》李白 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雲,中峰倚紅日。 巖巒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頗聞列仙人,於此學飛術。 壹朝向蓬海,千載空石室。
金竈生煙埃,玉潭秘清謐。 地古遺草木,庭寒老芝術。
□予羨攀躋,因欲保閑逸。□處為:搴手換足觀奇遍諸嶽,茲嶺不可匹。
結心寄青松,永悟客情畢。《菩薩蠻·黃鶴樓 》毛澤東 莽莽九派流中國, 沈沈壹線穿南北。
煙雨莽蒼蒼, 龜蛇鎖大江。 黃河知何去? 剩有遊人處。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水調歌頭.遊泳 》毛澤東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萬裏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壹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1. 湖北省,位於中國中部偏南、長江中遊,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簡稱“鄂”,省會武漢。
湖北介於北緯29°05′至33°20′,東經108°21′至116°07′,東連安徽,南鄰江西、湖南,西連重慶,西北與陜西為鄰,北接河南。湖北東、西、北三面環山,中部為“魚米之鄉”的江漢平原。
2. 湖北是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交通樞紐,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是中國內陸重要的空港。長江自西向東,橫貫全省1062公裏。
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潤澤楚天,水網縱橫,湖泊密布,湖北省因此又稱“千湖之省”。3. 湖北文化底蘊深厚,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的故裏在湖北。
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長達800多年的歷史中,創造了楚文化。4. 湖北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
從武昌辛亥首義到新中國成立,湖北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僅紅安縣就孕育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位國家主席和200多位將軍。
5. 湖北省科教文化實力位居全國前列,是中國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湖北省科學研究水平全國領先,國家科技獎獲獎項目數量,連續7年位居全國前四。
6.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毛澤東同誌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是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是黨的第壹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壹代偉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
被人們尊稱為“毛主席”。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壹,《時代》雜誌也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壹。
7.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
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8. 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越女詞》、《早發白帝城》等多首。9.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10.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11.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壹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壹。
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壹;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12. 崔顥(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 唐代詩人。唐開元年間進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寶中為司勛員外郎。
最為人稱道的是他那首《黃鶴樓》,據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贊嘆。《全唐詩》收錄詩四十二首。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