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有關黃河及壺口瀑布的詩句

有關黃河及壺口瀑布的詩句

1. 有關於壺口瀑布的詩句

2. 關於壺口瀑布詩句

有關於壺口瀑布的詩句 1.贊美壺口瀑布的古詩有哪些

1、瀑布

唐代:施肩吾

豁開青冥顛,瀉出萬丈泉。

如裁壹條素,白日懸秋天。

譯文:

如青天之頂裂開壹個豁口,萬丈清泉從中瀉下來;又如剪裁壹條素絹,在麗日朗照下,從秋高氣爽的藍天上飄然下懸。

2、雙調·水仙花

元代:喬吉

天機織罷月梭閑,石壁高垂雪練寒。冰絲帶雨懸霄漢,幾千年曬未幹。

露華涼人怯衣單。似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灘。

譯文

天上的織機已經停止了編織,月梭兒閑在壹旁。石壁上高高地垂下壹條如雪的白練,閃著寒光。冰絲帶著雨水,掛在天空中,曬了幾千年了,都還沒有曬幹。

晶瑩的露珠冰涼冰涼在,人忽然覺得身上的衣服有些單薄。這瀑布啊,如白虹壹頭紮進澗中飲吸壹般,像玉龍撲下山岡壹樣,又像晴天裏的雪片在沙灘上飛舞。

3、頌古四首

宋代:釋祖欽

穿雲迸石不辭勞,大抵還他出處高。

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譯文:

瀑布從高高的懸崖上淩空傾瀉而下,穿透了天空和地面,

溪澗怎麽能留得住,最後還是要去大海作波濤。

4、詠瀑布

清代:馮雲山

穿天透地不辭勞,到底方知出處高。

溪澗焉能留得住,終須大海作波濤。

譯文:

瀑布勇往直前,奮不顧身,不辭辛勞,從高高的懸崖上淩空傾瀉而下,穿透了天空和地面,溪澗怎麽能留得住,最後還是要去大海作波濤。

5、發歸瀨三瀑布望兩溪詩

南北朝:謝靈運

我行乘日垂,放舟候月圓。沫江免風濤,涉清弄漪漣。

積石竦兩溪,飛泉倒三山。亦既窮登陟,荒藹橫目前。

窺巖不睹景,披林豈見天。陽烏尚傾翰,幽篁未為邅。

退尋平常時,安知巢穴難。風雨非攸吝,擁誌誰與宣。

倘有同枝條,此日即千年。

譯文

我出行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開船等待圓月升起。選在風平浪靜的時候行船,船行在清澈的江水上泛起魚鱗似的細小波紋。層層疊疊的巖石聳立在兩條溪水之間,三條瀑布分別從三個山頭上倒掛下來。

也曾登巖爬山將這壹帶的山水遊覽遍了,巖高林密人跡罕到之處又展現在面前。從巖石縫隙往外看,看不到太陽,撥開叢林的枝葉也看不到天空。太陽尚且放射光輝,竹林雖然幽深,但並不太難走。

平時隱退思考的時候,才知道隱居生活是多麽艱難。隱居生活的艱苦倒不值得憂慮,可心中抱有的誌趣跟誰去訴說呢。尚且有誌趣相同的人,過壹日勝似千年。

2.贊美壺口瀑布的古詩

1、穿天透地不辭勞,到底方知出處高。——清代馮雲山《詠瀑布》

譯文:瀑布勇往直前,奮不顧身,不辭辛勞,從高高的懸崖上淩空傾瀉而下,穿透了天空和地面,溪澗怎麽能留得住,最後還是要去大海作波濤。

2、豁開青冥顛,瀉出萬丈泉。如裁壹條素,白日懸秋天。——《瀑布》唐代:施肩吾

譯文:如青天之頂裂開壹個豁口,萬丈清泉從中瀉下來;又如剪裁壹條素絹,在麗日朗照下,從秋高氣爽的藍天上飄然下懸。

3、天機織罷月梭閑,石壁高垂雪練寒。冰絲帶雨懸霄漢,幾千年曬未幹。——《雙調·水仙花》元代:喬吉

譯文:天上的織機已經停止了編織,月梭兒閑在壹旁。石壁上高高地垂下壹條如雪的白練,閃著寒光。冰絲帶著雨水,掛在天空中,曬了幾千年了,都還沒有曬幹。

4、穿雲迸石不辭勞,大抵還他出處高。——《頌古四首》宋代:釋祖欽

譯文:瀑布從高高的懸崖上淩空傾瀉而下,穿透了天空和地面,

5、沫江免風濤,涉清弄漪漣。積石竦兩溪,飛泉倒三山。——《發歸瀨三瀑布望兩溪詩》南北朝:謝靈運

譯文:選在風平浪靜的時候行船,船行在清澈的江水上泛起魚鱗似的細小波紋。層層疊疊的巖石聳立在兩條溪水之間,三條瀑布分別從三個山頭上倒掛下來。

關於壺口瀑布詩句 1. 贊美壺口瀑布的古詩

1、穿天透地不辭勞,到底方知出處高。

——清代馮雲山《詠瀑布》譯文:瀑布勇往直前,奮不顧身,不辭辛勞,從高高的懸崖上淩空傾瀉而下,穿透了天空和地面,溪澗怎麽能留得住,最後還是要去大海作波濤。2、豁開青冥顛,瀉出萬丈泉。

如裁壹條素,白日懸秋天。——《瀑布》唐代:施肩吾譯文:如青天之頂裂開壹個豁口,萬丈清泉從中瀉下來;又如剪裁壹條素絹,在麗日朗照下,從秋高氣爽的藍天上飄然下懸。

3、天機織罷月梭閑,石壁高垂雪練寒。冰絲帶雨懸霄漢,幾千年曬未幹。

——《雙調·水仙花》元代:喬吉譯文:天上的織機已經停止了編織,月梭兒閑在壹旁。石壁上高高地垂下壹條如雪的白練,閃著寒光。

冰絲帶著雨水,掛在天空中,曬了幾千年了,都還沒有曬幹。4、穿雲迸石不辭勞,大抵還他出處高。

——《頌古四首》宋代:釋祖欽譯文:瀑布從高高的懸崖上淩空傾瀉而下,穿透了天空和地面,5、沫江免風濤,涉清弄漪漣。積石竦兩溪,飛泉倒三山。

——《發歸瀨三瀑布望兩溪詩》南北朝:謝靈運譯文:選在風平浪靜的時候行船,船行在清澈的江水上泛起魚鱗似的細小波紋。層層疊疊的巖石聳立在兩條溪水之間,三條瀑布分別從三個山頭上倒掛下來。

2. 有哪些李白寫的描寫壺口瀑布的詩句

1、《望廬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譯文:

太陽照耀香爐峰生出裊裊紫煙,遠遠望去瀑布像長河懸掛山前。

仿佛三幹尺水流飛奔直沖而下,莫非是銀河從九天垂落山崖間。

2、《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李白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嶽尋仙不辭遠,壹生好入名山遊。

廬山秀出南鬥傍,屏風九疊雲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淩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雲萬裏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雲裏,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遊太清。

譯文:

我本是像那個接輿楚狂人,高聲唱著鳳歌去嘲笑孔丘。

手裏拿壹根鑲綠玉的棍杖,大清早辭別著名的黃鶴樓。

攀登五嶽尋仙道不畏路遠,這壹生就喜歡踏上名山遊。

秀美的廬山挺拔在南鬥旁,九疊雲屏像錦繡雲霞鋪張,

湖光山影相互映照泛青光。

金闕巖前雙峰矗立入雲端,三疊泉如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峰瀑布與它遙遙相望,重崖疊嶂聳雲霄莽莽蒼蒼。

翠雲紅霞與朝陽相互輝映,鳥兒也飛不過吳天廣又長。

登高遠望天地間壯觀景象,大江悠悠東流去永不回還。

天上萬裏黃雲變動著風色,江流波濤九道如雪山奔淌。

我喜歡為雄偉的廬山歌唱,這興致因廬山風光而滋長。

閑時觀看石鏡使心神清凈,謝靈運足跡早被青苔掩藏。

我要早服仙丹去掉塵世情,修煉三丹和積學道已初成。

遠遠望見仙人正在彩雲裏,手裏捧著芙蓉花朝拜玉京。

早已約好神仙在九天會面,希望迎接妳壹同邀遊太清。

擴展資料:

1、《望廬山瀑布》

詩中的香爐,即第壹首詩開頭提到的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雲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

可是,到了詩人李白的筆下,便成了另壹番景象:壹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地升起了團團白煙,縹緲於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壹片紫色的雲霞。這不僅把香爐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不尋常的瀑布創造了不尋常的背景。

接著詩人才把視線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四字是點題。“掛前川”,這是“望”的第壹眼形象,瀑布像是壹條巨大的白練高掛於山川之間。“掛”字很妙,它化動為靜,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

“飛流直下三千尺”,壹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飛”字,把瀑布噴湧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

“疑是”值得細味,詩人明明說得恍恍惚惚,而讀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覺得只有這樣寫,才更為生動、逼真,其奧妙就在於詩人前面的描寫中已經孕育了這壹形象。

2、《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

此詩為寫景名篇。詩人以大手筆描繪了廬山雄奇壯麗的風光,可謂描寫廬山的千古絕唱。同時,此詩也表現了詩人的豪邁氣概,抒發了詩人寄情山水、縱情遨遊、狂放不羈的情懷,表達了詩人想在名山勝景中得到寄托,在神仙境界中逍遙的願望,流露了詩人因政治失意而避世求仙的憤世之情。

此詩思想內容比較復雜,既有對儒家孔子的嘲弄,也有對道家的崇信;壹面希望擺脫世情,追求神仙生活,壹面又留戀現實,熱愛人間風物。詩的感情豪邁開朗,磅礴著壹種震撼山嶽的氣概。想象豐富,境界開闊,給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詩的韻律隨詩情變化而顯得跌宕多姿。

參考鏈接:百度百科-望廬山瀑布

參考鏈接:百度百科-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

3. 有關“壺口瀑布”的詩詞有哪些

題黃河壺口瀑布玉帝把壺誰不尊,山呼雷動謝天恩.九州飛濺瑤池液,壹醉炎黃萬古春.古詩.壺口觀瀑朝坊觀瀑風雷間,九曲激浪生層煙。

黃沙入水千甲穿,速流抵柱萬山懸。龍騰九州歌盛世,鼓鳴遠山震前川。

華夏兒女多奇誌,鐵馬馭水傲雲天。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李白滾滾河水玉壺鎖,滔滔浪花黃龍舞。煙霧迷蒙壺口邊,旋流洪波濤如山。

奔騰咆哮起高浪,恰似黃龍下九天。空中欲見彩雲天,似如蛟龍氣勢慨。

忽聽浪聲浩長空,唯見黃河天上來。瀑布吼聲震雲天,水流湍急浪滾翻。

飛車壺口搏極限,勇士享譽華夏歡。渡江雲·黃河壺口瀑布雲低天欲墮,絳河瀉地,濁浪起平沙.未防煙雨冷,撲面如針,磕折老門牙.蒼涼四顧,獨此地、賺足豪奢.千萬片、梨花搖落,仙女散誰家?咨嗟.風笳浪鼓,石箭雲旗,正金戈鐵馬.誰占得、殘垣斷壑,白骨黃沙?崢嶸歲月飛如瀑,未滌盡、浮世鉛華.何限恨,余生即是天涯.壹、壺口瀑布:hú kǒu bào bù二、壺口瀑布介紹:壺口瀑布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西臨陜西省延安市宜川縣壺口鄉,東瀕山西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3396335省臨汾市吉縣壺口鎮,為兩省***有旅遊景區。南距陜西西安350千米;北距山西太原387千米。

黃河至此,兩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狹如壺口,故名壺口瀑布。瀑布上遊黃河水面寬300米,在不到500米長距離內,被壓縮到20-30米的寬度。

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從20多米高的陡崖上傾註而瀉,形成”千裏黃河壹壺收”的氣概。是中國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

2013年12月,“宜川縣黃河壺口水利風景區”被中華人民***和國水利部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管理領導小組評為“第十三批國家水利風景區”之壹。國家黃河壺口水利風景區榮譽的授予,成為壺口景區繼國家地質公園和地質遺跡保護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景區之後第四張國家級名片,為延安市唯壹國家水利風景名勝區。

三、壺口考略:“壺口”壹名,最早見於戰國時代的《尚書·禹貢》中,如“既載壺口,治梁及歧”、“壺口、雷首,至於太嶽”,都與大禹治水的路線與策略有關。這裏提壺口而未言瀑布。

“孟門山”壹名,始見於周、秦間的《山海經》著作,書中記“又東南三百二十裏,曰孟門之山,其上多蒼玉,其下多黃堊,多涅石”。酈道元所著的《水經註》中,對孟門及瀑布作了深刻的描述:“《淮南子》曰:龍門未辟,呂梁未鑿,河出孟門之上,大溢逆流,無有丘陵,高阜滅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謂之孟門。

故《穆天子傳》曰:北登,孟門九河之蹬,孟門,即龍門之上口也,實為黃河之巨厄,兼孟津之名矣。此石經始禹鑿,河中漱廣,夾岸崇深,傾崖□捍,巨石臨危,若墜復倚。

古之有人言,水非石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衡,素氣雲浮,往來遙觀者,常若霧露沾人,窺深悸魂。

其水尚崩浪萬尋,懸流千丈,渾洪最怒,鼓山若騰,濬波頹壘,迄於下口,方知慎子下龍門流浮竹,非駟馬之追也。”這裏所記,指出瀑布在孟門處,而未提黃河於流上的壺口。

《元和郡縣誌》也敘述壺口,把它稱為石槽。壹則說“河中有山,鑿中如槽,束流懸註七十余尺。”

再則說,“石槽長壹千步,闊三十步”,這顯然和酈道元所說的不同,說明壺口瀑布向上遊推移了。《元和郡縣誌》撰於唐憲宗元和八年(813年)上距酈道元逝世的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為286年。

說明在酈道元之後的286年間,壺口瀑布從孟門向上遊推了壹千步,在河床上沖出壹條約長壹千步,寬30步的深槽,現已上移到距孟門約5千米處的龍王辿附近,號稱十裏龍槽。以上為1500年來壺口演變的歷史。

在今山西境內已知以壺口命名的地方有4處。《水經註·汾水註》記載的壺口,就不是黃河幹流上的壺口。

再加古代交通不便,能親臨壺口瀑布觀光考察的文人學士不太多,因而在壹些古代文獻中,將他處壺口當作黃河壺口者有之;將壺口和龍門當作壹處者有之;位置上差錯,更是以訛傳訛,難免出現壹些謬誤。解放前,宜川縣三部縣誌中最早的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宜川縣誌》的編纂者吳炳,指出黃河壺口“上流寬廣,至此收束歸槽,如壺之口然,故名”。

並說孟門“屬平佐裏,在縣東北100裏黃河中,任水漲滔天,終不能沒。”其所著《壺口考》壹文,對前人文獻中的壹些不實之處,給以糾正,在壺口研究中有重要參考價值。

三、旅遊攻略:壺口瀑布很壯觀,能感受瀑布的氣勢磅礴。景區環境不錯。

以壺口瀑布為中心的風景區,集黃河峽谷、黃土高原、古塬村寨為壹體,展現了黃河流域壯美的自然景觀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積澱。走進壺口瀑布中國黃河上的著名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 位於宜川縣城以東35公裏,吉縣城西45公裏處的秦晉大峽谷黃河河床中,東瀕山西省臨汾市吉縣壺口鎮,西臨陜西省延安市宜川縣壺口鄉。

距太原大約5、6個小時車程;距西安大約2個多小時車程 壺口瀑布,號稱“黃河奇觀”,是黃河上唯壹的黃色大瀑布,也是中國的第二大瀑布。以壺口瀑布為中心的風景區,集黃河峽谷、黃土高原、古塬村寨為壹體,展現了黃河流域壯美的自然景觀和豐富。

4. 贊美壺口瀑布的古詩

1、穿天透地不辭勞,到底方知出處高。——清代馮雲山《詠瀑布》

譯文:瀑布勇往直前,奮不顧身,不辭辛勞,從高高的懸崖上淩空傾瀉而下,穿透了天空和地面,溪澗怎麽能留得住,最後還是要去大海作波濤。

2、豁開青冥顛,瀉出萬丈泉。如裁壹條素,白日懸秋天。——《瀑布》唐代:施肩吾

譯文:如青天之頂裂開壹個豁口,萬丈清泉從中瀉下來;又如剪裁壹條素絹,在麗日朗照下,從秋高氣爽的藍天上飄然下懸。

3、天機織罷月梭閑,石壁高垂雪練寒。冰絲帶雨懸霄漢,幾千年曬未幹。——《雙調·水仙花》元代:喬吉

譯文:天上的織機已經停止了編織,月梭兒閑在壹旁。石壁上高高地垂下壹條如雪的白練,閃著寒光。冰絲帶著雨水,掛在天空中,曬了幾千年了,都還沒有曬幹。

4、穿雲迸石不辭勞,大抵還他出處高。——《頌古四首》宋代:釋祖欽

譯文:瀑布從高高的懸崖上淩空傾瀉而下,穿透了天空和地面,

5、沫江免風濤,涉清弄漪漣。積石竦兩溪,飛泉倒三山。——《發歸瀨三瀑布望兩溪詩》南北朝:謝靈運

譯文:選在風平浪靜的時候行船,船行在清澈的江水上泛起魚鱗似的細小波紋。層層疊疊的巖石聳立在兩條溪水之間,三條瀑布分別從三個山頭上倒掛下來。

5. 贊美壺口瀑布的古詩有哪些

1、瀑布

唐代:施肩吾

豁開青冥顛,瀉出萬丈泉。

如裁壹條素,白日懸秋天。

譯文:

如青天之頂裂開壹個豁口,萬丈清泉從中瀉下來;又如剪裁壹條素絹,在麗日朗照下,從秋高氣爽的藍天上飄然下懸。

2、雙調·水仙花

元代:喬吉

天機織罷月梭閑,石壁高垂雪練寒。冰絲帶雨懸霄漢,幾千年曬未幹。

露華涼人怯衣單。似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灘。

譯文

天上的織機已經停止了編織,月梭兒閑在壹旁。石壁上高高地垂下壹條如雪的白練,閃著寒光。冰絲帶著雨水,掛在天空中,曬了幾千年了,都還沒有曬幹。

晶瑩的露珠冰涼冰涼在,人忽然覺得身上的衣服有些單薄。這瀑布啊,如白虹壹頭紮進澗中飲吸壹般,像玉龍撲下山岡壹樣,又像晴天裏的雪片在沙灘上飛舞。

3、頌古四首

宋代:釋祖欽

穿雲迸石不辭勞,大抵還他出處高。

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譯文:

瀑布從高高的懸崖上淩空傾瀉而下,穿透了天空和地面,

溪澗怎麽能留得住,最後還是要去大海作波濤。

4、詠瀑布

清代:馮雲山

穿天透地不辭勞,到底方知出處高。

溪澗焉能留得住,終須大海作波濤。

譯文:

瀑布勇往直前,奮不顧身,不辭辛勞,從高高的懸崖上淩空傾瀉而下,穿透了天空和地面,溪澗怎麽能留得住,最後還是要去大海作波濤。

5、發歸瀨三瀑布望兩溪詩

南北朝:謝靈運

我行乘日垂,放舟候月圓。沫江免風濤,涉清弄漪漣。

積石竦兩溪,飛泉倒三山。亦既窮登陟,荒藹橫目前。

窺巖不睹景,披林豈見天。陽烏尚傾翰,幽篁未為邅。

退尋平常時,安知巢穴難。風雨非攸吝,擁誌誰與宣。

倘有同枝條,此日即千年。

譯文

我出行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開船等待圓月升起。選在風平浪靜的時候行船,船行在清澈的江水上泛起魚鱗似的細小波紋。層層疊疊的巖石聳立在兩條溪水之間,三條瀑布分別從三個山頭上倒掛下來。

也曾登巖爬山將這壹帶的山水遊覽遍了,巖高林密人跡罕到之處又展現在面前。從巖石縫隙往外看,看不到太陽,撥開叢林的枝葉也看不到天空。太陽尚且放射光輝,竹林雖然幽深,但並不太難走。

平時隱退思考的時候,才知道隱居生活是多麽艱難。隱居生活的艱苦倒不值得憂慮,可心中抱有的誌趣跟誰去訴說呢。尚且有誌趣相同的人,過壹日勝似千年。

6. 有關“壺口瀑布”的古詩詞有哪些

1、《江湖秋思》(唐 李嘉祐) 趨陪禁掖雁行隨,遷向江潭鶴發垂。

素浪遙疑八溪水,清楓忽似萬年枝。嵩南春遍傷魂夢,壺口雲深隔路歧。

***望漢朝多霈澤,蒼蠅早晚得先知。 2、《酬崔峒見寄》(唐 司空曙) 趨陪禁掖雁行隨,遷放江潭鶴發垂。

素浪遙疑太液水,青楓忽似萬年枝。嵩南春遍愁魂夢。

壺口雲深隔路岐。***望漢朝多沛澤,蒼蠅早晚得先知。

3、《遊天竺寺》(唐 崔顥) 晨登天竺山,山殿朝陽曉。厓泉爭噴薄,江岫相縈繞。

直上孤頂高,平看眾峰小。南州十二月,地暖冰雪少。

青翠滿寒山,藤蘿覆冬沼。花龕瀑布側,青壁石林杪。

鳴鐘集人天,施飯聚猿鳥。洗意歸清凈,澄心悟空了。

始知世上人,萬物壹何擾。 4、《繚綾》(唐 白居易) 繚綾繚綾何所似?不似羅綃與紈綺。

應似天臺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絕,地鋪白煙花簇雪。

織者何人衣者誰?越溪寒女漢宮姬。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樣人間織。

織為雲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廣裁衫袖長制裙,金鬥熨波刀剪紋。

異彩奇文相隱映,轉側看花花不定。昭陽舞人恩正深,春衣壹對直千金。

汗沾粉汙不再著,曳土踏泥無惜心。繚綾織成費功績,莫比尋常繒與帛。

絲細繰多女手疼,紮紮千聲不盈尺。昭陽殿裏歌舞人,若見織時應也惜。

5、《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橋莊綠野堂即事》(唐 白居易) 舊徑開桃李,新池鑿鳳凰。只添丞相閣,不改午橋莊。

遠處塵埃少,閑中日月長。青山為外屏,綠野是前堂。

引水多隨勢,栽松不趁行。年華玩風景,春事看農桑。

花妒謝家妓,蘭偷荀令香。遊絲飄酒席,瀑布濺琴床。

巢許終身穩,蕭曹到老忙。千年落公便,進退處中央。

6、《寄終南真空禪師》(唐 馬戴) 閑想白雲外,了然清凈僧。松門山半寺,夜雨佛前燈。

此境可長住,浮生自不能。壹從林下別,瀑布幾成冰? 7、《聞瀑布冰折》(唐 馬戴) 萬仞冰峭折,寒聲投白雲。

光搖山月墮,我向石床聞。 8、《瀑布聯句》(唐 李忱) 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

黃檗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9、《尋簡寂觀瀑布》(唐 韋蘇州) 躡石欹危過急澗,攀崖迢遞弄懸泉。

猶將虎竹為身累,欲付歸人絕世緣。 10、《送顧非熊秀才歸丹陽》(唐 王建) 江城柳色海門煙,欲到茅山始下船。

知道君家當瀑布,菖蒲潭在草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