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表達方式的詩句 1. 詩歌有哪幾種表達方式
詩歌鑒賞的表達方式有四種:敘述、描寫、抒情、議論。
壹、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
二、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虛實結合、動靜結合
二、議論
四、敘述
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
1、表現手法:
托物言誌、情景交融、寓理於事、聯想、想象、渲染、對比、襯托、虛實結合、動靜結合、正側面結合、直抒胸臆、卒章顯誌、借古諷今、欲揚先抑、欲抑先揚等;
2、修辭手法:
比喻、比擬、借代、對偶、誇張、象征、對比、襯托、雙關、設問、反問、反語、通感、互文、用典、化用、疊詞等;
3、表達方式:
敘述、描寫、抒情、議論。
2. 關於五種表達方式的句子每壹種需要兩句
壹、語言的五種表達方式:敘述、說明、議論、描寫、抒情。
(壹)、敘述:記載、述說人物活動的壹般情況和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 作用:(1)介紹人物的身世、地位、經歷、事跡等,敘述事情的發生、發展或變化過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後果等。
(2)為議論文提供事實論據,以用來證明論點。 例:1、我冒了嚴寒,回到相隔二千余裏,別了二十余年的故鄉去。
2、又過了九日,是我們啟程的日期。閏土早晨便到了,水生沒有同來,卻只帶著壹個五歲的女兒管船只。
(二)、說明:對事物的形象、性質、特點、構造、功能、作用、成因、關系等所作的客觀的介紹。壹般不是感性形象的描繪。
作用:(1)用來把事物的外形、特點、性質、構造、功能等解說清楚,使讀者對這壹事物有明晰、完整的了解和認識。(2)是說明文的主要表達方式;也常在議論文中與議論交叉使用。
(3)常用於應用文。 例:1、這是我們這裏養雞的器具,木盤上面有著柵欄,內盛食料,雞可以伸進頸子去啄,狗卻不能,只能看著氣死。
2、我們這裏煮飯是燒稻草的,那灰,可以做沙地的肥料。 (三)、議論: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見。
作用:(1)是議論的主要表達方式。(2)在記敘文中常穿插在敘述、描寫之中,用以點明或更鮮明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例:1、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我素不知道天下有這許多新鮮事:海邊有如許五色的貝殼;西瓜有這樣危險的經歷,我先前單知道他在水果店裏出賣罷了。 (四)、描寫: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對人物、事件、環境所作的具體描繪和刻劃。
作用:(1)再現美麗的自然景色和山川風光,抒發感情。(2)描寫人物的外貌、言行和內心世界,表現人物性格,刻劃人物形象。
(3)描寫人物活動的自然或社會環境,交代背景,渲染氣氛,幫助刻劃人物性格,襯托人物的思想感情。(4)增強文章的形象性、生動性和真實感。
例:1、深藍的天空中掛著壹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壹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壹個十壹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壹柄鋼叉,向壹匹猹盡力的刺去,那猹卻將身壹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2、我們沙地上,下了雪,我掃出壹塊空地來,用短棒支起壹個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鳥雀來吃時,我遠遠地將縛在棒上的繩子只壹拉,那鳥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根據描寫對象把描寫分為: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場面描寫、細節描寫。 人物描寫:外貌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
外貌描寫:也叫肖像描寫。描寫人物的容貌、姿態、神情、服飾、氣質等。
語言描寫:描寫人物的語言(包括人物對話)。 動作描寫:描寫人物的動作和行為、舉止。
心理描寫: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和內心世界。 環境描寫:包括自然景物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描寫:描寫天氣、季節、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和景象。 社會環境描寫:描寫人物活動的場景和周圍的布局、陳設等。
場面描寫:同壹時間、地點、眾多人物的活動所構成的畫面。要有特定的場合氣氛。
細節描寫:對某些細小的舉止行動或對細小的景物片斷的描寫。 從表現手法上分類: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正面描寫:對所要表現的人物或中心事件進行直接地描寫,用以直接刻畫人物、表現主題。(也叫直接描寫) 側面描寫:描寫所要表現的人物和事件周圍的事物,使所要表現的人物、事件更鮮明突出。
(也叫間接描寫) (五)、抒情:抒發、傾吐感情的壹種表現手法。分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
直接抒情:作者和作品中的主人公公開表白愛憎,直接抒發、傾吐感情的壹種表現手法。 例:阿!閏土的心裏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他們不知道壹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壹樣只看見院子裏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 間接抒情:作者把愛憎、好惡、喜怒、哀樂等感情滲透到敘述和描寫之中,使感情同寫人、敘事、寫景、狀物融合在壹起自然地流露出來。
壹般寫景、狀物的文章都用間接抒情。 間接抒情:分寓情於事、寓情於景、寓情於理三種。
寓情於事:“我們見了她不由得就圍上去。即使她寫字的時候,我們也默默地看著她,連她握鉛筆的姿勢都急於模仿。”
《我的老師》 寓情於景: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蓬隙向外壹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壹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
寓情於理:“對人無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蜜蜂是在釀蜜,又是在釀造生活,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人類釀造最甜的生活。”
3. 詩歌的表達方式
詩歌的表達方式
表述特定內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語言方法、手段,是表達方式。
詩歌是壹種主情的文學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象、富有節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思想情感。
詩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壹種文學體裁,它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音樂美,語句壹般分行排列,註重結構形式的美。
我國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是壹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煉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於散文的語言。”這個定義性的說明,概括了詩歌的幾個基本特點:第壹,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誌,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第三,豐富的想象、聯想和幻想;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
····································
詩歌的表現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
而對於詩歌平常的表達方式其然也和記敘文的表達方式雷同: 1、記敘 2、說明 3、議論 4、描寫 5、抒情 ···為主要·····
而且從中衍生的還有哲理、諷刺(有時候將其二者作為議論類看待)等等
無論是現代詩歌還是舊體詩等等的有著同樣的表達方式
4. 詩歌表現手法
詩歌的表現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
《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焉:壹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其間有壹個絕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詩風雅頌”。
這“六義”中,“風、雅、頌”是指《詩經》的詩篇種類,“賦、比、興”就是詩中的表現手法。 賦:是直接陳述事物的表現手法。
宋代學者朱熹在《詩集傳》的註釋中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 如,《詩經》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這種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中說:“且何謂為比也?蓋寫物以附意,揚言以切事者也。”
朱熹說:“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詩經》中的《螽斯》《碩鼠》等篇即用此法寫成。
興:是托物起興,即借某壹事物開頭來引起正題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現思想感情的寫法。唐代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
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朱熹更明確地指出:“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
如《詩經》中的《關雎》《桃夭》等篇就是用“興”的表現手法。 這三種表現手法,壹直流傳下來,常常綜合運用,互相補充,對歷代詩歌創作都有很大的影響。
詩歌的表現手法是很多的,而且歷代以來不斷地發展創造,運用也靈活多變,誇張、復沓、重疊、跳躍等等,難以盡述。但是各種方法都離不開想象,豐富的想象既是詩歌的壹大特點,也是詩歌最重要的壹種表現手法。
在詩歌中,還有壹種重要的表現手法是象征。象征,簡單說就是“以象征義”,但在現代詩歌中,象征則又表現為心靈的直接意象,這是應予註意的。
用現代的觀點來說,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種:。
5. 詩歌的表達方式有哪些
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抒情
1.記敘:記敘人物的經歷或事情的發生、發展、變化過程。例如:"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陸遊《書憤》用敘述的方式寫自己親臨抗金前線的值得紀念的往事。)
2.描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事件、環境所作的具體描繪和刻畫。例如:杜甫《漫成壹首》"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詩歌從水中月景寫起,生動地描寫了白鷺曲著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灘,船尾大魚躍出水面而發出撥剌的響聲,壹動壹靜構成了江上月夜寧靜的美景。
3.議論: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見。例如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詩的後兩句,點出喜愛菊花的原因和對菊花歷盡風霜而後雕的堅貞品格的贊美。
4.抒情:表達作者強烈的愛憎、好惡、喜怒、哀樂等主觀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間接抒情,具體的抒情手法有:
①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微草等等,都是詩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對象。如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壹歲壹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作者借"原上草"的頑強抗爭,盡情發出對自然規律不可抗拒的感嘆。
②寓情於景(或物),情景交融。這種方式將感情融會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比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來抒發感情,是壹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比如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景之中包含著對春雨的"喜悅"之情;"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則借景表達了詩人對國家的憂慮和對家人的思念之情。另如宋祁的"紅杏枝頭春意鬧"、張先的"雲破月來花弄影"等等,都是情景交融的典範。以上兩種抒情方式均屬間接抒情。
③直接抒情。也稱直抒胸臆,是壹種不要任何"附著物",而由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事件等表明愛憎態度的壹種抒情方式。比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結尾:"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就直截了當地抒發了詩人甘願為天下貧寒的知識分子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再如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全詩以慷慨悲涼的調子,直接通過登幽州臺表達了詩人功業難就、空懷壯誌的悲憤和失意苦悶的情懷。
④托物言誌。托物言誌就是通過對物品的描寫和敘述,表達自己的誌向和意願。托物言誌的寫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擬人、象征等。比如李商隱《蟬》:"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壹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這首詩借詠蟬以喻自身的高潔。前四句聞蟬而興,重在詠蟬;寫蟬餐風飲露,居高清雅,然而聲嘶力竭地鳴叫,卻難求壹飽。後四句直抒己意,他鄉薄宦,梗枝漂流,故園荒蕪,何不歸去。因而聞蟬以自警,同病相憐。
⑤托物寓理。壹般是哲理詩,如朱熹的《觀書有感》(其壹):"半畝方塘壹鑒開,天光雲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⑥用典抒情達意。即在詩歌中援引史實,使用典故。古詩很講究用典,這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練,又可增加內容的豐富性,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比如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成功地運用了五個典故:孫權、劉裕、劉義隆、佛貍、謙頗。這些典故都是京口這地方的歷史掌故,詩人借助這些歷史事實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⑦敘事抒情。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⑧借古諷今。如戎昱《詠史》:"漢家青史上,計拙是和親。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豈能將玉貌,便擬靜胡塵。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這是壹首借古諷今的政治諷刺詩。唐代自安史亂後,朝政混亂,國力削弱,藩鎮割據,邊患十分嚴重,而朝廷壹味求和,使邊境各族人民倍受禍害。因此詩人對朝廷執行屈辱的和親政策,以為國恥,痛心疾首。這首諷喻詩,寫得激憤痛切,直截了當,壹針見血。
還要註意賦比興是詩歌的表現手法,而不是表達方式……
如果有幫到您 請給予好評 謝謝拉#^_^#祝您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