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石
白雪石[1](1915—2011)[2],原名曾銳,何以為翟浩;1915出生於北京;他自幼學畫,早年師從趙夢朱、梁樹年學習無骨花鳥、山水畫,有深厚的傳統功底。1933加入“湖社”。1959-1964曾在北京藝術師範學院和北京藝術學院任講師。1964-1984歷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講師、副教授、教授。
白雪石先生的老師梁樹年[3]是山水畫大師齊景熙先生[3]的弟子。齊景熙(沒有。松雅)是中國現代著名畫派宋風畫協會員,在民國畫壇以其鮮明的風格、神韻和點綴而聞名。白雪石先生的國畫風格融合了湖社畫派和宋風畫派的精華,特別喜愛明凈的特色。
白雪石的山水畫家來自北派,與南派接壤。他們兼收並蓄各種繪畫,有宋畫的嚴謹,元畫的輕盈,水彩畫的優美,版畫的純粹、輕盈、裝飾之美。[4]
他遊遍了黃山、泰山、三峽、太行山等名山大川。
運用傳統技法和現代構圖創造出獨特風格的白色山水畫。特別是從1972開始,去了廣西桂林十幾次,沿著漓江兩岸徒步,寫生,收集了很多素材。經過長時間的推敲和提煉,我畫了壹幅無與倫比、令人心曠神怡的漓江山水畫,將桂林迷人的風光展現得淋漓盡致。[4]
他用濃、淡、幹、濕、濺、碎等不同的筆觸,恰如其分地描繪出漓江的晴、陰、雨、五重山水影等微妙變化。[4]
在海內外畫壇和社會各界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白山山水甲天下”的美譽,是大家公認的當代繪畫領域。
和畫家臧、、劉、等[5]
世界各地傑出而富有創造力的風景畫家、藝術教育家。[4]
出版的代表書籍種類繁多;代表作有《萬和宋風》、《千峰景秀》、《雨後》、《早春圖》、《漓江千峰秀》等。
在教學方面,白雪石謙虛、簡單、平易近人。他無微不至地教學生,不論筆墨、構圖、技巧,都毫無保留地教。他總是教導學生要多了解各家的長處,從不炫耀自己的能力。白雪石也身體力行,堅持帶領學生在山上寫生,並在實踐中反復體驗“師法自然”。在長期的藝術教學工作中,白雪石嚴謹而有說服力,為國家培養了大批藝術人才。
晚年的白雪石先生(2010)
白雪石的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外展覽,並被中國美術館等博物館收藏。從1972開始,為中南海、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等外事部門繪制了數十幅巨幅國畫。
日本出版,“白雪石藝術展”和其他特別收藏很受歡迎。出版的專著有《中國畫技法》、《榮寶齋的畫與山水》、《白雪石全集》等。
白雪石擅長畫山水,無論是黃山、泰山還是桂林,他的作品都充滿靈性和活力。他巧妙地用石線、花卉、濃而不濁的筆墨,烘托出青山綠水的明凈意境。
他的作品清新淡雅,素淡多彩,題材廣泛,時代氣息濃厚,尤其是以桂林為題材的青綠色山水畫最能體現和代表白雪石的繪畫風格。他獨具風格的桂林山水畫被稱為“白派山水”。
2011 4月22日13: 50,這位藝術大師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遺體告別儀式於4月26日上午10: 30在八寶山殯儀館東大廳舉行。
中國山水畫研究院院長、在白雪石的學生陳克永說,白雪石是壹位樸實無華的老藝術家,是壹位受人尊敬的沒有官職的老前輩,壹生默默耕耘,德藝雙馨。介紹,白雪石曾為中南海、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畫過數十幅巨幅國畫。“其畫雅俗共賞,祖國山川秀美,享有盛譽。”
收藏家郭慶祥在1993年遇見了白雪石。在郭慶祥看來,白雪石是壹位優秀的畫家,他的主題傳統,生活簡樸。“他畫中的綠色景觀可以說是他靈魂的真實寫照。他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真誠贊美融入了自己的畫作中,很有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