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描述山的詩句 1. 描寫山的詩句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杜甫:《望嶽》)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王維:《鹿柴》) 6.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 7.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獨坐敬亭山》) 8.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9.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二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四方。 劉邦《大風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李賀《馬詩二十三首》之五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望廬山瀑布》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
嶽飛《滿江紅》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沈浮雨打萍。 文天祥《過零丁洋》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陸遊《遊山西村》 十年壹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杜牧《遺懷》 上邪下難正,眾枉不可矯。
何承天《上邪篇》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 李清照《絕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雨。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
《水滸傳》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白居易《琵琶行》 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同光。
屈原《楚辭.九章.涉江》 壹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陸遊《夜泊水村》 壹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杜牧《過華清宮絕句》 壹片飛花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 杜甫《曲江》之壹 壹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白居易《暮江吟》 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 魯迅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頭。
楊萬裏《小池》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範仲淹 《嶽陽樓記》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李商隱《樂遊原》 無邊落水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 我以我血薦軒轅 魯迅 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中亡。
《水滸傳》 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木蘭詩二首》之壹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壹格降人才。 龔自珍《己亥雜詩》之壹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李白《將進酒》 天涯何處無芳草。 蘇軾《蝶戀花》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白居易《琵琶行》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於謙《石灰吟》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詩經》 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歇送武判官歸京》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趙翼《論詩》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俞文豹《清夜錄》 九曲黃河萬裏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劉禹錫《浪淘沙九首》之壹 九州生氣恃春雷,萬馬齊喑究可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論語·顏淵》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述而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毛澤東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 王勃《滕王閣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杜牧《江南春絕句》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 李開先《寶劍記》 寧為雞口,無為牛後。
《史記·蘇秦列傳》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題臨安邸》 奇文***欣賞,疑義相與析。
陶淵明《移居》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杜甫《蜀相》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論語·子罕》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蘇軾《水調歌頭》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毛澤東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白居易《琵琶行》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琵琶行》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壹生。
蘇軾《洗兒》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詳《過零丁洋》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唐·賀知章《回鄉偶書》 此地壹為別,孤蓬萬裏征。
唐·李白《送友人》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唐·杜甫《水檻遣心》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唐·楊巨源《城東早春》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唐·王維《觀獵》。
2. 描寫山的古詩
平都山 陸遊 名山近江步,蠟屐得修行。
奔鹿沖人過,藏丹徹夜明。 唐碑多斷蝕,梁殿半欹傾。
洞口雲常湧,檐牙柏再榮。 行逢負籠客,臥聽送船聲。
平都觀 範成大 神仙得者王方平, 誰其繼之陰長生。 飄然空飛五雲屏, 上賓寥陽留玉京。
石爐丹氣常夜鳴, 龍光萬柏森年齡。 峽山逼側泯江旋, 洞口福地古所銘。
雲有北陰神帝庭, 太陰黑簿囚鬼靈。 自從仙都起巖扃, 高霞流電飛伏精。
暉景下墮爍九冰, 塞絕苦道升無形, 至今臺殿棲岑屏, 隋汙唐堊留丹青。 上仙怪寄溪如清, 瑤池仙杖紛娉婷。
瑯敖赴節鏘欲鳴, 我來秋暑如炊蒸。 汗流籲氣衣枯藤, 摩挲眾跡不暇評。
聊記梗概知吾曾。 (作者簡介) 範成大(1126-1193),吳郡(今江蘇蘇州市)人,南宋著名詩人。
他受禪學影響頗深, 故部分詩流露出虛無寂滅的思想。範成大二十九歲中進士,任過秘書省正字,吏部員外郎等職。
南宋年間 (公元1175年),範成大任成都路安撫使時,來豐都視察,登遊平都觀,留題下詩。 (註釋)(1)平都觀:即今“天子殿”。
(2)吏部員外郎:吏部,隋唐以後,中樞(中央)設六部,吏 部是其中之壹。其職能是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升降、調動、考核等事務。
員外郎,部內分司,司的長官 為郎中,郎中以下有員外郎,是郎中的付職。吏部員外郎,即吏部郎中的付手。
(3)屏,古代貴族婦女 所乘有帷幕的車。(4)旋,水流回旋。
(5)扃,音卷,門。上閂,關門。
(6)瑯敖,古樂器名。(7) 玉京:道教稱天帝所居之處,也指帝都。
(8)寥陽,指寥陽殿,今稱奈河橋。(9)成都路安撫使,南宋 時,將全國設十六路,四川當時叫成都路。
安撫使,宋代壹官名。 題平都山 蘇軾 足躡平都古洞天, 此身不覺到雲間。
擡眸四顧乾坤闊, 日月星辰任我攀。 平都天下古名山, 自信山中歲月閑。
午夢任隨鳩喚覺, 早朝又聽鹿催班。 (作者簡介)蘇軾(1037-1101),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學家。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 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
少數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但也有些作品表現 出保守的政治觀點和消極情緒。
宋仁宗嘉佑年間,蘇軾考取進士,做過翰林學士。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 ,蘇軾自成都去汴京(今開封),途經豐都,寫下“平都山”等詩。
(註釋) (1)平都山:據《豐都縣誌》載:“治東北壹裏。石徑縈紆,林木幽秀,梵宇層出。
舊誌謂平 都福地,紫府真仙之居。漢仙人陰長生、王方平煉形於此。
傳麻姑過之有留題絕句。”後人依據蘇軾“平 都天下古名山”這句詩,漸改平都山為“名山”,壹直沿用至今。
(2)躡:踩、踏的意思。(3)眸:音 木,泛指眼睛。
(4)乾坤:《周易》中的兩個卦名,指陰陽兩種對立勢力。此引申為天地的代稱。
平都山 蘇軾 山前江水流浩浩, 山上蒼蒼松柏老。 舟中行客去紛紛, 古今換易如秋草。
空山樓觀何崢嶸, 真人王遠陰長生。 飛符禦氣朝百靈, 悟道不復誦黃庭。
龍車虎駕來下迎, 去如旋風搏紫清。 真人厭世不回顧, 世間生死如朝暮。
學仙度世豈無人, 餐霞絕粒常辛苦。 安得獨從逍遙君, 冷然乘風駕浮雲。
超世無有我獨存。 (註釋) (1)崢嶸:高峻貌。
(2)黃庭:指《黃庭經》,道教經名。內容是七言歌決,講說道 家養生修煉的道理。
(3)度世:舊謂脫離現世。(4)逍遙:優遊自得貌。
仙都山鹿 蘇軾 日月何促促, 塵世苦拘束。 仙子去無蹤, 故山遺白鹿。
仙人已去鹿無家, 孤棲悵望層城霞。 至今聞有遊洞客, 夜來江市叫平沙。
長松千樹風蕭瑟, 仙宮去人無咫尺。 夜鳴白鹿安在哉, 滿山秋草無形跡。
(註釋)(1)悵望:悵然懷想。(2)蕭瑟:樹木被風吹指所發的聲音。
(3)咫尺:比喻距離很近。 平都山留題 呂洞賓 盂蘭清曉過平都, 天下名山所不如。
兩口單行人不識, 王陰空使馬蹄虛。 壹鳴白鳥出青城, 再謁王陰二友人。
口口惟思三島好, 擡眸已過洞庭春。 (作者簡介) 呂洞賓,又名呂純陽(793-?),相傳為唐京兆人。
唐朝會昌中,兩舉進士不弟, 浪遊江湖,遇鐘離權授以丹訣,時年六十四歲。曾隱居終南山等地修道,後遊歷各地,自稱回道人, 俗傳為八仙之壹。
還說他曾在江淮斬蛟、嶽陽弄鶴、客店醉酒等。 (註釋) (1)盂蘭:指盂蘭盆會,佛教儀式。
每逢夏歷七月十五日,佛教徒為追薦祖先所舉行。 盂蘭盆是梵文的譯音,意譯為“救倒懸”。
(2)三島:《漢書.郊禮誌上》:“自威、宣、燕、燕昭使人入海,求逢萊、方丈、瀛洲,此三種神山者,其傳在渤海中。”後用三島來泛指想象中的 仙境。
3. 描寫山 詩詞
望 嶽(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蘇軾的《題西林壁 》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是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王維《歸嵩山作》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王維《終南山》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王安石《遊洛迦山》山勢欲壓海,禪宮向此開。
魚龍腥不到,日月影先來。樹色攀擎出,鐘聲浪答回。
何期成吏役,暫此拂塵埃。劉大櫆《西山》西山過雨染朝嵐,千尺平岡百頃潭。
啼鳥數聲深樹裏,屏風十幅寫江南。元好問《臺山雜詠》顛風作力掃陰霾,白日青山四望開。
好個臺山真面目,爭教坡老不曾來。韓承訓《千山列屏》層疊千山五寺藏,石門南面儼成行。
銀屏冬去雪山闊,錦帳青回金谷長。嵐暗虎龍深隱伏,氣蒸雲雨結微茫。
無人拈出生花筆,辜負當年五色祥。吳兆騫《長白山》長白雄東北,嵯峨俯塞州。
迥臨滄海署,獨峙大荒秋。白雪橫千嶂,青天瀉二流。
登封如可作,應待翠華遊。方仲荀《虎丘山》海湧起平臺,禪扉古木間。
出城先見塔,入寺始見山。堂靜參徒散,巢喧乳鶴還。
祖龍求寶劍,曾此鑿孱顏。顧炎武《嵩山》位宅中央正,高疑上界鄰。
石凱曾出啟,嶽降再生申。老柏搖新翠,幽花茁晚馨。
豈知巢許窟,多有濟時人。杜牧《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譚嗣同《晨登衡嶽祝融峰》身高殊不覺,四顧乃無峰。
但有浮雲度,時時壹蕩胸。地沈星盡沒,天躍日初镕。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龍。李白《望九華山送青陽韋仲堪》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
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我欲壹揮手,誰人可相從。
君為東道主,於此臥雲松。毛澤東《登廬山》壹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
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裏可耕田?張固《獨秀峰》孤峰不與眾人儔,直入青雲勢未休。會得乾坤融結意,擎天壹柱在南州。
寇準《華山》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岑參《經火山》火山今始見,突兀蒲昌東。赤焰燒虜雲,炎氛蒸塞空。
不知陰陽炭,何獨燃此中。我來嚴冬時,山下多炎風。
人馬盡汗流,孰知造化功。蕭雄《雪山》萬壑群峰遠障天,峰峰積雪斷仍連。
近山六月寒侵骨,不解沖寒尚有蓮。
4. 描寫五大山的詩詞描寫泰山·衡山·華山·嵩山·恒山的詩詞
1.泰山望嶽杜甫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2.華山西嶽雲臺歌送丹丘子李白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黃河萬裏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榮光休氣紛五彩,千年壹清聖人在.巨靈咆哮擘兩山,洪波噴箭射東海.三峰卻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開.白帝金精運元氣,石作蓮花雲作臺.雲臺閣道連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明星玉女備灑掃,麻姑搔背指爪輕.我皇手把天地戶,丹丘談天與天語.九重出入生光輝,東來蓬萊復西歸.玉漿倘惠故人飲,騎二茅龍上天飛.3.衡山李白衡山蒼蒼入紫冥,下看南極老人星.回飈吹散五峰雪,往往飛花落洞庭.4.恒山賈島天地有五嶽,恒嶽居其北,巖巒疊萬重,詭怪浩難測5.嵩山卷123_1 嵩山十誌十首·草堂盧鴻壹草堂者,蓋因自然之溪阜,前當墉洫;資人力之締構,後加茅茨.將以避燥濕,成棟宇之用;昭簡易,葉乾坤之德,道可容膝休閑.谷神同道,此其所貴也.及靡者居之,則妄為剪飾,失天理矣.詞曰:山為宅兮草為堂,芝蘭兮藥房.羅蘼蕪兮拍薜荔,荃壁兮蘭砌.蘼蕪薜荔兮成草堂,陰陰邃兮馥馥香,中有人兮信宜常.讀金書兮飲玉漿,童顏幽操兮不易長.知卷123_2 嵩山十誌十首·倒景臺盧鴻壹倒景臺者,蓋太室南麓,天門右崖,傑峰如臺,氣淩倒景.登路有三處可憩,或曰三休臺,可以邀馭風之客,會絕塵之子.超逸真,蕩遐襟,此其所絕也.及世人登焉,則魂散神越,目極心傷矣.詞曰:天門豁兮仙臺聳,傑屹崒兮零澒湧.窮三休兮曠壹觀,忽若登昆侖兮中期汗漫仙.聳天關兮倒景臺,鯊顥氣兮軼囂埃.皎皎之子兮自獨立,雲可朋兮霞可吸,曾何榮辱之所及.古卷123_3 嵩山十誌十首·樾館盧鴻壹樾館者,蓋即林取材,基顛柘,架茅茨,居不期逸,為不至勞,清談娛賓,斯為尚矣.及蕩者鄙其隘闃,茍事宏湎,乖其賓矣.詞曰:紫巖隈兮青溪側,雲松煙蔦兮千古色.芳靃蘼兮蔭蒙蘢,幽人構館兮在其中.靃蘼蒙蘢兮開樾館,臥風霄兮坐霞旦.粵有賓兮時戾止,樵蘇不爨兮清談已,永歲終朝兮常若此.古卷123_4 嵩山十誌十首·枕煙庭盧鴻壹枕煙庭者,蓋特峰秀起,意若枕煙.秘庭凝虛,窅若仙會,即揚雄所謂爰靜神遊之庭是也.可以超絕紛世,永潔精神矣.及機士登焉,則寥闃戃恍,愁懷情累矣.詞曰:臨泱漭兮背青熒,吐雲煙兮合窅冥.怳欻翕兮沓幽靄,意縹緲兮群仙會.窅冥仙會兮枕煙庭,竦魂形兮凝視聽.聞夫至誠必感兮祈此巔,契顥氣,養丹田,終仿像兮覯靈仙.齋卷123_5 嵩山十誌十首·雲錦淙盧鴻壹雲錦淙者,蓋激溜沖攢,傾石叢倚,鳴湍疊濯,噴若雷風,詭輝分麗,煥若雲錦.可以瑩發靈矚,幽玩忘歸.及匪士觀之,則反曰寒泉傷玉趾矣.詞曰:水攢沖兮石叢聳,煥雲錦兮噴洶湧.苔駁犖兮草夤緣,芳冪冪兮瀨濺濺.石攢叢兮雲錦淙,波連珠兮文沓縫.有潔冥者媚此幽,漱靈液兮樂天休,實獲我心兮夫何求.古卷123_6 嵩山十誌十首·期仙磴盧鴻壹期仙磴者,蓋危磴穹窿,迥接雲路,靈仙仿佛.若可期及,儒者毀所不見則黜之,蓋疑冰之談信矣.詞曰:霏微陰壑兮氣騰虹,迤邐危磴兮上淩空.青霞杪兮紫雲垂,鸞歌鳳舞兮吹參差.鸞歌鳳舞兮期仙磴,鴻駕迎兮瑤華贈.山中人兮好神仙,想像聞此兮欲升煙,鑄月煉液兮佇還年.知卷123_7 嵩山十誌十首·滌煩磯盧鴻壹滌煩磯者,蓋窮谷峻崖,發地盤石,飛流攢激,積漱成渠.澡性滌煩,迥有幽致.可為智者說,難為俗人言.詞曰:靈磯盤礴兮溜奔錯漱,泠風兮鎮冥壑.研苔滋兮泉珠潔,壹飲壹憩兮氣想滅.磷漣清淬兮滌煩磯,靈仙境兮仁智歸.中有琴兮徽以玉,峨峨湯湯兮彈此曲,寄聲知音兮同所欲.主卷123_8 嵩山十誌十首·冪翠庭盧鴻壹冪翠庭者,蓋崖巘積陰,林蘿沓翠,其上綿冪,其下深湛.可以王神,可以冥道矣.及喧者遊之,則酣謔永日,汩清薄厚.詞曰:青崖陰兮月澗曲,重幽疊邃兮隱淪躅.草樹綿冪兮翠蒙蘢,當其無兮庭在中.當無有用兮冪翠庭,神可谷兮道可冥.有幽人兮張素琴,皇徽兮綠水陰,德之愔兮淡多心.主卷123_9 嵩山十誌十首·洞元室盧鴻壹洞元室者,蓋因巖作室,即理談玄,室返自然,元斯洞矣.及邪者居之,則假容竊次,妄作虛誕,竟以盜言.詞曰:嵐氣肅兮巖翠冥,空陰虛兮戶芳迎.披蕙帳兮促蘿筵,談空空兮核元元.蕙帳蘿筵兮洞元室,秘而幽兮真可吉.返自然兮道可冥,澤妙思兮草玄經,結幽門兮在黃庭.古卷123_10 嵩山十誌十首·金碧潭盧鴻壹金碧潭者,蓋水潔石鮮,光涵金碧,巖葩林蔦,有助芳陰.鑒空洞虛,道斯勝矣.而世生纏乎利害,則未暇遊之.詞曰:水碧色兮石金光,灩熠熠兮濙湟湟.泉葩映兮煙蔦臨,紅灼灼,翠陰陰.翠相鮮兮金碧潭,霜天洞兮煙景涵.有幽人兮好冥絕,炳其煥兮凝其潔,悠悠千古兮長不滅.。
5. 收集有關描寫山的詩句
山 :1、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陸遊《遊山西村》) 2、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水何淡淡,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4、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 5、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6、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7、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水 :1、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3、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蘇軾)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 5、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酈道元《三峽》) 6、水皆縹碧,千丈見底.遊魚細石,直視無礙.(吳均《與朱元思書》)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望廬山瀑布 孟浩然 李白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壹、天地山水 1.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南朝)齊.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2.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齊)北朝民歌《敕勒歌》 3.雄雞壹唱天下白——唐.李賀《致酒行》 4.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5.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6.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謝靈運《初去郡》 7.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李白《將進酒》 8. 壹夫當關,萬夫莫開——唐.李白《蜀道難》 9.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唐.李白《望天門山》 10.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廬山瀑布》 11.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2.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唐.錢起《陪考功王員外城東池亭宴》 13.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唐.韓愈《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 14.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嶽》 15.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唐.王維《漢江臨泛》 16.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宋.蘇軾《題西林壁》 17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18.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宋.陸遊《遊山西村》 19.壹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宋.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20.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宋.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21.雲來山更佳,雲去山如畫,山因雲晦明,雲***山高下——元.張養浩《雙調雁兒落兼得勝令》 壹、天地山水 1.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南朝)齊.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2.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齊)北朝民歌《敕勒歌》 3.雄雞壹唱天下白——唐.李賀《致酒行》 4.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5.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6.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謝靈運《初去郡》 7.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李白《將進酒》 8. 壹夫當關,萬夫莫開——唐.李白《蜀道難》 9.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唐.李白《望天門山》 10.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廬山瀑布》 11.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2.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唐.錢起《陪考功王員外城東池亭宴》 13.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唐.韓愈《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 14.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嶽》 15.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唐.王維《漢江臨泛》 16.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宋.蘇軾《題西林壁》。
6. 描寫山峰的句子有哪些
巍峨的雲峰上,霎時峭壁生輝;轉眼間,腳下山林雲消霧散,滿山蒼翠,掩映著雕檐玲瓏的古代建築群.泰山,以“拔地通天之勢,擎手捧日之姿”巍然屹立在齊魯大地上,古人盛贊泰山“方古此山先得日,諸峰無雨亦生雲”.烏龍山四面環水、孤峰兀立,山上樹木繁茂,翠竹成陰,山壁陡峭,江流澎湃.仰望天湖山,只見那嵯峨黛綠的群山,滿山蓊郁蔭翳的樹木與湛藍遼闊的天空,縹緲的幾縷雲恰好構成了壹幅雅趣盎然的淡墨山水畫.仰望天臺,峰上雲霧繚繞,山徑蜿蜒曲折,像壹條彩帶從雲間飄落下來,遊人似壹個個小白點,零零星星散布在彩帶上,緩緩地向上移動著.蒼山19座山峰連為壹體,宛如壹條蜿蜒盤旋的巨龍,環繞著整個大理,成了壹座天然的“擋風屏障”.在這煙波浩渺的大海之中,屹立著壹座山峰,它的形狀很像筆架,所以叫它“筆架山”.高矗雲霄的博格達峰上,成年累月戴著白雪的“頭巾”,披著白雪的“大氅”,不管春夏秋冬,它總是壹身潔白.遠處,奇山兀立,群山連亙,蒼翠峭拔,雲遮霧繞.遠處,壹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山上綠樹成陰,又有花兒映襯,把整個山峰打扮得分外妖燒.遠望天山,山頂千年積雪,像壹位久經滄桑的白衣老人安詳地臥在那裏.影影綽綽的群山像是壹個睡意未醒的仙女,披著蟬翼般的薄紗,脈脈含情,凝眸不語.兩岸的山峰變化成各種有趣的姿態:有時像飄灑的仙女,有時像持杖的老翁,有時像獻桃的猿猴,有時像脫韁的野馬.在陽光下,遠山就像洗過壹樣,歷歷在目,青翠欲滴,看上去好像離眼前近了許多,也陡峭了許多.遠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像調皮的孩子和妳捉著迷藏.鑲嵌在天邊的連綿起伏的山巒,在夕陽的照耀下反射出閃閃的金光,顯得分外壯麗,好像壹幅美麗的圖畫.其實,那山本身就富有神奇感:這邊的像鋒利的尖刀,那邊的像駝背的老人,再遠壹點兒便像含苞欲放的蓮花……當登上極頂,舉目四望時,那壯觀的景象使我血液沸騰,整座嶗山就像在霧裏飄著壹樣.那壹座座拔地而起的雄偉山峰,有的像巨人,有的似駱駝,有的如駿馬,形態各異,險峻陡立.十渡的山雖沒有峨嵋的嬌姿、華山的險峻,也比不上泰山的挺拔、桂林山峰的奇異,但它卻有自己獨特的風韻——樸實無華.俯瞰足下,白雲迷漫,環視群峰,雲霧繚繞,壹個個山頂探出雲霧外,似朵朵芙蓉出水.這裏的山真陡啊,好像用刀劈斧削的壹般!群山重重疊疊,像波濤起伏的大海壹樣,雄偉壯觀.泰山拔地而起,直沖雲霄,恰如壹個巨人,矗立在萬山之中,正深情地俯視著大地.銀裝素裹的群山,登高遠望,就像是大海被狂風卷起的雪浪,蜿蜒起伏,壹望無際.群山都落在腳下,顯得空曠高遠,高得可以同月牙兒拉手,同太陽親臉.路兩邊群山起伏,林海莽莽,在綠色的林海中間還點綴著壹簇簇小黃花.龍首巖拔地千尺,危峰兀立,怪石磷峋,壹塊巨崖直立,另壹塊橫斷其上,直插天池山腰,勢如蒼龍昂首,氣勢非凡.遠山近嶺迷迷茫茫,舉目顧盼,千山萬壑之中像有無數只飛蛾翻飛抖動,天地頓時成了灰白色,山林的第壹場雪悄無聲息地鋪天蓋地而來.遠遠望去,整座雪峰好像壹朵閃閃發光的雪蓮,不需要任何美麗的裝飾,它本身就是大自然的壹個最完美的奇跡.南極的冰山,頂部平展展的,四面陡立,像刀劈似的整齊,顏色是藍幽幽的.大小冰山千姿百態,潔凈的冰面像龜背壹樣裂成美麗的紋理,卻並不破裂,冰面像鏡面壹樣光滑透明,可照人影.當紅日的萬道金光照射到冰峰上的時候,像給銀光閃閃的冰峰戴上了黃金的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