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不見》,詩中“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釋義:世上那些人都要殺了他,只有我憐惜他是個人才。
與唐代詩人杜甫的《飲中八仙歌》,詩中“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釋義:天子在湖池遊宴,召他為詩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稱是酒中之仙。
原詩:
《不見》唐代:杜甫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壹杯。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釋義:
沒有見到李白已經好久,他佯為狂放真令人悲哀。世上那些人都要殺了他,只有我憐惜他是個人才。文思教捷下筆成詩千首,飄零無依消愁唯酒壹杯。匡山那有妳讀書的舊居,頭發花白了就應該歸來。
《飲中八仙歌》唐代:杜甫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麯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鬥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釋義:
賀知章酒後騎馬,晃晃悠悠,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墜入井中,竟在井底睡著了。汝陽王李琎飲酒三鬥以後才去覲見天子。路上碰到裝載酒曲的車,酒味引得口水直流,為自己沒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遺憾。
左相李適為每日之興起不惜花費萬錢,飲酒如長鯨吞吸百川之水。自稱舉杯豪飲是為了脫略政事,以便讓賢。崔宗之是壹個瀟灑的美少年,舉杯飲酒時,常常傲視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樹臨風。
蘇晉雖在佛前齋戒吃素,飲起酒來常把佛門戒律忘得幹幹凈凈。李白飲酒壹鬥,立可賦詩百篇,他去長安街酒肆飲酒,常常醉眠於酒家。天子在湖池遊宴,召他為詩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稱是酒中之仙。
張旭飲酒三杯,即揮毫作書,時人稱為草聖。他常不拘小節,在王公貴戚面前脫帽露頂,揮筆疾書,若得神助,其書如雲煙之瀉於紙張。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奮。在酒席上高談闊論,常常語驚四座。
擴展資料:
杜甫描寫李白的幾句詩,浮雕般地突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詩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長安市上酒家眠(釋義:去長安街酒肆飲酒,常常醉眠於酒家)”,習以為常,不足為奇。“天子呼來不上船(釋義:天子在湖池遊宴,召他為詩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這壹句,頓時使李白的形象變得高大奇偉了。
詩酒同李白結了不解之緣,李白自己也說過“百年三萬六千日,壹日須傾三百杯(釋義:人活到百歲,是在世上過了三萬六千日,我天天都要喝酒,壹天喝它三百杯)”(《襄陽歌》),“興酣落筆搖五嶽(釋義:我乘著酒興下筆揮寫,巍巍五嶽也得壹搖三)”(《江上吟》)。
李白醉後,更加豪氣縱橫,狂放不羈,即使天子召見,也不是那麽畢恭畢敬,誠惶誠恐,而是自豪地大聲呼喊:“臣是酒中仙!(釋義:自稱是酒中之仙)”強烈地表現出李白不畏權貴的性格。
“天子呼來不上船”,雖未必是事實,卻非常符合李白的思想性格,因而具有高度的藝術真實性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杜甫是李白的摯友,他把握李白思想性格的本質方面並加以浪漫主義的誇張,將李白塑造成這樣壹個桀驁不馴,豪放縱逸,傲視封建王侯的藝術形象。
這肖像,神采奕奕,形神兼備,煥發著美的理想光輝,令人難忘。這正是千百年來人民所喜愛的富有浪漫色彩的李白形象。
百度百科——不見 (唐代杜甫五言律詩)
百度百科——飲中八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