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拙政園建築類型是怎樣的?

拙政園建築類型是怎樣的?

在1505至1521年的明代,禦史王獻臣因官場失意而還鄉來到蘇州,購地修建了壹個園林,取晉代文學家潘嶽《閑居賦》中“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之意,名為“拙政園”。

據史籍上記載,王獻臣曾委托畫家文征明做最早的設計,並存文征明的畫作《拙政園三十壹景圖》及手記《王氏拙政園記》和《拙政園詠》傳世,比較完整地勾畫出園林的面貌和風格。

根據文征明在《王氏拙政園記》中的描述。壹開始建造此園時,文征明就發覺這塊地並不太適合蓋相當多建築,因為這塊土地地質松軟,積水彌漫,而且濕氣很重。

因此,文征明以水為主體,輔以植栽,因地制宜設計出了各個景點,並將詩畫中的隱喻套進視覺層次中。

園中後來壹直留有許多文征明的對聯與詩,其中以“梧竹幽居亭”中的“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最能帶表此園的意境。

此外,園中所栽種的紫藤相傳是文征明親手種植。由此可看出文征明相當喜愛植物,並且據在園中,超過壹半的景,都與植物和植物本身的意涵有關。

當時剛剛建成的拙政園,規模比較大,園多隙地,中亙積水,浚沼成池,池廣林茂,有倚玉軒等建築。

倚玉軒又稱南軒,位於遠香堂西側臨池,是四周帶廊的三開間小軒,主向朝西,與旱船香洲隔水相望。步下三級石階向北,即是蘭曲平橋,向南有遊廊,通向小飛虹廊橋。

這壹帶曲廊彎環回轉,形成壹曲尺形的小庭院,院內原先植青竹數十竿,青竹在詩人筆下有碧玉之美稱。成園之初,文征明《拙政園圖詠》中曾有“倚楹碧玉萬竿長”之句,軒之得名亦源自此。

小軒東廊直接主廳北邊的大月臺,與之成掎角之勢,是拙政園中部名景之壹。

清代學者曲園居士俞樾當年遊園後曾為園主人題寫小篆“聽香深處”4字,額懸於軒西向廊內,並評說:

吳下名園以拙政園為最,其南壹小軒,花光四照,水石俱香,尤為園中勝處。

後此匾遺失。小軒在建築上也頗有特色.為了方便賞景,***有3個出口,除西向主門外,南向、東向的軒廊上均有出入口,堪稱處處鄰虛。屋頂為歇山構造,曲線優美,歇山山花探入水面,從對岸山島看來,其倒影上下相銜,分外姣好。

王獻臣所建的整個園林竹樹野郁,山水彌漫,近乎自然風光,充滿濃郁的天然野趣。王獻臣死後,其子將園賣給了徐佳。徐佳是紫芝園主徐封之弟,也是另壹名園“東園”主人徐泰時的堂叔父。

拙政園被徐佳所得後,徐佳以己意增損其中的建築和布局,使園林失去了原本的意蘊。此後,徐氏家族在拙政園居住長達百余年之久。後來,徐氏家族衰落,拙政園也逐漸荒廢了。

到了1631年,已破落近30年並蕩為丘墟的拙政園東部園林為刑部侍郎王心壹購得。王心壹善畫山水,他購買到這片土地後,開始悉心經營,布置丘壑,在1635年落成,取名為“歸田園居”,從此,拙政園便成為了兩個相對獨立的園林。

王心壹所設計的“歸園田居”大致位於存留下來的拙政園東園。園的入口設在南端,經門廊、前院,穿過蘭雪堂,即可進入了園內。

據史料記載,當時東園中為涵青池,池北為主要建築蘭雪堂,周圍以桂、梅、竹屏之。

蘭雪堂是拙政園東部的主要廳堂,堂名取意於李白“獨立天地間,清風灑蘭雪”的詩句。

據園主王心壹《歸園田居》記載,最初的蘭雪堂為五楹草堂,東西桂樹為屏,其後則有山如幅,縱橫皆種梅花。梅之外有竹,竹臨僧舍,旦暮梵聲,時從竹中來,環境幽僻。

堂前兩棵白皮松蒼勁古拙,墻邊修竹蒼翠欲滴,湖石玲瓏,綠草夾徑,東西院墻相連。

存留下來的蘭雪堂為三開間,坐北朝南,“蘭雪堂”匾額高掛,長窗落地,堂正中有屏門相隔。屏門南面為壹幅漆雕《拙政園全景圖》,北面為《翠竹圖》,全部采用蘇州傳統的漆雕工藝,屏門兩邊的隔扇裙板上刻有人物山水。

涵青池池南及池左,有綴雲峰和聯壁峰。山峰高聳在綠樹竹蔭中,山西北雙峰並立,取名“聯璧”。

綴雲峰的形態自下而上逐漸壯大,其巔尤偉,如雲狀,巋然獨立,旁無支撐,此峰苔蘚斑駁,藤蔓紛披,不乏古意。

峰下有洞,為“小桃源”。步遊入洞,如漁郎入桃源,桑麻雞犬,別成世界。

芙蓉榭建於水邊,屋頂為卷棚歇山頂,四角飛翹,壹半建在岸上,壹半伸向水面,靈空架於水波上,佇立水邊,秀美倩巧。

拙政園的芙蓉榭面臨廣池,池水清清,是夏日賞荷的好地方。漫步芙蓉榭,憑欄四顧,可見滿池青翠,粉黛出水,風流麗質似亭亭玉立的仙子在碧波中美目流盼,微風驟起,掀起壹片綠浪,送來陣陣荷香,意境非常優美。

放眼亭為拙政園東部的最高點。登放眼亭,遠可望園外鬧市,近可觀園內山水樓臺。在園主王心壹的《歸田園記》中有這樣的描述:

渡澗盤旋而上,是為紫邏山,以言其石之色也。上有五峰,曰紫蓋,曰明霞,曰赤筍,曰含華,曰半蓮,又謂之五峰山,有亭曰放眼。

這樣的文字像圖解說明如數家珍。雖然文中的五峰早已消失,而放眼亭壹直浮在山頂,像壹面不倒的旗。

東園西北土阜上是由黑松、楓樹和楊樹組成的樹林,林西為秫香館。秫香館原為秫香樓,秫香樓早已頹圮,存留下來的秫香館為園林的茶室。

秫香館為單檐歇山結構,面闊五間。屋柱都移在外部,形成圍廊,兩側有短窗,前後正中設落地長窗。

館內落地長窗裙板及夾堂板上,刻有48幅黃楊木戲文浮雕。圖案為明代風格,有“狀元及第”、“洞房花燭”等場景,還有《西廂記》中的“張生跳墻會鶯鶯”、“鶯鶯拜月”、“拷紅”和“長亭送別”等,雕鏤精細,層次豐富,栩栩如生。

再西有壹道依墻的復廊,上有漏窗透景,又以洞門數處與中區相通。

拙政園最早的設計者文徵明是明代著名山水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