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中秋賞月的詩句如下:
1、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晏殊《中秋月》翻譯:遙看天上明月,想那月宮中的嬋娟,現在也未嘗不感遺憾吧,陪伴她的,畢竟只有那清冷月亮和孤寂桂樹。
主題:中秋佳節,是吉祥、團圓的節日,民間傳統有祭月、賞月的習俗。可這又是個最易觸動愁情的節日,遊子離人面對壹輪明凈的圓月,怎不惆悵、憂傷?此詩便籠罩著這壹層淡淡的哀怨。
2、若道都齊無恙,雲何漸漸如鉤。—— 辛棄疾《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將旦客》翻譯:如果這壹切都安然無恙,那麽,又為何逐漸變成彎鉤模樣。
主題:作者以皎潔的圓月象征大宋江山,而對它的命運憂心忡忡,“怕萬裏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 ”,強烈地透露出作者對誤國誤民的奸邪勢力的憎惡之情,表達了他對南宋朝廷命運和前途的深深憂慮,寓意深刻。
3、碧海年年,試問取、冰輪為誰圓缺?吹到壹片秋香,清輝了如雪。—— 納蘭性德《琵琶仙·中秋》翻譯:碧海青天,年年如此,而雲間的月亮,卻為何時圓時缺?今夜裏,金風送爽,土花映碧,畫欄桂樹懸掛著壹縷秋香,月亮光就像白雪壹般晶瑩透澈。
4、乘風好去,長空萬裏,直下看山河。—— 辛棄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翻譯:我還是乘著浩蕩的秋風去萬裏長空吧,那裏應當無拘無束,隨目所即,都是我日夜擔憂的大好河山。我應當砍去月桂之樹,讓月亮的清光更多地灑向人間。
主題:詠月抒懷,早已成為古今中外詩人筆下永恒的主題。詞中篇什,纏綿悱惻,傷懷念遠,幽情寂寂者多;思與境諧,景與情會,“飄飄有淩雲之氣”(王闿運《湘綺樓詞選》評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詞語)者少。
5、青煙冪處,碧海飛金鏡。—— 晁補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翻譯:遮蔽了月光的青色雲影處,壹輪明月穿過雲層,像壹面金燦燦的明鏡飛上碧空。
主題:全詞從天上到人間,又從人間到天上,天上人間渾然壹體,境界闊大,想象豐富,詞氣雄放,與東坡詞頗有相似之處。全詞以月起,以月結,首尾呼應,渾然天成。篇中明寫、暗寫相結合,將月之色、光、形、神,人對月之憐愛迷戀,寫得極為生動入微。
詩句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以下重要性:
文化傳承:詩句是文化傳承的重要方式之壹。通過口口相傳,代代相襲,從而傳承下來。文化認同:詩句是文化認同的體現。同壹種文化背景下的人們,往往有著相似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這種相似性可以在詩句中得到體現。
文化交流:詩句是文化交流的媒介。通過詩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可以進行跨文化的交流與溝通。文化發展:隨著時代的變化,文化也在不斷發展。而詩句作為文化的載體,也在不斷推陳出新,適應新的時代背景和社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