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吳普本草》: 秦鉤吻,生南越山或益州。葉如葛,赤莖,大如箭,方根黃色。或生會稽東冶。正月采。
2.《南方草木狀》:冶葛,毒草也,蔓生,葉如羅勒,光而厚,壹名胡蔓草。
3.《雷公炮炙論》: 鉤吻治惡毒瘡效。其地精殺人。采得後搗絞自然汁入膏中用,勿誤餌之。
4.《別錄》: 鉤吻,折之青煙出者,名固活,甚熱,不入湯。生傅高山谷及會稽東野。
8.《嶺表錄異》: 野葛,毒草也,俗呼為胡蔓草,誤食之則用山羊血解之
7.《本草綱目拾遺》: 野葛,人食其葉,飲冷水即死,冷水發其毒也。南人先食蕹菜,後食野葛,二物相伏,自然無苦。取汁滴野葛苗,當時菸死,其相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