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題破山寺後嬋院譯文

題破山寺後嬋院譯文

題破山寺後禪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惟聞鐘磬音。

註釋:

(1)破山寺:即興福寺,在今江蘇省常熟縣虞山北。後禪院:指僧人居住的地主。

(2)清晨:指日出前後的壹段時光。古寺:指破山寺。

(3)初日:初升的太陽。

(4)曲徑:彎曲的小路。幽處:幽靜的住所。

(5)禪房:即後禪院,僧人的住室。花木深:指禪房深藏在花木叢中。

(6)山光:指初日照射下山上美麗的景色。悅:娛樂。這句是說,鳥兒在初日映照下山上美麗的景色中飛鳴自樂。

(7)潭影:指山光和天色倒映在潭裏的清澈淡秀的影子。這句是說,恬靜清澈的潭影使人萬念俱消。

(8)萬籟:各種聲響。此:此時。

(9):鐘、磬(qing慶)寺院中誦經和齋代似是而以敲擊發出信號,鐘響開始,磬響停止。

譯文:

清晨我漫步走到這座古寺,初升的太陽照耀著高聳的叢林。

壹條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靜的遠方,那裏是被花木濃蔭覆蓋著的禪房。

山光明凈,鳥兒歡悅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覺得心境的空靈。

萬物壹片沈寂,只聽到那悠悠鐘磬的回聲。

賞析壹:

常建的詩在當世就頗受重視,這是壹首舊日為們所激賞的詩篇。常建在這首詩中,通過新穎的構思,把當時佛教寺院的幽靜環境和淡泊情誌,生動鮮明地反映了出來,並表現為壹種“靜”的情趣。詩的開頭,出以偶句,即所謂“十字對”,壹意到底,壹氣呵成,自然流暢,寫出詩人清晨入古寺,即目所見的最初景象。平平道出,生意盎然,幽趣宜人。三四兩句,隨著詩人的行進,來到了僧人的住處:“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禪房深隱在花木叢中,象這樣幽靜的我地方,只有曲徑可通,寫出了壹片富有色彩的靜而有趣的世界。本詩最精采的正是這中間兩聯,抒寫細膩,狀物精微。“曲徑”兩句詩把禪房環境的幽靜雅致,寫得出神入化。“曲徑”壹作“竹徑”,也可通,但還是以“曲徑”為佳。壹字之差,意境不同。“曲”字寫出詩人在竹木掩翳的曲折蜿蜒的小徑上行走時的情景,轉來轉去,小徑壹直通到最幽深的地方。這才發現,在花木叢生處有壹座禪房。“幽”、“深”二字把禪房所在位置的僻靜凸現出來。禪房本是僧人們的宿舍,也是其日常生活之所。這裏靜謐清幽,毫無世俗塵囂的煩擾,令人心馳神往。可見詩歌中的“煉意”,是比“煉詞”更為重要的。接著的五六兩句,就這壹詩意,進壹步寫出了這萬象紛呈中的靜的世界。上句寫自由飛翔的鳥兒,在晨曦映照下的山上娛樂自行;下句寫名利場中的人,在澄澈的潭影的反照中萬念俱消。這裏,不僅正面寫了禪院幽靜的環境,也寫了幽靜環境所給予人生啟示,極富禪理,卻又自然生動。結尾兩句,正是這壹禪理意趣的反映。此時,古寺萬籟俱寂,沒有塵世的喧囂,只有那回蕩在寂靜山林中的陣陣的鐘磬聲音,更加使人感到了禪院生活的寧靜幽寂。全詩風格清麗,意境幽絕。

賞析二:

破山在今江蘇常熟,寺指興福寺,是南齊時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園改建的,到唐代已屬古寺。詩中抒寫清晨遊寺後禪院的觀感,筆調古樸,描寫省凈,興象深微,意境渾融,藝術上相當完整,是盛唐山水詩中獨具壹格的名篇。

這首詩題詠的是佛寺禪院,抒發的是寄情山水的隱逸胸懷。詩人在清晨登破山,入興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樹林。佛家稱僧徒聚集的處所為“叢林”,所以“高林”兼有稱頌禪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顯露著禮贊佛宇之情。然後,詩人穿過寺中竹叢小路,走到幽深的後院,發現唱經禮佛的禪房就在後院花叢樹林深處。這樣幽靜美妙的環境,使詩人驚嘆,陶醉,忘情地欣賞起來。他舉目望見寺後的青山煥發著日照的光彩,看見鳥兒自由自在地飛鳴歡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見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塵世雜念頓時滌除。佛門即空門。佛家說,出家人禪定之後,“雖復飲食,而以禪悅為味”(《維摩經·方便品》),精神上極為純凈怡悅。此刻此景此情,詩人仿佛領悟到了空門禪悅的奧妙,擺脫塵世壹切煩惱,象鳥兒那樣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間的所有其他聲響都寂滅了,只有鐘磬之音,這悠揚而宏亮的佛音引導人們進入純凈怡悅的境界。顯然,詩人欣賞這禪院幽美絕世的居處,領略這空門忘情塵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無悶的情懷。

這是壹首律詩,但筆調有似古體,語言樸素,格律變通。它首聯用流水對,而次聯不對仗,是出於構思造意的需要。這首詩從唐代起就備受贊賞,主要由於它構思造意的優美,很有興味。詩以題詠禪院而抒發隱逸情趣,從晨遊山寺起而以贊美超脫作結,樸實地寫景抒情,而意在言外。這種委婉含蓄的構思,恰如唐代殷璠評常建詩歌藝術特點所說:“建詩似初發通莊,卻尋野徑,百裏之外,方歸大道。所以其旨遠,其興僻,佳句輒來,唯論意表。”(《河嶽英靈集》)精辟地指出常建詩的特點在於構思巧妙,善於引導讀者在平易中入其勝境,然後體會詩的旨趣,而不以描摹和詞藻驚人。因此,詩中佳句,往往好象突然出現在讀者面前,令人驚嘆。而其佳句,也如詩的構思壹樣,工於造意,妙在言外。宋代歐陽修十分喜愛“竹徑”兩句,說“欲效其語作壹聯,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為難工也”。後來他在青州壹處山齋宿息,親身體驗到“竹徑”兩句所寫的意境情趣,更想寫出那樣的詩句,卻仍然“莫獲壹言”(見《題青州山齋》)。歐陽修的體會,生動說明了“竹徑”兩句的好處,不在描摹景物精美,令人如臨其境,而在於能夠喚起身經其境者的親切回味,故雲難在造意。同樣,被殷璠譽為“警策”的“山光”兩句,不僅造語警拔,寓意更為深長,旨在發人深思。正由於詩人著力於構思和造意,因此造語不求形似,而多含比興,重在達意,引人入勝,耐人尋味。

盛唐山水詩大多歌詠隱逸情趣,都有壹種優閑適意的情調,但各有獨特風格和成就。常建這首詩是在優遊中寫會悟,具有盛唐山水詩的***通情調,但風格閑雅清警,藝術上與王維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類同,確屬獨具壹格。

詩人介紹:

常建開元進士,曾任盱眙(今屬江蘇)尉。壹生仕宦頗不得意,終於壹尉,遂浪跡山水,最後移家隱居鄂渚。詩也多寫山水田園,間有邊塞之作。殷《河嶽英靈集》,首列常建詩,並稱為“其旨遠,其興僻,佳句輒來”。像《題破山寺後禪院》之類,大概就是旨遠興僻之作。常建的籍貫,《全唐詩》未書,《唐才子傳》作長安人。但他的《落第長安》詩有“家園好在尚留秦,恥作明時失路人。恐逢故裏鶯花笑,且向長安度壹春”語,則似非長安人。說見傅璇琮先生主編的《唐才子傳校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