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虎丘記遊

虎丘記遊

下午4點,我從蘇州留園乘遊1路到達虎丘,從北門進入虎丘景區。(其實從南門進去更好,可以依次看到虎丘的牌樓、頭山門和二山門等)

虎丘山,原名海湧山,相傳春秋時期即為吳王闔閭離宮所在。《史記》載,吳王闔閭死後,其子夫差葬其於此,葬後三日有白虎蹲踞其上,故名。(另壹說法為虎丘因形似蹲虎而得名。)

虎丘由帝王陵寢成為佛教名山和遊覽勝地始於六朝。唐代白居易出任蘇州刺史時,領導蘇州百姓自閶門至虎丘開挖河道與運河貫通,並繞山開渠引水。從此號稱“七裏山塘”的山塘街(白公堤)還有山塘河,成為蘇州至虎丘的必經之路。北宋蘇州知州奏改虎丘山寺為雲巖禪寺,塔即改稱“雲巖寺塔”。

虎丘占地僅三百余畝,山高僅三十多米,但卻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風範,絕巖聳壑,氣象萬千,並有三絕九宜十八景之勝。蘇東坡“到蘇州不遊虎丘,乃憾事也” 的千古名言,更使虎丘成為蘇州的標誌和必遊之地。

從北門進去不久,就看到上懸“吳天蓬朗”匾額的壹處殿堂。山道上壹塊大石,上刻“虎丘”字樣,前面山頂綠樹掩映中可見虎丘塔(又名雲巖寺塔)。沿臺階走過河上壹座新建的三孔石橋,環山道路口有馬車可以乘坐。(當時我搞不清線路,錯過了北門西側的“孫武祠”和東側的“壹榭園”和“攬月榭”。 )

再往上走,矗立著壹座三門四柱牌坊,名“小武當”,上有匾額“吳分楚勝”,據說是“在吳地可以分享到當時楚國的名勝武當山”之意。

拾級而上,過了兩座正裹網維修的殿堂(通幽軒和玉蘭書房),山勢逐漸陡峭,我只有小心走好腳下的石階,不敢再向四周觀望。後來知道此處為虎丘後山的“十八折”,難怪盤旋陡峻。

登至高處,就是虎丘塔(雲巖寺塔)所在的小廣場。虎丘塔,是蘇州的象征。廣場上古樹參天,幽靜清涼,但四周都是高樹,並望不到遠處。虎丘塔古樸雄奇,巍然聳立。遊客以塔基處的矮圍墻為參考,可以明顯看到塔壹層(***七層)各門洞高出圍墻高低不同,也就是說塔身向東北方傾斜,但是這座古塔從未建成到現在,卻壹直斜而不倒屹立千年,因此被稱為中國的“比薩斜塔”。(塔現殘高48米,為八角仿木結構樓閣式七層磚塔,是江南現存唯壹始建於五代的多層建築,腰檐、平座、勾欄等全用磚造,外檐鬥拱用磚木混合結構。現塔頂軸心向北偏東傾斜約2.34米,據專家推測,因塔基巖在山斜坡上,填土厚薄不壹,故塔未建成已向東北方傾斜。)

廣場西南角有個小門,上書“天光雲影”。穿過小門來到“致爽閣”,這裏是虎丘山的制高點,可以極目遠眺到市區的高樓林立。致爽閣最初名“海湧閣”,完工時正值深秋,登臨者被秋風吹拂,心胸為之壹爽,遂改名為“致爽閣”(往西可至“雲在茶香”)。

從致爽閣往東,就到了“雙井橋”。“雙井橋”架在劍池上,橋面上有兩個井孔,當年寺僧就通過這兩個井孔從劍池裏汲水。據說夫差曾陪同西施壹起在此照鏡,所以這兩口井也稱“夫妻井”或“鴛鴦井”。

從“雙井橋”上俯視劍池,感覺特別的陡峭和驚心動魄。劍池壁上鐫有多處摩崖石刻,其中“風壑雲泉”和“劍池”最為醒目著名。前者相傳為宋代米芾所書,後者據說是晉代王羲之手筆。

轉出“別有洞天”月洞門,就是“二仙亭”。二仙亭通體花崗巖建造,又稱“石亭”,始建於宋代,現存的亭子為清嘉慶年間重建。亭內立有兩塊石碑,分別繪有道家神仙呂洞賓和陳摶畫像。據說兩位神仙曾經在亭內下棋,壹樵夫挑柴路過,停下觀棋,壹盤未完回到村裏,卻發現“山中方壹日,人間已千年”。

二仙亭西側,是虎丘的標誌性石刻“虎丘劍池”。(原為唐代顏真卿之子顏頵所書,當時為避唐高祖李淵父李虎的名諱,故意把“虎”字寫成了“五”。唐以後,又有人把“五”字改回了“虎”。另據《山誌》等書記載,“虎丘劍池”原為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所書,後因年久,石面經風霜剝蝕,“虎丘”兩字斷落湮沒。明代萬歷年間,壹個叫章仲玉的蘇州刻石名家照原樣鉤摹重刻。)不管哪種說法,在後人看來總覺得“虎丘”二字沒有“劍池”寫得那麽好,那麽漂亮,所以有“假虎丘真劍池”之說。?

二仙亭東側石壁上有“千人坐”、“生公講臺”、“可中亭”等石刻。這裏的“生公”,是晉代高僧竺道生。相傳,竺道生曾在此講經,頗受歡迎,聽眾過千人。

“千人石”又稱“千人坐”,是壹塊沈積巖結構的巨大的天然盤石。據《吳地記》記載,“池(劍池)邊有石,可坐千人,號‘千人石’。”(又相傳吳王闔閭墓築成後,他兒子夫差想了壹個毒計,請壹千多工匠喝酒並觀看鶴舞,等到深夜時乘他們酒醉,命人將這壹千多人殺死。據說當年工匠們的鮮血把石頭都染成了紅色,每到下雨或陰天時就特別紅,仿佛鮮血流下。)

可中亭也有故事, 亭子兩側有副對聯,“頑石聽經,禪心默契;名山埋劍,勝跡長留”,點明了生公講經,劍池藏劍的事情。(又相傳南朝宋文帝曾在虎丘聚僧舍食但已過中午,按佛門戒律就不能吃飯了,眾僧都很為難。宋文帝見狀曰:“始可中耳。”意思為,現在剛好中午。皇帝金口玉言,於是眾僧開始大快朵頤。“可中亭”由此得名。)

二仙亭東南側積水成池,長有白蓮,稱“白蓮池”。池中心有石兀立,上刻“點頭”。傳說竺道生講經,不僅讓信眾嘆服,也讓池中這塊頑石頻頻點頭。時值嚴冬,但池中白蓮競相開放,池水盈滿,所以有“生來池水滿,生去池水空”,“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白蓮花開”的說法。

沿白蓮池邊的“五十三參”拾級而上,就是大雄寶殿。(相傳善才童子壹心成佛,但是拜了52個師父都未能成功,後經文殊菩薩點化,拜觀音菩薩為第五十三位師父,才終於成佛。) 據說無論妳走在“五十三參”哪壹層臺階,回頭都可看到中間的觀音菩薩。所以有“五十三參,參參見佛”的說法。

大雄寶殿周圍景點眾多。殿西面可以到悟石軒,有壹個“海湧嵐浮”圓洞門,通往虎丘塔小廣場。殿東南角是“五賢堂”(唐代的劉禹錫、白居易、韋應物和宋代的王禹偵、蘇軾五位先賢),西北面有個“禦碑廳”。“禦碑亭”向東,可到“千頃雲”(取宋代蘇東坡詩句“雲水麗千頃”而得名,有對聯雲 “波長先渡月,山秀自生雲”)。附近還有“萬家煙火”(上有楹聯:七裏舊池塘***幾輩交遊連宵詩酒;三更好明月況萬家燈火壹片笙歌。)、“小吳軒”、“望蘇臺”(此處亭臺可遠望姑蘇老城)和 “平遠臺”等景點,精巧而富有意蘊。

最後我從白蓮池邊,上到了旁邊的“孫武子亭”。成語“三令五申”就是出自於此。(相傳孫武初來吳國,經伍子胥引見,以兵法十三篇覲見吳王闔閭,吳王看過後非常高興,命令他在後宮小試兵法。孫武把宮女分列兩隊,在千人石上進行操練,由闔閭的二名寵姬擔任隊長。可是宮女們視練兵為遊戲,孫武重申軍紀。第二次操練時,宮女依然我行我素,尤其是兩位隊長,嘻嘻哈哈笑個不停。孫武喝令執法官立即將兩個隊長斬首示眾。吳王見要斬兩名寵妃,急派人上前阻止,但孫武毫不留情,說,“我既受命為將,就要按軍法辦事,否則就是對大王的失職。”說完立刻派人將兩名寵妃斬首。孫武繼續操練,宮女們都迅速站好隊列,表情嚴肅、動作準確,吳王看後連連點頭稱好。)

沿山道往下走,東側是“真娘墓”,西側是“冷香閣”。“古觀音殿”在冷香閣的東北方向,與冷香閣院落相連。閣上下都是五楹,東、西、南三面環以廊,高爽幽靜,別有清趣。(冷香閣1917年由蘇州富商發起修建,意在建造壹處冬季品茶賞景的好去處,周邊遍植紅梅、綠梅三百株。每逢仲春,紅苞綠萼,疏影暗香。)

冷香閣向南直走下去,就是“擁翠山莊”。擁翠山莊依山坡而建,是蘇州唯壹的壹座無水園林。(擁翠山莊始於清光緒十年,由清同治朝狀元洪鈞等人所倡導。與洪鈞的才華相比,他和名妓賽金花的愛情更為有名。擁翠山莊匾額上的“莊”字多出的那壹點,據說為賽金花所點,意在抱怨自己在洪家有份無名,地位低下,是個多余的人。仔細看那壹點,更像是女人的眼淚。)我過山莊而未入,只看到兩側白墻上嵌著“龍”、“虎”、“豹”、“熊”四字磚刻(據說是清鹹豐年間桂林官僚陶茂森遊虎丘時乘興揮就,建園時移來此處)。

擁翠山莊東側的“不泊廳”,還有對面的“試劍石”,我都沒有看到。(試劍石,相傳吳王闔閭為爭霸天下,抓來當時最有名的鑄劍高手幹將、莫邪夫婦,要求他們壹百天內鑄造出天下獨壹無二的寶劍。王命難違,幹將夫婦來到蘇州當時的相門外日夜不停地冶煉。但三個月過去了,仍未爐火純青。緊要關頭,莫邪跳入爐中,化作壹縷青煙,終於鑄成了幹將、莫邪壹對雌雄寶劍。幹將按期來到了海湧山,將雌劍莫邪獻給了吳王。吳王揮劍試刃,將身旁大石壹劈為二,就是這裏這塊巨石。但是吳王是個暴君,他正想提劍殺死幹將,以確保寶劍舉世無雙時,幹將卻早有準備,拔出雄劍幹將。那把雄劍突然化為青龍,幹將騎龍直上雲霄,成為劍神。)

接著來到“憨憨泉”,又叫海湧泉,有“井底泉眼潛通海”之說。(相傳梁代憨憨法師,曾是廟裏的挑水和尚。自小患有眼疾,但是他耳朵靈心眼好。有壹次他挑水經過這裏,踩在青苔上摔了壹跤,他就想到是不是下面有泉水。於是他在這裏挖土尋找泉眼,有村民見他瞎折騰,就笑他傻,戲言道,“如果能挖出泉水,我就變成壹只大青蛙守在這裏。”話音剛落,地下就冒出壹股清泉噴到了憨憨法師的臉上,他的雙眼頓時感到壹陣清涼,重見光明。這時那個農夫果然變成壹只青蛙,久久守在了古井旁。)

順著山道,我來到了虎丘的二山門——斷梁殿。殿內斷梁下方懸掛有“大吳勝壤”匾額,兩側有“松溪”“竹徑”兩個小門。據說西遊記中悟空大戰二郎神,大聖變成了壹座廟,尾巴變成了壹個旗桿的場景就是在這裏拍攝。

斷梁殿始建於元代,主柱是楠木,全殿不采用金屬構件,梁柱結合均采用竹釘或木釘,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被譽為千年不倒。因其脊椽為左右兩段接合而成,俗稱“斷梁殿”。它的建築主要是運用了力學中的杠桿原理,采用了“挑梁式”的構築方法,然後在斷梁下由兩邊的琵琶吊和四角上的棋盤格來支撐,將所承受的上部屋面重量分散到四周,古建築上稱“四架椽屋分心用三柱”。(傳說乾隆皇帝南巡時,下令修建虎丘廟門。時間非常緊迫,準備上梁時,才發現原先準備作為大梁的大木料已經被作為頂梁鋸成了兩截。限期臨近,無法另外找到木料,老木匠賽魯班得到藝人的指點,用此巧構終於如期完工。)

在虎丘的環山路上,我向西來到“西溪環翠”。有“醉花坐月”處,修竹青碧,意蘊秀美清雅。

從南門出去要經過“海湧橋”。海湧橋是壹座建於1956年的單拱石橋,環山河從橋下流過。(橋欄上有12只栩栩如生、姿態各異的石雕小獅子,有人說可以媲美盧溝橋上的獅子。)

7點多鐘,我出虎丘,在南門外看到了“吳中第壹山”的門樓和匾額。虎丘,真正的吳中第壹名勝!

? 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