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創作中的各種意象昭示了我國詩詞鑒賞中意味無窮的審美特征,成為民族審美心理的物化表現。花朵本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但是“落花”恰恰代表了壹種傷感,落花不僅僅是傷春、惜春的情緒,進而成為韶華即逝、容顏不再的深惋悲戚。
對悲歡離合、世事無常的人世滄桑的慨嘆,成就了對人這壹生命主體的終極關懷。而把握住落花這壹重要意象,在詩詞鑒賞中成為壹個理解詩詞創作主題的捷徑和鑰匙。
回顧漫長的文化積澱過程,落花意象有以下兩種尤為突出的意蘊,首先從花開到花落,這自然界的演變過程,同人世的滄桑變換、榮枯無常、生涯浮沈的規律相契合,從而成為生命盛衰的象征,富於哲理意味。
其次花性柔弱,花開有時。是以落花常以替代女性。自然是人類永遠的認識對象和審美對象。自然的形式豐富多彩,人類對美的擷取也無窮無盡。山川草木“莫不有性情”。落花是壹種自然現象,自然規律,但在我國古典詩詞創作中卻不斷賦予了這壹意象以情感和生命。
把落花作為單純的壹種自然景物來描寫,構成壹種優美的意境.“落花吹欲盡,垂柳折還長。”(王翰《子夜春歌》)春色滿園,春光明媚,表現的是牽手春遊之樂。“溪上人家凡幾家,落花半落東流水。”(王維《寒食城東即事》)詩人閑情逸致,看到落花與流水,並沒有因之傷感起來,而是覺得春色濃如許。
面對落花唏噓感嘆,嘆的是年華易逝,容顏不再.花自飄零水自流,壹種相思,兩處閑愁。”(李清照《壹剪梅》)抒發了詞人的郁悶之情,相思之苦。題為徐君寶妻的那首有名的詞作《滿庭芳》“長驅入,歌臺舞榭,風卷落花愁。”則抒發的是壹種家仇國恨,胡虜長驅而入,好似風卷落花,大好河山慘遭蹂躪。何等的淒切,何等的悲涼。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這是《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葬花詞中壹句,暗含自己的命運還不如落花,道盡了心中深沈綿切之悲苦。林黛玉《葬花吟》中尚有“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壹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這樣讀之令人觸目驚心的詩句。則完全將花之命運等同於人了,花落之日,便是人亡之時。
以落花寓意昂揚向上的精神.清人龔自珍有名篇《西郊落花詩》與《己亥雜詩》其中的壹首“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均借落花意象暗喻自己內心的不屈不撓,雖然不為世所用,但依然充滿豪情。
“落花”作為中國古典詩歌中無數經典意象之壹,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和演變過程。它從本義、比喻義到引申義、象征義的多重變化,正表現了漢語的模糊性,並造就了中國古典詩歌深邃而又清新的審美意境。
落花的意象在古典詩詞作品中的出現,它不只停留在意義的表層,而是具有了更深的含義,即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中所說的“象外之象”、“味外之旨”。
這種通過落花來暗示春天消逝,傳達傷春、惜春的感情,是中國古典詩詞語言具有暗示性和多義性的例證。可見,意象是創作者在作品創作的過程中運用聯想等藝術手法表現出的客觀物象和主觀情意的統壹,是讀者在閱讀接受中通過語言文字所感受到的客觀物象和主觀情意的統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