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目光的古詩:盈盈壹水間,脈脈不得語。
“盈盈壹水間,脈脈不得語”出自古詩十九首的《迢迢牽牛星》。
原詩: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劄劄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壹水間,脈脈不得語。
譯文:
遠遠的牽牛星,燦爛明亮的織女星。織女舉起柔美雪白的雙手,劄劄地穿梭織布。她壹整天也不能把布織起,哭得淚如雨下。天河又清又淺,相隔又有多遠呢?只隔壹條又清又淺的河,含情脈脈卻不能相互說話。
賞析:
牽牛和織女本是兩個星宿的名稱。牽牛星即“河鼓二”,在銀河東。織女星又稱“天孫”,在銀河西,與牽牛相對。在中國關天牽牛和織女的民間故事起源很早。《詩經·小雅·大東》已經寫到了牽牛和織女,但還只是作為兩顆星來寫的。《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俶真》開始說織女是神女。而在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賦》和《九詠》裏,牽牛和織女已成為夫婦了。曹植《九詠》曰:“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壹會。”這是當時最明確的記載。《古詩十九首》中的這首《迢迢牽牛星》寫牽牛織女夫婦的離隔,它的時代在東漢後期,略早於曹丕和曹植。將這首詩和曹氏兄弟的作品加以對照,可以看出,在東漢末年到魏這段時間裏,牽牛和織女的故事大概已經定型了。 此詩寫天上壹對夫婦牽牛和織女,視點卻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眼睛觀察他們夫婦的離別之苦。開頭兩句分別從兩處落筆,言牽牛曰“迢迢”,狀織女曰“皎皎”。迢迢、皎皎互文見義,不可執著。牽牛也皎皎,織女也迢迢。他們都是那樣的遙遠,又是那樣的明亮。但以迢迢屬之牽牛,則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遠在他鄉的遊子,而以皎皎屬之織女,則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女性的美。如此說來,似乎又不能互換了。如果因為是互文,而改為“皎皎牽牛星,迢迢河漢女”,其意趣就減去了壹半。詩歌語言的微妙於此可見壹斑。稱織女為“河漢女”是為了湊成三個音節,而又避免用“織女星”在三字。上句已用了“牽牛星”,下句再說“織女星”,既不押韻,又顯得單調。“河漢女”就活脫多了。“河漢女”的意思是銀河邊上的那個女子,這說法更容易讓人聯想到壹個真實的女人,而忽略了她本是壹顆星。不知作者寫詩時是否有這番苦心,反正寫法不同,藝術效果亦迥異。總之,“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這十個字的安排,可以說是最巧妙的安排而又具有最渾成的效果。
以下四句專就織女這壹方面來寫,說她雖然整天在織,卻織不成匹,因為她心賓牛悲傷不已。“纖纖擢素手”意謂擢纖纖之素手,為了和下句“劄劄弄機杼”對仗,而改變了句子的結構。“擢”者,引也,抽也,接近伸出的意思。“劄劄”是機杼之聲。“杼”是織布機上的梭子。詩人在這裏用了壹個“弄”字。《詩經·小雅·斯幹》:“乃生女子,載弄之瓦。”這弄字是玩、戲的意思。織女雖然伸出素手,但無心於機織,只是撫弄著機杼,泣涕如雨水壹樣滴下來。“終日不成章”化用《詩經·大東》語意:“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
最後四句是詩人的慨嘆:“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壹水間,脈脈不得語。”那阻隔了牽牛和織女的銀河既清且淺,牽牛與織女相去也並不遠,雖只壹水之隔卻相視而不得語也。“盈盈”或解釋為形容水之清淺,恐不確。“盈盈”不是形容水,字和下句的“脈脈”都是形容織女。《文選》六臣註:“盈盈,端麗貌。”是確切的。人多以為“盈盈”既置於“壹水”之前,必是形容水的。但盈的本意是滿溢,如果是形容水,那麽也應該是形容水的充盈,而不是形容水的清淺。把盈盈解釋為清淺是受了上文“河漢清且淺”的影響,並不是盈盈的本意。《文選》中出現“盈盈”除了這首詩外,還有“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亦見於《古詩十九首》。李善註:“《廣雅》曰:‘贏,容也。’盈與贏同,古字通。”這是形容女子儀態之美好,所以五臣註引申為“端麗”。又漢樂府《陌上桑》:“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也是形容人的儀態。織女既被稱為河漢女,則其儀容之美好亦映現於河漢之間,這就是“盈盈壹水間”的意思。“脈脈”,李善註:“《爾雅》曰‘脈,相視也’。郭璞曰‘脈脈謂相視貌也’。”“脈脈不得語”是說河漢雖然清淺,但織女與牽牛只能脈脈相視而不得語。
這首詩壹***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疊音詞,即“迢迢”、“皎皎”、“纖纖”、“盈盈”、“脈脈”。這些疊音詞使這首詩質樸、清麗,情趣盎然。特別是後兩句,壹個飽含離愁的少婦形象若現於紙上,意蘊深沈風格渾成,是極難得的佳句。
2.形容目光的詩句“壹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漢書·孝武李夫人傳》) “明眸善睞” (曹植《洛神賦》) “目流睇而橫波” (傅毅《舞賦》) 《紅樓夢》對美女眼睛的描寫有“壹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林黛玉)“眼如水杏”(薛寶釵)“壹雙丹鳳三角眼”(鳳姐) 《詩經·鄭風·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壹人,婉如清揚。”“ 晏幾道《采桑子》 :“壹寸秋波,千斛明珠覺未多。”
唐代李賀《唐兒歌》中有“壹雙瞳仁秋水” 唐代元稹《崔徽歌》 :“眼明正似琉璃瓶,心蕩秋水橫波清。” 劉鶚在《老殘遊記》 中寫道:“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裏養著兩丸黑水銀……” 曹雪芹《紅樓夢》 中寫眾女子經常用“眉蹙春山,眼顰秋水”。
3.形容眼神的古詩詞“壹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漢書·孝武李夫人傳》)
“明眸善睞” (曹植《洛神賦》)
“目流睇而橫波” (傅毅《舞賦》)
《紅樓夢》對美女眼睛的描寫有“壹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林黛玉)“眼如水杏”(薛寶釵)“壹雙丹鳳三角眼”(鳳姐)
《詩經·鄭風·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壹人,婉如清揚。”“
晏幾道《采桑子》 :“壹寸秋波,千斛明珠覺未多。”
唐代李賀《唐兒歌》中有“壹雙瞳仁秋水”
唐代元稹《崔徽歌》 :“眼明正似琉璃瓶,心蕩秋水橫波清。”
劉鶚在《老殘遊記》 中寫道:“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裏養著兩丸黑水銀……”
曹雪芹《紅樓夢》 中寫眾女子經常用“眉蹙春山,眼顰秋水”
柔和性氣。雅稱佳名呼懿懿。解舞能謳。絕妙年中有品流。眉長眼細。淡淡梳妝新綰髻。懊惱風情。春著花枝百態生。---《減字木蘭花·柔和性氣》
記得畫屏初會遇。好夢驚回,望斷高唐路。燕子雙飛來又去。紗窗幾度春光暮。那日繡簾相見處。低眼佯行,笑整香雲縷。斂盡春山羞不語。人前深意難輕訴。 ---《蝶戀花·記得畫屏初會遇》
香靨凝羞壹笑開。柳腰如醉暖相挨。日長春困下樓臺。照水有情聊整鬢,倚闌無緒更兜鞋。眼邊牽系懶歸來。 ---《浣溪沙》
揩試老來詩句眼,要看拍堤春水。月下憑肩,花邊系馬,此興今休矣。溪南酒賤,光陰只在彈指。--- 《念奴嬌·風狂雨橫》
4.形容眼神的詩詞水是眼波橫 山是眉峰聚 欲問行人去那邊 眉眼盈盈處----(宋)王觀:《蔔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喚起兩眸清炯炯——周邦彥《蝶戀花.早行》
兩臉夭桃從鏡發,壹眸春水照人寒—崔玨《有贈》
白發垂不剃,青眸笑更深—僧貫休《天臺老僧》
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陶淵明《閑情賦》
美目盼兮 ——詩經《碩人》
波湛橫眸,霞分膩臉——張先《踏莎行》
喚起兩眸清炯炯——周邦彥《蝶戀花.早行》
困酣嬌眼,欲開還閉——蘇軾《水龍吟》
意思都是很容易明白的,妳選好了喜歡哪壹句,我再解釋給妳聽,不然太多了,
5.形容眼睛的古詩詞1、《蔔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宋代: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譯文水像美人流動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問行人去哪裏?到山水交匯的地方。
2、《蝶戀花·早行》——宋代:周邦彥
月皎驚烏棲不定,更漏將殘,轆轤牽金井。
喚起兩眸清炯炯。淚花落枕紅綿冷。
譯文月光皎潔明亮,烏鴉的叫聲不停。更漏已經要沒有了,屋外搖動轤轆在井裏汲水的聲音傳進房間。這聲音使女子的神情更加憂愁,壹雙美麗明亮的眼睛流下淚水,她壹夜來眼淚壹直流個不停,連枕中的紅綿濕透了。
3、《有贈》——唐代:崔玨
兩臉夭桃從鏡發,壹眸春水照人寒。
自嗟此地非吾土,不得如花歲歲看。
譯文我看看鏡子裏,妳的臉如剛剛綻放的桃花,翦水秋瞳,眼眸明麗,眼神清澈,顧盼生輝。只可惜我不能永遠待在這裏,每天欣賞妳如花般美麗的容顏。
4、《閑情賦》——魏晉:陶淵明
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
譯文顧盼之際美目中秋波流動,時而微笑言語而不分散奏樂的心神。
5、《碩人》——先秦:佚名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譯文手像春荑好柔嫩,膚如凝脂多白潤,頸似蝤蠐真優美,齒若瓠子最齊整。額角豐滿眉細長,嫣然壹笑動人心,秋波壹轉攝人魂。
6.描寫眼睛的詩詞我只有詩歌!
碩人
先秦詩經
碩人其頎,衣錦褧[1]衣。齊侯之子,衛侯之妻。
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碩人敖敖,說於農郊。
四牡有驕,朱幩[2]鑣鑣,翟茀[3]以朝。
大夫夙退,無使君勞。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4]濊濊[5],鱣[6]鮪發發,葭菼[7]揭揭。
庶姜孽孽,庶士有朅[8]。
古意
唐畢耀
璇閨繡戶斜光入,千金女兒倚門立。橫波美目雖往來,
羅袂遙遙不相及。聞道今年初避人,珊珊掛鏡長隨身。
願得侍兒為道意,後堂羅帳壹相親。
馬嵬行
唐劉禹錫
綠野扶風道,黃塵馬嵬驛。路邊楊貴人,墳高三四尺。
乃問裏中兒,皆言幸蜀時。軍家誅戚族,天子舍妖姬。
群吏伏門屏,貴人牽帝衣。低回轉美目,風日為無暉。
貴人飲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顏色真如故。
屬車塵已遠,裏巷來窺覷。***愛宿妝妍,君王畫眉處。
履綦無復有,履組光未滅。不見巖畔人,空見淩波襪。
郵童愛蹤跡,私手解鞶結。傳看千萬眼,縷絕香不歇。
指環照骨明,首飾敵連城。將入鹹陽市,猶得賈胡驚。
迥徹來雙目,昏煩去四支。霞文晚煥爛,星影夕參差。
--劉禹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