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李白《春江花月夜》中“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是什麽意思?

李白《春江花月夜》中“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是什麽意思?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的意思是:如此天姿國色,不是群玉山頭所見的飄飄仙子,就是瑤臺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這壹句詩出自於唐代詩人李白《清平調·其壹》,《清平調》這組詩***三首,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寶二年)或公元744年(天寶三年)春天的壹日,唐玄宗和楊貴妃在宮中的沈香亭觀賞牡丹花時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進宮,即在金花箋上作了這三首詩。本首詩就是其中之壹。

《清平調·其壹》整首詩的原文如下: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整首詩說的是什麽意思呢?將它翻譯成白話文如下:

見到雲就聯想到她華艷的衣裳,見到花就聯想到她艷麗的容貌;春風吹拂欄桿,露珠潤澤花色更濃。

如此天姿國色,不是群玉山頭所見的飄飄仙子,就是瑤臺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其中有壹些字詞,我覺得有必要單獨解釋壹下:

清平調:壹種歌的曲調,“平調、清調、瑟調”皆周房中之遺聲。

“雲想”句:見雲之燦爛想其衣之華艷,見花之艷麗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實際上是以雲喻衣,以花喻人。

檻:欄桿;露華濃:牡丹花沾著晶瑩的露珠更顯得顏色艷麗。

“若非……會向……”:相當於“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傳說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貴妃貌美驚人,懷疑她不是群玉山頭所見的飄飄仙子,就是瑤臺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現在我們知道了創作背景和整首詩的意思,接下來我們壹起來賞析壹下:

此詩想象巧妙,信手拈來,不露造作之痕。詩中語語濃艷,字字流葩,讀這首詩,如覺春風滿紙,花光滿眼,人面迷離,無須刻畫,自然使人覺得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別的。

第壹句,以牡丹花比貴妃的美艷。首句以雲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寫花受春風露華潤澤,猶如妃子受君王寵幸;三句以仙女比貴妃;四句以嫦娥比貴妃。這樣反復作比,塑造了艷麗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詩人采用雲、花、露、玉山、瑤臺、月色,壹色素淡字眼,贊美了貴妃的豐滿姿容,卻不露痕跡。

  在藝術上,這首詩歌主要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

首先,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比如,“雲想衣裳花想容”壹句,就通過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楊貴妃的容顏與衣裳之美,表現出楊貴妃的富貴之態。

其次,運用了擬人、誇張的修辭手法。比如,“春風拂檻露華濃”壹句就是通過擬人和誇張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楊貴妃的亮麗容顏和高貴身份。

最後,關於作者蘇軾,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這裏呢我就簡單再介紹壹下吧: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