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蘇軾和蘇轍是何時中的進士呢?

蘇軾和蘇轍是何時中的進士呢?

宋仁宗嘉佑元年(公元1056)五月,繁華的開封城迎來兩位天才少年——21歲的蘇軾和他18歲的弟弟蘇轍。年輕的他們,雖然想在京城的街頭走壹走,想嘗壹嘗汴京的美食,但他們還是克制自己,在老父親為他們安排的興國寺裏,準備秋天的舉人考試。

八月秋闈,兄弟二人雙雙中舉。

第二年正月,兄弟二人繼續參加春闈大比。主考官是翰林學士歐陽修、龍圖閣學士梅摯、集賢殿修撰範鎮等,三人均是當時碩學泰鬥。

考試中,蘇軾說理透徹、結構嚴謹的《刑賞忠厚之至論》,受到歐陽修的激賞,卻陰差陽錯,被點為第二名。但從此,蘇軾名滿京城。

三月,蘇軾兄弟參加了由仁宗主持的殿試,二人再次雙雙高中。

不但如此,四年之後(1061年),蘇軾和蘇轍參加了北宋最高級別的考試——制科考試。

歐陽修在《舉蘇軾應制科狀》中這樣介紹蘇軾:“學問通博,資識明敏,文采燦然,議論峰出,其行業修飭,名聲甚遠”。

當時來開封參加這次考試的學子甚多。相國韓琦對人說,“二蘇在此,而諸人亦敢與之較試,何也?”言下之意,對蘇軾兄弟的才華篤信不疑。

這話很快傳出去,棄考者竟十之八九。

蘇軾不負眾望,以五十篇策論通過考試,被錄入三等;蘇轍被錄入四等。

這是不可多得的榮耀,因為自有宋開國壹百多年來,制策入三等的只有吳育和蘇軾兩人。

這場考試讓仁宗皇帝再壹次見識了他們的才華,退朝後興奮地對高皇後說:“朕為子孫得兩宰相矣。”從此,蘇軾文章遂擅天下,學者多從講問,以其文為師法。

大蘇小蘇以無上智慧與筆力在開封開啟了讓人灼目的榮耀。蘇軾有詞曰:當時***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