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地理學如下:
地形、地勢對天氣的影響:
1、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李商隱《夜雨寄北》)——是說四川巴蜀地區因受地形的影響,盆地夜間氣流上升,易成雲致雨,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氣。
2、南枝向暖北枝寒,壹樣春風有兩般。(劉元載《早梅》)——我國位於北半球,山地的南坡為陽坡,北坡為陰坡。山地陽坡的氣溫比同壹高度的陰坡高。
3、人間四月菲芳盡,山寺桃花如盛開。(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說明了地勢越高氣溫越低這壹氣溫分布的規律。
4、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說明地勢對氣溫的變化,地勢越高氣溫越低。
5、城市尚余三伏熱,秋光先到野人家。(宋.陸遊)——城市熱島效應對城市及鄉村的影響不同。
鋒面對天氣的影響:
1、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趙師秀《有約》)——在每年6月至7月間,江淮地區因受準靜止鋒的影響,形成梅雨天氣。
2、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我國冬半年,北方地區受冷鋒的影響,形成短時間內的降溫、降雪的天氣現象。
3、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毛澤東《登廬山》)——此詩句說明夏季來自太平洋的熱帶海洋氣團給我國帶來豐沛的降水,即暖鋒對天氣的影響。
4、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李白《將進酒》)——“天上”是指巴顏喀拉山,“海”是指渤海。
中國古代的詩歌可以說是浩如煙海,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從文學的角度看,它們自然是表現了人生的各種悲歡離合,從地理學的角度,這些詩篇中,不乏描述地理現象、揭示地理規律的詩句。